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网济宁讯(通讯员 孙宜雪 齐常春) 时下,正值花生收获季节,往年花生秧被农民视作“废物”丢弃在责任田、院外屋后、路边沟渠,既污染环境,又与新农村建设格格不入。今年大不相同,邹城市峄山镇农民显得格外“吝啬”,将秸秆晒干粉碎后全部卖给了养殖户。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从“废物”中“赚”出70多万元。
“今年花生秧晒干粉碎后,一斤秸秆面能卖到三毛七,相当半斤小麦钱,一亩地光花生秧就能卖七八十元钱。”该镇郭参村的王子富一边在地里晾晒花生秸秆,一边告诉笔者。该镇今年种植花生4500多亩,今年花生秸秆“金贵”的原因,一方面得益于农民思想意识的转变,变废为宝,使得秸秆增值,循环利用;另一方面更得益于该镇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据该镇分管农业的李启欣主席介绍,全镇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发展到7处,生猪存栏3.7万头,牛羊1.8万只。一天每头生猪按4斤计算,全镇猪、牛、羊至少要吃掉秸秆饲料近15万公斤。一些精明农民开车到田间地头收购新鲜花生秧,一部分直接卖给养殖户,另一部分买回家经过晒干、粉碎后囤积起来,等待秸秆价格上涨时,卖给养殖大户。“新鲜秸秆一毛钱一斤,晒干后,去掉加工费,每斤秸秆能赚一毛钱,一天下来能收入200多元。”一位叫李德财的收购者给笔者算了一笔账。
目前,随着收购秸秆大军的不断壮大,该镇焚烧秸秆和乱扔乱放的现象已无踪迹,也为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上了“双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