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最近,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大会,袁纯清书记代表省委提出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创新,奋力进取,拼搏争先,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号召;国务院以国发〔2010〕22号文件下发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全面创新、协调发展,促进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夏天,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先后视察中国一拖和农机作业现场,对农机化事业提出了新要求;去今两年,省委、省政府连续出台实施了新增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对玉米和薯类机收作业先进县给予奖补、给予农机操作手培训补贴等八项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全省农机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工作任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机系统怎么样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跨越发展和转型发展的总体部署,在视野大拓展中实现思想大解放,在目标大跨越中实现事业大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光荣的历史任务。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省局决定召开这次规模较大的电视电话会议。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断增强农机化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近年来,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两年来,国家给我省安排了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化发展资金9.33亿元,省财政投入2.77亿元,相当于前20年的总和。全省农机系统抢抓机遇、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农机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省农机装备水平以6%的幅度递增,农机化综合水平以3%以上的速度发展,农机化经营效益已接近100亿元,农业机械化已成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但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实际需求来看,农机化发展滞后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与周边和先进省份比较,差距仍然不小。
一是农机化发展水平“两高两低”的格局依旧存在。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较低。在种植业中,小麦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基本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生产;玉米、薯类、小杂粮和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很低,部分杂粮、经济作物生产领域仍为空白。全省小麦机械化生产程度达到了85%以上,玉米、薯类机械化收获水平分别为11%和15%,小杂粮和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才刚刚起步,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很低。
二是农机装备结构“三多三少”的问题尚未解决。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单一作业机具较多、复式作业机具少。2009年底,全省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4.7万台,配套机具49.9万部,配套比仅为1:1.4,较之国际标准要求相差一倍以上。全省大中型机具18.96万台,小型机具65.6万台,大中型机具与小型机具比例为1:3.5,从粮食生产需求来讲,发展比例2:1最为适宜。各种复式作业机具总量不足5万台,仅占配套农具的10%左右。农机装备结构状况亟待改善。
三是农机化区域发展“三快三慢”的趋势还未扭转。全省五大盆地快、丘陵山区慢,南部和东部快、北部和西部慢,经济发达地区快、经济落后地区慢的趋势,随着近两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增加,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拉大的趋向。据统计,去今两年使用补贴资金连续达到600万元以上有21个县,五大盆地及平川县占到20个;使用补贴资金连续两年不足60万元的有12个县,不足100万元的有13个县,大多为丘陵山区县。南部地区机械化综合程度达到了60%以上,中东部地区机械化综合程度达到了50%以上,西北部地区机械化综合程度仍在30%左右徘徊。
四是横向比较差距不断拉大。我省农机化发展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与周边省份相比,在某些方面也有一定差距。内蒙、河北、河南、陕西机械化综合水平分别为66%、64%、66%、49%,年增长幅度均在4 %以上,而我省机械化综合程度仅为47%,增长幅度3%,差距越拉越大。玉米机收,山东达到了53%,河南、河北均在20%左右,我省仅有11%。从农机化投入来看,我省存在区域性、结构性和部分地区总量投入不足的问题。吉林省财政农机补贴投入和扶持农机工业资金每年均在3亿元以上,江苏立法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以政府规章规范和引导农业机械更新报废,每年用于秸秆还田和补贴农机更新报废资金在2亿元以上。
面对全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赶超发展的大好局面,迫切需要全省农机部门按照袁纯清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创先争优,敢闯敢冒,快步前进,用战略思维谋划发展格局,在推进工作上力争主动。全局性工作要努力向经济发达地区看齐,单项工作要力争全国第一;全省农机化总体工作要争取在全国名列前茅,市县工作要争创全省一流水平。省局近期要组织不同类型的学习考察团,到农机化发展好的先进省市观摩取经。市县农机部门也要组织有关人员到农机化工作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用“他山之石”来丰富自己的路径,用别人的创新提高自己的本领。
二、勇于创新,乘势而为,谋划全省农机化跨越发展
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后,省局组织机关各处室和直属各单位认真学习袁纯清书记的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并结合农机化发展实际,进行了认真讨论。大家认为,要顺应全省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要求,农机化工作必须有新的飞跃和升华,有新的战略和目标。从2011年开始,全省农机化综合水平要按年均增长4%的速度,到2015年力争达到70%,全面进入农机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全省农机装备大幅提升,装备结构明显改善,农村经济各个领域生产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围绕这一发展目标,要着力抓好五项任务:
一是突出抓好玉米薯类机收及山区机械化,在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上实现跨越发展。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我省对部分农机具实行累加补贴的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发展玉米、薯类收获机械;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切实提高对玉米、薯类收获机械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组织实施好玉米、薯类机收作业先进县奖补政策,在发展玉米、薯类机收作业、秸秆粉碎上,营造“比学赶超”的竞赛氛围。力争用5年时间,新增1.3万台玉米收获机械、2000台薯类收获机械,使玉米、马铃薯机收作业面积分别达到1200万亩、150万亩,机收水平分别达到45%和50%以上。要在目前丘陵山区机械化程度15%的基础上,通过倾斜政策、加大投入,向农民示范推广轻便耐用、经济实惠的小型机具,加快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力争用5年时间,使丘陵山区机械化综合水平实现翻番,达到50%左右。
二是积极拓展农机化服务领域,在推进农村劳动过程机械化上实现跨越发展。要依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鼓励广大农民发展种子包衣、粮食烘干等产前、产后机械,用5年时间使全省产前、产后机械化程度达到60%以上。在农产品加工方面,通过引进和发展先进的加工设备,对莜麦、荞麦、谷子、红枣、苹果等优势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一方面为“513”龙头企业提供原料,一方面延长保质期和货架期,实现产品增值,力争到2015年使这些农产品价格实现翻番。在“菜篮子”工程建设上,重点抓好设施大棚、设施养殖、牧草种植等机械化发展,配备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规模经营,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同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由种植业向林果业、畜牧养殖业、渔业等各领域拓展,积极引进、开发、推广新型机具。农村、农民、农业需要什么机具,我们就研制、补贴什么机具,逐步实现农村经济各领域机械化生产全覆盖,推动农村各业持续发展。
三是大力推广农机化综合技术和单项技术,在促进耕地能力建设上实现转型发展。在平川地区和粮食主产区,重点支持和发展大型多功能、高效能、复式作业机具,提高配套比和利用率,降低单位能耗,减少低水平重复购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加速农业机械升级换代,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要以每年150万亩的增长幅度,扎实推进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省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750万亩。要加快农机深松整地、机械化秸秆还田、机械化地膜覆盖、机械化精少量播种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大幅度提高农机化的科技贡献率,大范围实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为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四是加快科技创新,在优化农机产品结构上实现转型发展。要坚持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逐步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机科技创新平台。采取引进创新的办法,对目前使用的玉米收获、马铃薯播种与收获进行改选升级。采取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相结合的办法,研究开发15-20项特色农业机械,重点在谷子播种、药材收获、柠条平茬、牧草加工等机械上实现新突破。采取集成创新的办法,通过优化、集成现代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推出一批能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综合性农业机具系统和技术体系。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大农机制造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强化农机龙头企业和农机工业园区建设。今年,信联集团太原农机工业园区已建成投产,5年内,全省要争取在运城、大同、长治、晋中四个城市区域,新建成4个农机工业园区,扶持发展20多个农机工业龙头企业。到2015年,全省农机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五是实施好农机化推进工程,在提高农机公共服务能力上实现新突破。要重点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科技创新、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和农机安全监理体系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要重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综合维修服务站和农机销售网络。力争2015年建成3000个农机大院、发展2万个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户;以市建立一个集销售、维修、培训和零配件供应等为一体的农机综合维修服务中心站,带动和辐射所辖区域维修网点的发展;实施农机流通服务品牌工程,发展连锁经营,培育一批辐射面广、服务质量好的大型农机流通企业、品牌农机店和区域性农机市场,鼓励和探索以物联网形式经营农机,5年内确保每县有一个农机销售网点,做到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全覆盖”。建设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要深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推广部门要在新机具、新技术、新机制、新办法上创新,利用5年时间,通过多种投资途径,对全省各类农机推广主体进行充实和完善,强化装备,提升能力,逐步在全省建立起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化推广网络。建设农机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生产、教学、科研、推广紧密结合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完善多方协作、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农机科技创新机制。到2015年,力争建成1个省级农机科研中心、若干区域农机科研中心、十几个农机工业龙头企业研发中心,适应研究和开发我省农村各业急需的农机产品。建设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重点抓好125个县级以上农机安全监理基础设施和装备改造提升,配置桩考设备、移动检测设备、无纸化考试系统和执法车辆,全面提高农机安全监管能力,做到农机安全监理设施设备“全覆盖”。在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上,5年内要完成对省级重点农业机械试验室和试验基地的升级改造,要开展农机化产品、作业、维修质量监督服务,对区域性质量监督中心配备齐常规和便携式检测设备,做到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全覆盖”。
三、千方百计,鼓足干劲,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要实现农机化跨越发展目标,就要立足实际,从现在做起。当前,全省农机系统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认真研究和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意见》)精神。王君省长、牛仁亮副省长、刘维佳副省长就全省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都做出了重要批示,省局将按照批示精神,组织力量,在认真调查研究、梳理近年来我省出台的农机化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起草贯彻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意见,争取省政府下发施行。各地要在贯彻落实和向当地党政主要领导认真汇报的基础上,吸取先进市县经验,积极争取出台有项目支撑和配套措施的政策性文件。同时,各级农机部门要以国务院《意见》为指导,按照全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认真制定当地“十二五”农机化发展规划,并积极争取纳入当地经济发展整体规划。
(二)突出抓好秋季作业机械补贴工作。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出发,突出抓好对玉米收获机、薯类种植收获机和深松机等重点机具的补贴工作。启动实施好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装备大棚骨架试点工作。组织力量,督查农机补贴资金和补贴机具质量。
(三)精心组织秋冬季机械化常规作业和农机跨区作业。要在抓好农机常规作业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以玉米、薯类机收跨区作业。要从增加机械装备入手,积极利用各类补贴,使全省玉米、薯类收获机械数量实现翻番,机收面积实现翻番。在秋冬季,至少组织40万台件以上农机具参加机械化作业,完成作业面积4500万亩次,实现农机化作业收入60亿元。
(四)全面完成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加快推进千万亩保护性耕作农业。要把农机深松整地与保护性耕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组织力度,加快实施进度,保证作业质量。在上半年已完成50万亩深松作业任务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加强管理,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150万亩深松整地作业任务,新增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100万亩以上,累计达到1000万亩。
(五)着力实施好农机化推进工程。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装备建设,完成为50个县配备移动式拖拉机安全检测装备的任务;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力争今年新发展农机大户1000户、农机专业合作社200个;总结和推广农机推广旗帜县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加快全省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改革和发展;完成农业生产迫切需要的农机操作手培训3万人次;加快农机科研开发,推进农机工业发展,年底力争全省实现农机工业产值20亿元。
(六)切实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抗旱防汛救灾中的作用。要在全省集中开展严厉打击农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继续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力度,加强农机安全教育培训;狠抓农机牌证管理和机车安全技术检验,全面完成省政府今年下达的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任务。
同志们,农机化发展形势大好,机遇难得。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厉,贯彻好这次全省农机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乘势而进,开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为夺取全年粮食丰产丰收,为现代农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2010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