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土壤改良 > 正文

土壤修复之我见
2019-12-31   来源:191农资人   

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衣食父母,土壤修复势在必行。

土壤修复之我见

一、土壤不堪重负的原因分析:

1.有机肥使用不足也不当。土壤的恶化和修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大种绿肥、广积自然肥的高潮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是一味依赖商品化肥,由于土壤有机质下降,团粒结构、理化性状变差,化肥越用越多,进入土壤恶性循环的周期。最近几年来,迫于环保压力,秸秆还田得到重视,但部分地区技术不是很过关,主要是切碎不够、耕翻深度不够。有的农户虽然重视使用有机肥但腐熟不够,反而滋生病虫。也有的农户大棚使用鸡粪年限长,鸡粪盐多更加加重了土壤盐渍化

2.商品化肥过量投入。特别是大棚发展迅速。受政策拉动、市场利益驱动,各地大棚蔬菜发展势头强劲。大棚产量高、效益相对好,农户舍得投入。因此,化肥用量大,土壤由此带来的“垃圾”越来越多。同时,设施栽培的土壤长期得不到雨淋,返碱、次生盐渍化加重,严重的草都无法生长。

3.耕作制度的演变。设施栽培、露地蔬菜的迅速发展,长期旱作土壤得不到水旱轮作不利于农业投入品的控制,反而有利于病菌的滋生。

4.土壤微生物种群得不到平衡。由于土壤有机质减少,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群和繁殖,生产上疑难杂症增多,相当一些农户拿就片面增加化肥。市场上生物菌肥种类繁多,哪种好。哪种有用,能拿得准的不是很多。

土壤修复之我见

二、对土壤修复的一些建议:

1.多途径正确使用有机肥。这是土壤修复之上策。有人说,要控制化肥使用,不错呀!请问投入有机质不上来,化肥利用率能提高吗?当然不会呀!只有提高土壤有机质,土壤团粒结构理化性状变好,土壤吸附能力、保肥保水能力、肥料利用率会提高。增加土壤有机质要多途径投入。依据土壤养分归还学说,首先要强调秸秆还田。并做到机械切碎深翻,其次,要增加腐熟农家肥、畜禽粪肥,大力提倡使用商品生物有机肥。特别强调,大棚使用鸡粪量不要大、使用年限不宜长,防止增加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风险。

2.合理使用商品化肥。当前用肥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施肥。我们要提倡平衡施肥、测土施肥、精准施肥。要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需求规律进行合理施肥。做到施足基肥、合理分次追肥。追肥最好开塘深施,减少人为流失。肥料不是越多越好,要讲究所需、投其所好。

目前大面积生产上的疑难杂症相当一部分是缺少微量元素,而不是一味使用大量化肥。比如,玉米、水稻就对锌敏感,茄果类等蔬菜对钾、钙、硼敏感。甘蓝等叶菜对磷、硼敏感。生产上好多问题其实是缺素引起,但农户并不知道,还总以为差肥料,反而多去成本。

像玉米缺锌时,每亩只要花不足1元的锌肥叶面喷雾一下即可立竿见影,而哪怕用20公斤尿素也没有多大效果。我们地区以大棚青椒为多,到了中后期出现黄化不长的现象,是要追肥吗?不是,追肥也没有效果,其实是缺钙、缺镁所致,也面对症喷施就行了。

再如,水稻移栽后僵苗的问题,有人说,管好水、喷的叶面肥就好了,其实不然,加锌肥一起喷雾效果更好呀!

只有平衡施肥、测土施肥、精准施肥,因作物、因生育阶段、因需求施肥,特别是注重微肥是科学使用,我们的用肥才能精准、用肥量才能下来。如果用肥量下不来,一切谈土壤修复空谈。

3.积极筛选,推广应用微生物菌肥。我推广应用微生物菌肥已有20多年,我对微生物菌肥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搞农技推广就少不了下乡讲课,我讲到微生物菌肥的作用,总是喜欢拿大豆作物打比方,大豆要施肥吗?,不要,大豆不施肥会长不好吗?不会,反而旺长。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根际根瘤菌的威力。

尽管市场上微生物菌肥鱼目混珠,但好的确实有,有没有用不是厂家说了算,而是凭田间试验实践说话。好的东西有时你不得不信服,田间反复试验,发现有一种微生物菌剂叫裕农多功。我当时在一个大棚青椒农户田间做试验。当时该户青椒重茬移栽僵苗不长。试验后我去看了三次,三次朴实农户和我说了三句话,第一次试验后8天,她说,我还是你的老客户,这么好的东西不早的让我用,用了才几天,你看现在青椒好多了。第二次,她说,我本来青椒像个老娘,现在已经变成中年妇女,第三次,说我现在青椒像个大姑娘,再化一下妆还能嫁个好人家。话说得有趣,却却反应了对效果的认可。

效果是偶然的吗?不是。我以后做了多次试验和几年的大面积示范,效果果然很好。比如,用他加复旦复农打,促长提苗很快,而且叶片嫩绿。用他加复旦复农大棚青椒中期浇根,就不要追肥,有长力比追肥来力更快、肥力更持久。

4.做一些耕作制度调整的尝试。一个地区一种模式、一种耕作制度并不是好事,什么作物种植时间长了,什么作物种种问题就多,问题多不仅用药多,用肥也会多。要坚持轮作换茬,有条件的最好进行水旱轮作。

土壤修复之我见

拖拉机耕作土壤

土壤修复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土壤修复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全社会、多部门、各农户上下联动、共同协作。我相信只要我们能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土壤理化性状就一定会有所改善。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5-208943-1.html

标签:土壤 修复 过程

上一篇:央视紧急发布:土壤问题触目惊心,真的不能再等了
下一篇:常见的土壤有沙土和黏土之分,哪一种土壤更适合种植小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