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宗锦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与政策
2012-10-17   来源:中国农机流通网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发展速度显着增快、发展质量显着提高、地位作用显着增强。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一)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先后公布实施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保障。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连年大幅增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和企业生产的积极性。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国农业机械化蓬勃发展的好形势可概况为“五个前所未有”。一是农机装备总量增长、结构优化速度之快前所未有,201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77亿千瓦,是2002年的1.69倍;大中型拖拉机达440万台,是2002年的4.9倍。二是农机作业水平提高之快前所未有,201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8%,比2002年增加22.5个百分点,增幅相当于前35年的总和。三是薄弱环节机械化突破之快前所未有,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水稻机械种植水平从2002年的5%提高到2011年的26%,玉米机收水平从1%提高到34%,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精量播种等先进农机化技术迅速推广。四是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发展之快前所未有,2011年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4509亿元,农机专业合作社2.78万个。五是农机工业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我国跃居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

  10年来,我们基本构建并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探索实践并不断拓宽了“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我们先后在2007年、2010年实现两大跨越,即农业机械化发展由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的重大跨越,农业生产方式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有效地缓解了青壮年农业劳动力短缺的突出矛盾,有力地保障了农业稳定发展,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实现粮食产量“八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八连快”提供了坚实的物质装备支撑。

  (二)农业机械化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推进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件方向性的大事。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我国农业机械化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务农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已成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二是农业机械化带动了规模作业、规模种植、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已成为深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推动力量。三是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先进农业科技入户到田、实现了现代意义的精耕细作,已成为引领农艺制度深刻变革,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的主要载体。四是依靠农业机械有效了实施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高效植保等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技术,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五是涌现了一大批懂技术、会操作、善经营的农机能手,催生了更多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建设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劳动者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三)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局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英明决策,归功于国家一系列扶持鼓励农机科研生产、购置使用政策法规的全面实施,归功于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机械化部门按照中央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举措,归功于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实践表明,推进农业机械化必须把强化法制建设和优化政策环境作为重要保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强化政府支持,促进农业机械化有序、有效、持续发展;必须把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加快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必须把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作为工作主线,强化科技支撑和农机农艺融合,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和质量;必须把培育发展主体和创新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作为主要抓手,着力培养以农机手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活力。这些宝贵经验对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与挑战

  展望今后一个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和法制环境更加优化。国家财政支持能力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日渐成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济基础更加坚实。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农民渴望有尊严的生活和体面劳动,农村青壮年劳力短缺矛盾日益突出,机械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意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更加旺盛而迫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农机工业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现代流通体系逐步构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瓶颈不断攻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技术装备支撑更加有力。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一是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和技术有效供给整体依然不足,研发投入少,基础性与原创性开发能力不强。二是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丘陵山区和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滞后,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慢,不能充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要求。三是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一些先进适用技术集成推广受到制约。四是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能力不强。五是机耕道等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设施不配套,农机作业条件总体较差。

  展望未来,我国农机化发展机遇大于挑战,前景光明任重道远。当前及今后10年,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发展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机化对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农机产品市场和农机作业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农业机械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正处在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领域拓宽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必将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深入发展。

  (二)必须解决好的若干重大问题

  1.正确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作用

  ――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没有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就没有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农业机械能突破人畜力所不能达到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限制,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快速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做到定量、定位、适时、保质完成农业生产作业,挖掘稳产增产潜力,有力有序开展抗灾救灾,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能使土水肥药种等投入品实现精准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显着提高资源利用率。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生产各环节都是主要靠机械设备来完成的。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推进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件方向性的大事。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我国农业机械化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农业机械化在“四化”同步推进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如何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只有培育以农机手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解决好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矛盾,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只有依靠以生物技术和农机化技术为主导的多种技术集成化的农业科技进步,才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才能解决好怎样种好地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有效促进社会进步。农业机械化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生态环境。20世纪末,美国国家工程院组织美国工程科技界,评选了20世纪对人类社会做出最伟大贡献的20项工程科技成就,“农业机械化”被评为其中的第7位。

  2.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进步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业科技进步息息相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直接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规模化、标准化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业科技每向前发展一步,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也带来了对农业机械化的新需求。农业机械化正深刻影响着作物品种选育方向、耕作制度变革方向、栽培模式改进方向。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日益从以生物技术为主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并重转变。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科技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这样深远。

  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机械化过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未来更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农业机械化要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进一步发挥关键载体作用,要在培育新型农民中进一步发挥核心纽带作用,要在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中进一步发挥基础支撑作用,要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中进一步发挥重要推力作用。着眼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当前最主要的矛盾是日益增长的农业机械化需求与农机新技术新装备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最大的“短板”和“瓶颈”在科技进步,最大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科技进步。面对建设现代农业和农机化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要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机化发展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农机化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一要围绕满足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着力加快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等“三型”农机化装备技术研发推广;二要围绕提高农机化技术应用水平,着力抓好基层推广机构、农机服务组织、示范基地等三个技术转化应用主体建设;三要围绕提高农机化从业人员素质能力,着力加强农机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四要围绕增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及服务活力,着力推进农机化科技发展联合协作、政策激励、评价考核等三个机制建设。

  3.不断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结构布局问题日益凸显。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装备结构布局存在不尽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两高两低”的格局,种植业较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较低,在种植业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装备结构依然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较多、高性能机具少;在区域发展布局上表现为“三快三慢”的趋势,平原地区快、丘陵山区慢,东部和北方快、西部和南方慢,旱地快、水田慢。

  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对于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一是在促进农机装备总量增长的同时优化装备结构。促进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的发展,加快老旧农业机械的更新报废,促进作业机械和拖拉机配套机具的发展,改善配套比,提高利用率,降低单位能耗,避免低水平重复购置、资源浪费和效益下降。二是在促进重点突破的同时各领域各环节协调推进。继续集中力量主攻薄弱环节,尽快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由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同时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因地制宜逐步推动经济作物、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全面服务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三是实现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目标的同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鼓励农机化发展基础比较好的地区率先发展,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加强对丘陵山区农机化工作的支持与指导,按照全力普及机耕、大力发展机收、努力突破机插机播的思路,鼓励企业研发生产和支持农民购置使用经济实惠、轻便耐用的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同时加快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发展,推动丘陵山区机械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4.积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比较突出。国内外实践表明,农机农艺融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到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机农艺有机融合,不仅关系到关键环节机械化的突破,关系到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也影响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对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加强管理部门相互协调、科研单位联合攻关、推广机构相互协作,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协调机制;二要以提高机械作业适应性为重点,推动栽培和养殖方式的改进和作物品种的选育,形成农艺农机相适应的技术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为农机化作业创造条件;三要以粮食作物为重点,力争尽快实现关键薄弱环节农机化的突破,全面推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

  5.大力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当前,我国农机合作社发展方兴未艾,正由数量扩张向效益提升方向转变,由劳动联合为主向劳动联合带动土地联合、资本联合及其他要素联合的方向转变,由耕种收纯农田作业向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等一体化经营方向转变。农机合作社的蓬勃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了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农业节本增效和土地规模经营,在夺取粮食生产“八连增”、农民增收“八连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的突出亮点。

  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农机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当前推动农机合作社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发展数量与发展质量、市场引导与政府扶持、发展合作社与其他服务组织和大户等三对关系。“十二五”时期农机合作社发展要突出“总体数量快速增长、服务能力显着增强、经营收益持续提高”这三项目标任务,并从加强“组织领导、政策落实、示范带动、机制创新、能力建设、宣传引导”等六个方面开展工作。

  三、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目标任务

  到2015年,主要农机装备数量稳步增长,装备结构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展望2020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将进入高级阶段。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70%左右,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劳动过程机械化,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和现代设施农业取得重大进展,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农机与农艺、机械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稳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按照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以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布局结构、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为重点,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着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机工业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落实完善政策,促进技术创新,培育发展主体,壮大人才队伍,强化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三)政策措施

  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创造环境。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完善补贴管理办法,规范操作程序,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引导效应和市场机制作用,支持农民购置和鼓励企业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具,开展农机以旧换新补贴试点,促进老旧农机具报废更新,加快提高我国农机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实施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试点,支持应用深松整地、秸秆还田、高效植保等增产效果明显、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农机化技术。减免农机作业服务税费,鼓励开展农机保险业务和农机信贷业务,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增加安全监管、推广培训、试验鉴定和农村机耕道、机库棚等基础设施投入,力争在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投入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是把握重点,全面发展。继续集中力量尽快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由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同时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因地制宜逐步推动经济作物、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继续鼓励农机化发展基础比较好的地区率先发展,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要按照全力普及机耕、大力发展机收、努力突破机插机播的思路,扶持、指导丘陵山区机械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农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程度和农业机械操作水平,全面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素质,造就更多新型职业农民。

  三是培育主体,社会服务。围绕提升农机化整体运行效益,引导政策、资金和技术指导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倾斜,积极引导开展社会化作业服务,支持鼓励农机户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创办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提高农机服务专业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具备条件的地方,应把合作社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将农机合作社培养为延伸农机公共服务的载体和引领农机化发展的龙头,带动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农机制造企业自建品牌营销网络,专业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区域中心市场,方便农民选购农机,提供优质的维修和配件供应等售后服务。

  四是强化监管,安全发展。深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切实履行好法规明确的各项职责。完善农机质量标准体系,制(修)订农业机械安全技术强制性国家标准,保障农机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依法组织开展在用农业机械的质量调查,强化对财政补贴机具质量保障督导和质量跟踪调查。健全农机质量投诉网络,督促企业履行质量承诺和售后服务承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机械产品的行为,规范农机作业服务、维修服务、中介服务、机具租赁服务、旧农机具交易市场。尽快制定农业机械更新报废制度。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五是完善体系,创新机制。多渠道积极争取投入与深挖现有资源潜力并举,全面加强基层农机管理、鉴定、推广、监理、维修、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提升人员队伍素质,提高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快建立健全产学研推有机结合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农机化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骨干企业及其他部门相关科技力量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农机化科技的整体优势。建立健全农机与农艺专家协同攻关机制,选育适宜的品种,确定合理的种植模式,研发经济有效的机具。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逐步建立推广机构服务指导、农机服务组织、企业参与合作的新型农机推广机制。

  六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要把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工作责任制,结合本地情况,将农业机械化发展纳入各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建设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组织协调和相关机构队伍建设,充实工作力量,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切实解决农机科研、生产、流通、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本地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职能,做好技术推广、生产组织、安全监理等工作,抓紧修订完善农业机械化统计指标体系。积极协调发展改革、财政、科技、工业、水利、商务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通力合作,共同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充分发挥有关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维权、自律的作用。要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宣传,积极营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利环境。(2012年9月26日 沈阳)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6-79225-1.html

标签:农机 政策 形势 发展 我国

上一篇:关于公布全国农机流通行业第三批A级以上信用企业的通告
下一篇: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