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药发展的故事
2013-10-22   来源:中国农药网   

  通过研究2000年后全球农药发展周期,新农资360分析存在两次全球性的农药产能转移。通过对比两次转移的驱动因素,我们认为两次转移有一个共同点是来自于国内需求的增长,但未来发展的不同则在于,第二次产能转移的供给端不会出现大规模扩张。 
  需求端爆发导致第一次产能转移
  之前我们已经论证了粮食供求紧张将刺激农药需求增长。2008年需求端的井喷式增长在极大利好国际农药巨头公司同时,也使国内企业盈利大幅改善,形成2008下半年至2009年国内农药企业的扩产冲动,第一次农药产能转移就此形成。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所造成的粮食价格在短时间内的急剧拉升是第一次转移的直接原因。从全球角度来看,此次转移带来的农药行业整体量的变化要大于结构的改变。
  粮食危机突然爆发,引发了农化产业链一系列化学反应。一方面,粮食供求关系紧张引发了农药需求上升,在国际农药巨头获利颇丰的同时,国内农药企业也跟着分了一杯羹。另一方面,盈利改善导致国内企业投资冲动加大,2008年全行业总资产增加额创下历史新高。国内产业扩张,象征着农药第一次产能转移已经完成。
  全球第一次农药产能转移以粮食危机为背景,粮食结构改变带动农药产业结构变化,需求上升拉动国内农药行业投资增加。量的改变大于结构的改变。 
  订单驱动,第二次转移大幕拉开
  进入2012年下半年,全球农药行业进入第二次产能转移。此次转移与上次的需求驱动类似,也伴随着国内订单数的恢复。但我们认为两次转移大背景的不同使得此次转移将不会产生较大规模供给端的扩张。我们认为转基因作物种植的大幅度提升是第二次农药产能转移的大背景,驱动世界农药巨头进行内生性调整。转基因种子业务的高盈利使得国际农药巨头逐渐将业务重心向种子业务转移,战略调整随之带来的就是对传统经营业务的放弃或者转移,对于供给端结构的变化而非量的改变。
  转基因大发展改变全球农药消费结构
  我们认为转基因技术的大规模普及使得全球农药消费结构发生深远改变。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引起生物体性状可遗传的修饰,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该项技术于上世纪70年代末首先提出,并于1996年首先在美国实现商业化。
  转基因大发展只受益一小部分农药。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并没有带来农药行业的整体繁荣,反而仅带动了少数几种农药的大发展。从总量来看,总用量在减少,只使一些特殊的产品受益。
  从转基因作物种植促进草甘膦大发展的故事可以看出,转基因的发展只会利好特定类型农药。所以只有控制了种子,才能控制未来。加大对于种子业务的投入与研发,才能控制今后的农药消费结构进而控制农药市场。对于种子业务的关注度加深,成为巨头进行产能转移最大的驱动因素。
  我们认为农药厂家向下游种子行业进行扩张是大势所趋。种子是农产品的直接上游,随着转基因以及生物改造技术日渐成熟,通过改变种子生物学性状,可以进一步加大对下游农作物种植类型的掌控,从而调节特定农药品种需求的。转基因作物种子全球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接近于传统作物种子全球总产值。预计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世界农药巨头向种子行业进行纵向整合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9-18503-1.html

标签:农药 行情分析 故事 发展

上一篇:生物农药市场如何做才能成为真正的主力
下一篇:油膏禁用阿维菌素性价比被拉低会使其市场份额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