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土壤改良 > 正文

为湿地土壤功能减退开良方
2018-07-16   来源:吉林日报   

为湿地土壤功能减退开良方

近日,记者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了解到,以研究员武海涛为主要负责人的“退化湿地土壤动物演替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喜获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

北方寒区沼泽湿地作为重要生物多样性保育区和重要的土壤碳库,对全球变化响应异常敏感。但由于土壤微生物在温室气体代谢中的巨大作用,土壤动物功能一直被忽略。以往土壤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了蚯蚓或某类群其他土壤动物的土壤调控研究,没有将不同类群土壤动物进行综合处理和贡献比例分析,缺少不用类群间的交互影响评估。

“退化湿地土壤动物演替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成果以退化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沼泽湿地土壤动物组成、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对土壤碳氮生态过程的影响,深化了退化湿地土壤过程与功能变化的生物学驱动机理。该成果按照“格局—过程—效应—机制”的系统思维,以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的大型土壤动物及其碳氮循环调控功能作为切入点,揭示了沼泽土壤动物格局及其功能对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响应及机制,明确了退化沼泽“系统退化—生物格局—生态过程—功能效应”的耦合关系。本次申报的代表性成果,明确了退化沼泽中大中型土壤动物群落格局变化,揭示了不同类群土壤动物组合比例、密度变化对土壤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的影响;通过野外控制和室内模拟,量化了大型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贡献比例。该研究成果证实了退化沼泽湿地中土壤动物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生物驱动因素之一,推动了沼泽土壤碳氮循环的土壤生物驱动和调控机制研究,深化了土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在国际首次发现并论证了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土壤类顶级期刊SoilBiology&Biochemistry上,审稿专家和国际同行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研究以东北典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基地。湿地退化后陆生土壤动物大量增加,并对土壤碳氮生态过程和碳库功能具有显著影响的研究结果,得到多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及其湿地主管部门的极大关注。同时,依据本成果研发的退化湿地再湿技术,通过控制退化湿地中陆生土壤动物的无序扩繁,有效防控了土壤碳氮库功能的减退,维持了湿地土壤功能的正常发挥。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5-207509-1.html

标签:土壤 高温 时机

上一篇:十大土壤病,看看你的地占几种?
下一篇:土壤、腐殖酸、微生物三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