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黑龙江红星农场:铁牛进场职工进城
2010-07-29   来源:黑龙江省农机局   

  在黑龙江农垦红星农场场部,一排排漂亮的住宅楼让人眼前一亮,但最让人眼馋的不是现代化的住宅小区,而是停放着一排排割晒机、整地车等大马力农机的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如何建设一个提升幸福指数的宜居城镇,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红星农场首先选择了为农业机械建“公寓”和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2006年,农场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国内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拥有农机库房118间,集检修停放、管理服务、生产调度、学习培训、展示推广、休闲娱乐于一体。

  农业中心建成后,与原来机车在各作业区分散管理相比,减少农机停放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减少农机管理投资800万元,每年减少主燃油消耗160吨,减少农机管理费24万元。

  不仅如此,还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单位面积产出量提高了10%;提高了标准化作业水平,田间作业合格率提高到98%以上。机务工人由原来的340人减少到不足200人,工人收入由2002年的人均1.5万元,提高到现在的5万多元。

  通过农业中心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远程视频会议、网上办公、生产进度网上查询、机车作业费用网上核算,每年可节约各种支出百余万元。

  “铁牛”进了场,农机工也跟着进了“城”。大部分农机工人都在场部买了楼,搬到了场部居住。农场鼓励农机工到场部买楼,给职工“打个样”。

  60岁的张怀志是原10队的一名职工,现在家里有四台大型农机。进入场部工作之前,没地方停车,每年农用车在外面风吹雨淋的让他非常心疼。有了“农机公寓”以后,他第一批让车住了进来。下班后,在宽阔的库房里保养车,在中心的洗浴间洗澡,晚上睡在干净的工人宿舍。比起在居民组雨天一身泥,白天一身汗,张怀志觉得幸福多了。

  但是张怀志并不满足,2008年他告别了原来的小平房,不仅自己在场部买了68平方米的楼房,还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买了楼房,全家人都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

  为了让更多的像张怀志这样的职工进城居住,农场在拆迁进程中安居与民生并重,实行了许多人性化操作,农场一开始为整体搬迁进场部购楼的住户每平方米补贴200元,现在又为购楼的职工每平方米补贴300元,而没有列入整体搬迁的作业站职工到场部购楼,享受购楼款10%的优惠政策,并协调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购楼范围。

  进了城,不用抱柴禾做饭,不用掏灰烧火墙,一些人就琢磨着在二三产业上挣钱,或者干脆去国外淘金。农场已经同蒙古人民共和国签订了46万亩耕地的开发协议,像张怀志的二儿子等许多机务能手已经开着自家的农机去国外种地了。

  现在,红星农场农业中心的洗浴室没人去了,农机工人几乎都住上了楼,在家里用太阳能洗澡;馒头也不自己蒸了,下班后不快点儿走的话,就买不上了。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6-81490-1.html

标签:农机 职工 铁牛 黑龙江

上一篇:吉林安图开展农机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情况自查
下一篇:山东宁津:惠农政策成为农机企业强大“驱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