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吉水县获得国家和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指标1100万元,补贴各种农机具4800台套。从2005年到2012年的8年中,吉水县累计获得国家和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指标约4000万元,补贴了2.8万台套农机具,带动了农民近1亿多元的农机投资,极大的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了农机在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为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补出了该县农村一片新天地。
一、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该县实施以来,农机化发展迅猛,各种农业机械象雨后春笋般的涌进农村千家万户。该县农村出现了‘耕田用铁牛,插秧不弯腰,割禾用袋装,开沟不用锹,抗旱救灾只用油和电“的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提高了”三率“,即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实现了“三个解放”。即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把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把农民从高强度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如今的农忙不再忙,昔日“夏收夏种双枪期间,人海战术,男女老少齐上阵,外出务工日夜归”的场面被“农机种田,隆隆”的机具声所代替,彻底告别了过去“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生产方式。现在是农民“田照种、工照打、现金月月有、收入年年增”,生活和城市一个样,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二、加速了农机的发展,改善了装备结构。
据了解,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从2005年开始在吉水县实施,到2012年已经8年,在这8年里,吉水县农机总动力增加了29万千瓦,现在为72万千瓦,各种农业机械达11万多台套。农机总动力是前30年即1981年的18倍多,8年走赢了30年。在农业机械迅速增长的同时,各种新机具不断出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县拥有拖拉机12000多台,耕整机、微耕机13000多台,插秧机190台,水稻收割机2100台,机动打谷机46820台,排灌机械31000多台套,挖掘机、装载机、农用运输车3200多台。清粪车、谷物提升机、粮食烘干机、增氧机、投饵机、太阳能灭虫灯、饲料混搅机、施肥机、机耕船、油菜开沟机等新机具从无到有,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
三、提升了农机作业水平,拓宽了作业领域。
2012年全县机耕面积97000公顷,机耕率80%以上;机插面积6200公顷,机插率为12%;机收水稻面积48000公顷,机收率达50%以上。清粪车、粮食烘干机、增氧机、投饵机、饲料混搅机等新机具的出现,表明该县农机化作业呈多样化发展,农机作业领域不断拓宽,由单纯水稻机械化作业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业方向发展。2012年机械化耕、种、收的综合水平达50%以上,比2011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四、繁荣了农机市场,扩大了就业门路。
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不仅是促进了机械化作业水平,而且带动了农机服务业的市场繁荣。据了解,全县机动打谷机生产企业6家,从业人数200多人;农机产品销售供应47家,从业人数300多人;农机维修168家,从业人数400多人;拖拉机12000台,收割机2100台,操作驾驶从业人数1.5万人。农机专业合作社12家,从业人数300多人。农机化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方便了农机用户,繁荣了农机市场,还扩大了就业门路,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农机驾驶操作岗位和农机服务岗位。目前,从业人员1.2万多人。
五、改善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要想富得快,政策加机械;要想奔小康,农机来帮忙。农机在农村中普及使用,不仅提高了工效,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缩短了农忙时间,而且许多富余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赚钱。农民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现在农民是用一个月时间过年,一个月时间种田,十个月时间赚钱。农村中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横空出世;屋顶上矗立着太阳能热水器;墙壁上挂着空调、液晶电视;房屋里摆放着电脑、冰箱等各种现代化电器用具一应俱全,农民上街当圩西装革履,骑着崭新的摩托车,有的开着豪华小轿车,腰上挂着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