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永川”建设、十五件民生大事;种粮直补、农机补贴、低保补助、家电下乡补助……近年来,永川区注重民生问题的保障和改善,加大了各项民生工程建设力度,惠及民生的项目资金不断增加。如何抓好惠民资金监管,成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永川区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管举措,确保资金安全使用。
关口前移
“惠民资金问题就是民生问题,关系着幸福永川建设,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一分一厘都要监管好、使用好。”永川区高度重视惠民资金监管工作,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区委书记胡际权、区长蒋又一多次提要求、做强调、敲警钟,确保惠民资金的每一分钱都要真正惠及民众,发挥最大效用,让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满意工程。
为做好民生资金的监管工作,永川区通过规范惠民资金的使用操作流程,制定出台监管办法和实施细则,严格程序、关口前移,强化资金监管。同时,强化业务培训,把镇(街)、村干部和惠民资金管理人员作为培训重点对象,提高他们运用政策的能力和管理使用的水平。
为确保补助资金发放快捷到位,永川区全部实行了 “一卡通”发放办法,每项补助资金由区财政局直接划入受惠群众的个人银行帐户,减少了镇(街)、村、组等中间环节,消除了资金在发放过程中被拖欠、挪用、截留等现象。
透明公开
8月4日一大早,双石镇牛尾铺村村民龙方蓉就等候在双石镇财政服务大厅门口,专程来查询补贴发放情况。在工作人员引导下,龙方蓉拿出自己的身份证在触摸屏上进行扫描,扫描后,在补贴查询系统中看到了自己的种粮综合直补情况,一目了然,全部显示在屏幕上。龙方蓉拿出自己的存折本,一一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龙方蓉乐呵呵地说:“现在这些‘洋机器’就是先进,我随时都可以来查,真是太方便了。”
在惠民资金的使用上,永川区把“公开、透明”的原则贯穿于惠民资金管理使用全过程,严防补贴资金出现冒领、套取现象。今年6月份,该区开展了“惠民资金”政策宣传月活动。全区23个镇街机关干部深入到社区(村)居民楼栋、农家院坝、田间地头,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养老、医疗保险等法律法规政策,中央、市、区三级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就业、培训补助补贴政策、城乡低保及社会救助等各项政策;他们还利用赶场天在主要街道、集市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接受群众咨询、举报和投诉,让每一个老百姓都了解惠民政策,做到家喻户晓。
公开是最好的监督。镇(街)、村各级对惠民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情况,采用“政策公开、金额公开、对象公开、结果公开”的“四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惠民资金使用公开、公平、公正。除了实行政务上墙公开、媒体公开外,还在有条件的镇街财政服务大厅配备了可供群众随时查询的服务器,哪家享受哪项补助,受惠金额多少,在服务器上都清清楚楚,让群众明明白白。
全程督查
“低保金拿到没有?种粮直补领到没有?村里有没有不该吃低保而吃了低保的现象?”这是永川区监察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等部门上门抽查惠民资金是否到位的情景。为保证惠民资金不出差错,今年4月,该区开展了“解决侵占惠民资金突出问题”专项行动。6月至7月,该区开展了对惠民资金管理使用的重点抽查,由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区农委、区民政局等部门组成3个联合检查组,对全区11个镇(街)、20所医院、37所培训学校开展了账目审查、电话询查、入户核实等形式的重点抽查。
“通过检查,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档案管理不太规范、个别银行拖延发放时间、少数药品违反物价定价政策、有些补助资金使用账目不清晰等。”永川区监察局执法室有关负责人说,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区纪委、区监察局已责令有关单位进行了整改,并进一步深挖存在问题,找准深层原因,建立健全机制,达到资金规范使用的目的。
在“五个永川”建设和“十五件民生大事”推进过程中,该区纪委、区监察局同区政府督查室, 对项目决策、项目推进、资金管理使用、建设质量安全、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等情况开展了全程监督检查,确保每笔民生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民生问题无小事,一分一厘总关情。该区对惠民资金的有效监管,密切了党群干群鱼水情,加速了“精美城市、渝西高地、幸福永川”的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