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回良玉:进一步丰富和拓宽中国特色农业农村发展道路认真总结农村实践经验大力推动理论政策创新
2012-06-13   来源:农民日报   

同志们,朋友们:

  我是怀着高兴的心情、亲近的感情、由衷的敬意和学习的态度来参加这次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的。今天,能有此机会看到这么多在“三农”领域有影响的领导、专家、学者,看到这么多长期战斗工作在一起的熟悉面孔,我感到很是高兴和亲近。

  在座的同志都有浓浓的“三农”情怀,是我国“三农”理论的研究者、中央“三农”政策制定的参与者、“三农”实践的推动者,长期以来为“三农”发展奔波呼喊并作出积极贡献,所以看到大家我又怀着深深的敬意。

  现在的“三农”工作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既有良好的基础、难得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又面临着现实的障碍、沉重的压力和极为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也是抱着诚恳的求教和学习态度,来到此次论坛,听取各位的思考、期待和高见。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即使现在也仍然是一个农业份额和农村人口比重很高的发展中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基本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全局出发,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三农”方针政策照耀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进入新一轮“黄金期”,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和突出亮点。

  10年来,我们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全面增产。农业规模化种养、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不仅为稳物价、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有力地保障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去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我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

  10年来,我们在增进农民福祉方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人均纯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年均超过8%。特别是近两年,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速普遍超过东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出现了城乡区域收入差距缩小的可喜迹象。农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10年来,我们在改变农村面貌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数倍甚至数十倍,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着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全面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7%的农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5300多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今年底将实现全覆盖。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这10年,是我国农业取得历史性进步的10年,是农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10年,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10年,是工农城乡关系发生重大转折的10年。今日中国之农业,远非10年前的农业可比;今日中国之农村,远非10年前的农村可望;今日中国之农民,也远非10年前的农民可及。抚今追昔,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在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推进“三农”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进一步丰富和拓宽了中国特色农业农村发展道路。

  一是坚持不懈地推进理论创新,初步形成了指导“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三农”所具基础地位、所处历史方位,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作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和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明确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我们根据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和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这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是坚持不懈地推进政策创新,初步形成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我们立足世情国情农情的新变化,有效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新挑战,不断丰富和完善农业农村政策体系。推进“三农”投入保障政策创新,推动公共财政覆盖农业农村,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推动改善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的政策创新,全面取消农业“四税”,开创农业补贴先河并不断扩大补贴范围和力度。推进农产品价格政策创新,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实行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和其他部分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我们还实行了粮油、生猪等生产大县财政奖励补助政策,建立了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政策。这些政策创新,有效调动了农民和地方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对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是坚持不懈地推进制度创新,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制度框架。我们大力推进涉农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要进展。我们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颁布施行土地承包法、物权法,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颁布施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扶持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家庭承包经营从耕地拓展到林地、草原。我们坚持建立城乡平等的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特别是着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对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进城务工经商的制度性束缚,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和实现市民化。我们坚持从制度上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在农村建立起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们坚持从制度上保障农民享有平等政治权利,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通过这些制度创新,城乡二元体制开始消融,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发展一体化程度在提高。

  四是坚持不懈地推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创新,初步形成了共同推进农村发展的有效机制。我们坚持想大事、谋大事、办大事,准确把握“三农”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连续发布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成为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的锐利武器、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不断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和抗灾救灾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不断健全,综合部门与农口部门合力抓“三农”的工作机制不断强化,体现“三农”工作绩效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初步建立。我们不断创新农村工作方式方法,既重视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有力推动工作,又注重新闻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及时发出重农强农惠农富农信号;既重视做好全年的“三农”总体部署安排,又注重根据情况变化及时采取应对举措;既重视“三农”政策研究制定,又注重加强政策落实的督促检查;既重视面上的工作指导,又注重运用典型示范引路。通过这些创新,使我们牢牢地掌握了领导“三农”工作的主动权,有效地提高了“三农”政策的针对性和执行力。

  同志们,朋友们: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阶段,进入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随着农村人口持续向城镇转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减少,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和农业兼业化、副业化等情况将更加普遍,“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将更为突出。随着农业用地、用工和物质费用不断上涨,灾害影响和市场波动不断扩大,农业生产不可逆转地进入高成本和高风险时代,加强农业支持保护的要求将更加迫切,提高农业比较效益面临的任务将更为繁重。随着农民利益结构加速变动,农村社会加速转型,农村社区的稳定性和同质性不断降低,农民之间的利益分化和冲突不断增多,农村社会管理将更加复杂。面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这些新变化、新挑战,我们必须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主动适应新变化,积极应对新挑战,更加科学有效地促进农业农村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坚持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实现这一目标,根本出路在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切实保护和利用好耕地等资源,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和建设的长效机制。要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着力破除水资源紧缺的瓶颈制约。要切实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是要加强种业科技创新,加快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技术的推广和利用,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要切实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继续增加农业补贴,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要坚持以改善农村民生为目标,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过大,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制约。要把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大力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农民就业和权益保护,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长期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着眼长远、精心谋划建设规划,注重各类基础设施之间的衔接配套,实行建管并重,充分发挥整体和长远效益。要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整个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位置,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国家补助水平,推动优质卫生资源向农村覆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水平。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做好各项保障制度的衔接,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

  三要坚持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目标,深入推进城乡联动改革。要创新改革思维、拓展改革视野、加大改革力度,抓紧在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加快建立有利于激发内部活力、优化外部环境、促进“三化同步”发展的体制机制。要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变为城镇居民;对暂未落户城镇的农民工,要注重从制度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要着力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要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和引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继续办好农村改革试验区。

  四要坚持以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为目标,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即使今后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仍将有数亿人生活在农村。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必须从战略上更加自觉地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一手抓城镇化一手抓新农村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特别是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好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

  同志们,朋友们:

  长期以来,广大“三农”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者,深入调查研究,潜心钻研“三农”政策,撰写了大量很有深度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大量很有见地的决策建议,为丰富和发展“三农”思想理论体系、制定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农村发展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当今的中国,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当今的中国农业、农村、农民,正在面临几千年未有之变局,需要应对的新挑战蜂拥而至,需要关注的新情况层出不穷,需要研究的新问题接连不断。这既给“三农”理论和政策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希望大家深刻认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紧扣实践需要,大胆研究探索,积极建言献策,更好地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努力开创“三农”理论创新和政策研究工作新局面。

  一要弘扬科学精神,坚持求真务实。“三农”理论和政策研究的根本宗旨,是发现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一个优秀的“三农”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者,应当具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论和学术品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于讲真话、道实情,勤于建真言、献良策,不唯上、不唯书,不盲从、不人云亦云。做到这些,必须用高尚的情操要求自己,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必须用科学的理论充实自己,勤于学习,博采众长,加强知识积累,拓展知识范围;必须用现代的方法武装自己,提高观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探求和把握规律性的东西,努力提高研究水平。

  二要满怀深厚感情,密切联系群众。我曾多次说过,做好“三农”工作要有“四情”,即服务“三农”要有感情,开展调研要有热情,探索创新要有激情,献身事业要有痴情。做好“三农”理论和政策研究,更是如此。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农民群众是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我们心里要装着他们;农民生产生活还有不少困难,我们要真心帮助他们;农民群众中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要由衷敬畏他们。我们要怀着真情实感,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倾听他们的呼声,感受他们的疾苦,了解他们的期盼,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为农业发展鼓与呼、为农民群众谋福利。

  三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转变学风。我们党关于农村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脱离实践,闭门造车,固守本本,是不能取得创新性成果的。希望“三农”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者,切实转变作风、改进学风,走出书斋、深入农村,走基层、接地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农村实际有机结合,及时回答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课题,为农业农村发展实践提供指导和服务;要认真总结广大农民群众的实践和经验,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发展的变化和特点,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着力推动“三农”理论政策创新。

  四要回应现实关切,服务“三农”决策。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开展“三农”理论和政策研究,要直面农业农村发展现实,抓住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特别要关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进行分析研判,做到见事早、判断准、研究深。要牢牢把握“三农”工作中心任务,紧紧围绕决策需要,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找出路,特别要出实招、高招、管用的招,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当好智囊和高参。

  今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农业农村发展至关重要、至关紧要的一年。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已连续举办五届,成为国内外农村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者相互交流、增进共识的重要平台。这届论坛聚焦“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与现代农业发展”,主题富有浓郁的时代性,参会的学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我们期待本届论坛能够收获更多的真知灼见,为推进制度创新、技术进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祝第五届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越办越好!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2012年5月27日)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6-79345-1.html

标签:农机 农村 经验 实践 大力 推动 创新 政策 理论 总结 认真 拓宽 丰富 中国 特色 农业 进一步

上一篇:福建省组织开展“2010-2011年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刘宪:当前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要下四个功夫抓六件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