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中国为破解"今后谁来种地"开出药方
2013-12-27   来源:新华社   

中国为破解"今后谁来种地"开出药方

  “庄稼地里挣不了钱,村里40岁以下的人几乎都不种地,他们要么外出打工,要么上学,真正务农的人数用手指头都数得清。”农民周斗全说。

  周斗全所在的重庆綦江区赶水镇铁石垭村二组全部284名农民中有近百人外出打工,留下种地的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事实上,在中国各地农区,55岁以上的农民已成为农业“主力军”。

  为了破解“今后谁来种地”难题,近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老人农业”已成为困扰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1996年中国进行第一次农业普查时,50岁以上的农业从人人员比重仅占18.1%,2006年第二次农业普查时上升至32.5%。

  照此趋势,到2016年中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时,农业劳动力中50岁以上所占比重预计将超过50%。“对照这个标准,‘靠谁来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养活中国人’确实是一个严峻而现实的挑战。”农业问题专家、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刘俊说。

  专家认为,中国“老人农业”的现实状况,会直接引发三方面问题:农业生产进度时常受到影响;传统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懒人农业”替代;农民总体年龄偏高、知识水平有限,农业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推广难”,难以承担未来农业现代化重任。

  面对“老人农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

  “未来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如何留住并培育出新一代职业农民,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重庆市农委主任夏祖相认为,要使农业后继有人,关键是要通过规模经营解决效益问题,使农业有钱赚、有效益,这样才能催生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3年以来,中国加紧出台培育、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关政策措施,从农业补贴、市场环境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

  截至目前,全国经营面积在10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已超过270万户。在上海松江区,粮食种植户由2007年的1.49万户减少到2012年的1206户,户均经营规模113亩,家庭农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超过城镇家庭收入水平。

  农业部在中国粮食主产区安徽省的调查显示,目前该省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3左右,而通过规模经营,有效减少了劳动力需求量,缓解了老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说,在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之下,有资本、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将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主力军。通过土地规范流转,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将逐步改变过去中国小农经营“生产不经济、经营低效益”的问题。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0-106270-1.html

标签:开出 今后 破解 中国

上一篇:我国将改贫困县考核机制 建立重点县退出机制
下一篇:社会蓝皮书:城乡居民两极收入差20余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