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淮北:农机购置补贴,农民为何不再领情?
2010-06-08   来源:淮北日报   

  今年,农机购置补贴在我市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至5月26日,第一批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发放近一个月来,农民申请补贴金额只占到总额的73%。往年,一周时间里,各级农机部门就被申购者“踏破门槛”。

  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惠农政策,农机购置补贴自2004年开始在我市发放以来,一直受到农民的欢迎。6年来,全市累计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758.7万元(含省财政累加资金),受益农户达2650户。

  既然买农机国家有补贴,农民为啥不再领情?记者调查发现,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收益明显减少导致农民购买热情下降。

  联合收割机一直是我市农民申购热点。因为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每台每季纯收入3到4万元,这使得2008年、2009年我市联合收割机销售异常火爆,仅2009年就净增980台。目前,全市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6000多台。

  无情的市场却给农民开了个“玩笑”。去年午季,我市有4000多台联合收割机参加了跨区作业,但每台纯收入只有1到2万元。这瓢冷水让农民有些无措。在濉溪县五里郢农机市场,已经相中一台联合收割机的王守业迟迟不敢付钱,“外出作业不挣钱,还是等等吧。”刘桥镇的李腾飞曾3次参加跨区作业,“今年午季就在周边转转!”和王守业、李腾飞一样持观望态度的农民还有很多。据市农机管理站统计的数据,去年,我市发放了3000多个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证,而今年至5月26日,麦子即将成熟,仅发放了1400个。

  市场的大手看似无形,却可以预见。联合收割机的购买者看重的是跨区作业的收益,而这块“大蛋糕”正被不断增长的联合收割机“分吃”。农机补贴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调动农民购买农机积极性的同时,农机结构性的矛盾不容忽视。农民被“冲昏”头脑的时候,政府有关部门有责任加以调控和引导,否则,不仅影响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也使国家惠农政策无法贯彻到位。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6-75144-1.html

标签:农机 为何 不再 领情 农民 补贴 淮北

上一篇:夏收进展顺利 各地积极落实补贴政策保农户增收
下一篇:江苏滨海:积极实施2010年度购机补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