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农业主产区生产积极性差 农业干部“被边缘化”
2013-10-30   来源:新华社   

  二、“背着包袱抓农业,抓了农业包袱重”

  由于农业较少创造税收,这些地方普遍产业结构单一、财力紧张、发展速度缓慢,陷入了“越抓农业越穷、越穷越无力抓农业”的尴尬。“种粮大县大多是财政穷县,这些地方是‘背着包袱抓农业,抓了农业又背包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说。

  “‘小农水项目’‘清洁工程’‘新农村建设’‘病险水库治理’,这20多个项目基本都要市县两级财政配套,资金压力很大。”江西一位设区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说,以能繁母猪补贴为例,要求各县市配套1000多万,配套比例为20%,“我们的生猪大量外输平抑肉价,为国家作贡献,但本地因为养猪污染了环境,又没有形成价格洼地,也没有税收,还要自己补贴,这公平吗?”

  “现在是哪里有能力配套,项目就往哪里去。凡是不搞农业的地方都能拿到项目,穷地方反而因为配套不起而拿不到惠农资金,有些项目明明知道很好,但没钱也只能搁置下来。”重庆市农委一位干部说,农业政策性保险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最终都附着在粮食上,并以较低价格从主产区流入主销区。“像一台抽水机,把我们的成果抽走,这是逼着农业大县去搞工业。”

  素有“鲁南粮仓”之称的山东省郯城县农业局副局长杨寿春说,基层农技人员普遍存在人员不足、年龄老化、技术断层等问题,但由于财政吃紧,他们的工资和生活待遇长期得不到保障。

  记者调研发现,尽管中央每年给农业主产区一定的奖励资金,但由于这些地方普遍财力吃紧,奖补资金大多被放进财政的“笼子”,用于弥补工资奖金等缺口,进不了农业发展“大盘子”。一些地方农业部门负责人就抱怨:“粮食生产大县有2000多万元的奖励资金,但这些资金都被发了工资,极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的再投入。”

   三、探索差异化考核“向粮要政绩” 设计“有税农业”转移支付制度

  针对农业“非税”“隐政绩”产业特征造成部分主产区重点工作偏离农业的情况,部分专家学者、基层干部表示,应当改变当前“唯GDP论英雄”的考核体系,探索产区的差异化考核,设计“有税农业”转移支付制度,改变“中央反哺农业、地方反哺工业和城镇”现状。

  首先,对主产区的考核标准应当向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农业综合发展能力倾斜,“向粮要政绩、问农要指标”。江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健表示,“GDP本位”的考核体系“一把尺子量到底”,忽略了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差别,应当在主产区单独建立考核体系。应以对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度为标准建立考核制度,不再将农业大县和工业大县进行简单排名,使其安心抓粮。

  第二,在健全基层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同时,探索建立奖补资金与农业产能相挂钩的转移支付制度,使农业变为“有税产业”。江西省宜春市农业局局长邹献明建议,应当核定农业大县第一产业的GDP值,按照二三产业GDP的税率,计算一产的税收额度,国家以此为基准,将这一部分“虚拟税收”作为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给农业大县。

  第三,完善相关产业配套政策,促进加工、仓储、物流相结合的农业现代产业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山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同理说,仅靠中央转移支付主产区财政状况很难改善,帮助其发展产业才是根本。支持主产区产业发展,一方面让种粮大县种粮不吃亏,另一方面发展重点产业。

  第四,“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逐步减免主产区的项目配套,促使产粮大县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林万龙建议,应对产粮大县的债务进行分类调查,划清责任归属,逐年核销其因执行中央粮食政策而积累的银行债务,营造相对宽松的财政和金融环境。逐步调整财税关系,给产粮大县更多财权,实现财权与事权的统一。

  >>>三农资讯,全球视野,去塞求通 

  http://www.gdcct.gov.cn/politics/ 

  >>>三农财经,了解农业经济和农产品市场行情 

  http://www.gdcct.gov.cn/market/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0-105809-1.html

标签:农业 边缘化 干部 生产 主产区 积极性

上一篇:我国将采取措施促进农垦实现农业现代化
下一篇:单独生二胎有望全面放开 生育政策调整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