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报告揭中国村级小学发展面临困境
2013-12-06   来源:财新网   

报告揭中国村级小学发展面临困境

  2012年,执行十年的“撤点并校”政策被紧急叫停,中央政策同时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办好村小和教学点”。这些幸存下来的村级小学,发展情况究竟怎样? 

  2013年12月5日,在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等机构主办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国际论坛”上,一份名为《2013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下称报告)的研究报告揭示了中国村小当前的命运——仍然挣扎在生存底线上。 

  报告所称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是指中国农村的村级小学(完全小学)和教学点(不完全小学)。课题负责人吕超介绍,尽管这些学校的学生和教师人数少,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被随意撤并,这些学校反而需要得到政府更高程度的重视以及相关政策的倾斜。“所谓公平,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至2012年“撤点并校”被叫停之时,全国还留存了155008所乡村小学和62544个教学点。2013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对其中50多个村小进行个案研究,并对113所学校开展了问卷访谈,回收了80份问卷。 

  在接受调查的学校中,有67.1%是完小,还有2.4%的学校只剩下一个年级。其中又有14.6%的学校是寄宿制,34.1%的学校曾被撤并过。学校距离乡镇最近的1公里,最远则有60公里。28%的学校学生不足百人,32.6%的学校人数规模在100~200人间。 

  调查发现,这些学校面临着普遍的困境。 

  首先便是经费短缺。由于学生人数少,不足100人的学校又大多未能依政府规定、按100人的额度划拨生均经费,因而生均经费不能满足学校的基本运转需求,“管吃不管饱”。调研发现,本身总额有限的生均经费还不能得到足额划拨,出现被中心校截留用于支付代课教师工资及其他费用的情况。此外,调研组还发现有社会组织捐赠的款项被中心校截留的情况。 

  资金不足,必然对应着教学设施条件的落后。报告指出,村小的校舍陈旧,危房较多。教学场所“不太安全”“属于危房”和条件“较差”“很差”的分别占到了三分之一。将近一半的学校没有运动场。四成的村小没有图书室,即便有图书室藏书也少,对学生很少开放。其中还有3.7%的学校没有厕所。教学设备短缺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教师工资待遇低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在编教师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将近一半的学校还有代课教师,但他们不能同工同酬,没有社会保障。他们一年的工资按十个月计算,每月只有600多块钱。 

  与此同时,师资水平低,缺乏补充更新。报告指出,村小教师年龄老化,8.5%的学校没有46岁以下年龄段的老师,6.2%的学校55岁以上年龄段教师占比在一半以上。老师们学历水平低,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老旧。同时师资不足,师生比的配置方式不合理。全部开齐“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社会、科学”六门课程的学校只有43.9%。 

  报告指出,无论从保障学龄儿童就近入学、还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等角度来看,农村小规模学校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要真正实现边远地区儿童“有学上、上好学”的承诺,中国政府应在公共政策上有所调整。 

  首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必须设置底线标准,就近、安全、卫生、健康的底线不能突破。 

  其次,应制定专项政策,设立专项配套资金,建立相应管理制度,以此保障村小的运营资金、公用经费和社会资助的足额到账。 

  第三,应提升教师待遇,增加培训机会,采取多种方式补充师资。例如建设教师周转房,提供具有激励效应的特殊岗位津贴,出台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的专项政策等。 

  第四,应加强乡镇教育统一领导的建设,带动学区整体发展。这包括转变中心学校的职能,把学区的行政管理、教学指导和师资配备的职能交给中心学校。在生源多、学校多的地区,设立专门的学区教育管理委员会,承担教育管理、教师流动和培养、学校后勤保障的职能。 

  最后,中国还应鼓励社区力量参与办学,创新办学模式。开放群众的参与渠道,吸引社区资金和人力到学校的办学中来,让学堂成为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和依托。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0-105651-1.html

标签:面临 困境 发展 小学 中国 村级 报告

上一篇: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有望实现"十连快"
下一篇: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调向“退减保调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