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粮食“十连增”:中国碗满盛中国粮
2014-02-28   来源:农民日报   

  2月26日,天气预报有小雪,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镇东升村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焦万升一大早就出门了。“现在正是备种备肥的高峰。”焦万升告诉记者,合作社已经跟种子公司和化肥公司签了合同,“都是亩产2000斤以上的当家品种和新品种。”去年春涝接夏涝,玉米每亩打了2400斤,这一“特大丰收”让焦万升对今年的春耕备耕特别上心。 

  粮食增产,对农民意味着一年的好收成,对国家来说则意味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定海神针”。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达到12038.7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十年增产。 

  “‘十连增’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农业农村形势好,为保持GDP增速不滑出“下限”、CPI涨幅不超出“上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突破,离不开有力的政策支持 

  2013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农业生产一线调研指导,国务院两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粮食生产问题,针对东北春涝、夏季南旱北涝等问题先后出台政策。 

  提前拨付农业“四补贴”资金,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补贴重点向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倾斜。 

  据统计,全年农业“四补贴”资金达到1700亿元,按当年粮食总产计算,则平均每生产1斤粮食,国家补贴0.14元。 

  继续在主产区实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至每百斤112元,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也分别提高到每百斤132元、135元和150元,比2012年分别提高10~12元,这是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安排近40亿元专项资金,在继续落实好冬小麦“一喷三防”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实施水稻大棚育秧、秋粮综合施肥促早熟等补助政策,落实南方改补种政策和水稻增施肥促早熟补助政策,有效挽回了粮食因灾损失。 

  这些政策力度大、落点准,有力调动了各级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稳面积、提单产作用明显。据统计,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7927.1万亩,比上年增长0.7%;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358.5公斤/亩,比上年提高1.4%。 

  突破,离不开到位的技术指导 

  针对生产中遇到的突出问题,2013年,农业部相继打响了“东北抗春涝保春播”、“西北西南抗旱促春管保春播”和“长江中下游水稻集中育秧促增产”三大攻坚战,组织专家根据农时季节和重大天气变化情况,分区域、分作物制定下发了20个技术意见。 

  在关键农时季节,农业部先后派出68个工作组和专家组,深入主产区和重灾区,开展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各级农业部门纷纷跟进。“从水稻浸种、育苗开始,全市100多名农技人员就下乡指导农户,一直到全部播完。”黑龙江省富锦市农业局局长焦长虹说,去年春涝特别严重,一些农民没有经验,技术人员就根据不同地块,指导农民选择合适品种和播期。 

  高产创建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加速了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2013年,农业部深入推进高产创建的基础上,全面启动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已经印发的58个高产高效模式,涵盖4大区域、29个粮食生产优势区、5大作物,都是在大量试验示范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考虑各地生产、生态实际组装集成的‘技术套餐’。”参与小麦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编制的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朱新开告诉记者,2013年,全国2349个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528公斤,比所在县市小麦平均单产高20%以上。 

  “改进我国粮食问题的唯一出路是通过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认为,科技增产,办法很多,除了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增施肥料、提高栽培技术水平等,最立竿见影也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优良品种。 

  粮食“十连增”,玉米的贡献超过一半。“玉米增产的技术因素与良种良法的研究与推广密不可分,其中良种对玉米增产的贡献高达40%左右。”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告诉记者。 

  突破,离不开有效的防灾减灾 

  减损也是增产,近年来不断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对粮食持续稳产增产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特别是气象灾害预警和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预警,更是让全年粮食生产防灾有重点,减灾有路线。 

  东北四省(区)是我国的“大粮仓”,粮食产量占了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4,去年春播前却遭遇低温春涝“两碰头”,始播期推迟7~10天。春播延迟,何处抢农时?“现代化机械装备是最大优势。”黑龙江省农委种植业管理处处长谢庆华介绍,全省13.3万台整地机和58.6万台各类播种机全部投入春耕生产,“歇人不歇机”,日最高播种量超过1300万亩。 

  赤霉病是长江流域小麦的常见病,防治不及时,可使小麦减产20%左右。“去年从省委、省政府到基层干部再到普通百姓,都异常重视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再加上中央财政加大了‘一喷三防’补贴力度,每亩补贴5元的农药,统防统治,效果特别好!”江苏省东台市植保站站长李瑛说。 

  政策推动、技术指导和防灾减灾“多管齐下”,确保了夏粮、早稻、晚稻“季季丰收”,确保了中国的饭碗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但与此同时,2013年1500万吨谷物进口量也凸显出我国粮食供求格局正在由“总量紧平衡、结构性短缺”向“产需缺口继续扩大、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突出”转变。新形势需要新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任重而道远,“十连增”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0-130539-1.html

标签:中国 粮食

上一篇:农民农业收入为城镇工资1/8 千亿支农补贴成空
下一篇:“沭河”农机山东农机深松作业现场会上显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