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印发玉米、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2017-02-23   来源: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甘农机科发〔2017〕10号

各市(州)农机(农牧、农业)局(委),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为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和省农牧厅关于深化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有关精神,加快普及玉米和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我局制定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和《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实施。

  附件:

  1.甘肃省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 点击下载

  2.甘肃省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 点击下载

  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2017年2月22日

  附件1:

  甘肃省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技术指导意见

  玉米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全省常年种植面积1500万亩左右,主要集中在中东(南)部旱作农业区、河西及沿黄灌区。由于种植模式多样,种植区域农民经济收入低和地形地貌复杂等因素影响,造成全省玉米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呈现下降趋势,严重制约着玉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认真贯彻农业部和省农牧厅关于深入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有关意见精神,加快普及应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现结合我省玉米生产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播前准备

  (一)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为适应机械化收获,宜选择耐低温、抗干旱、抗倒伏、熟期适宜、后期脱水快、成熟期易脱水的中早熟耐密植玉米品种。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征,选择株型紧凑、结穗高度一致、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的杂交玉米品种。

  2.种子处理

  播前需对种子进行精选处理,要求处理后的种子纯度达到96%以上,净度达98%以上,发芽率达95%以上。同时应针对当地病虫害发生程度,选择相应防治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处理。特别是玉米丝黑穗病、苗枯病等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严重发生的地区,必须在播种前做好病虫害预防处理。对于少数未经包衣或包衣药剂针对性差,播前必须按照农艺要求进行药剂拌种。

  (二)地块及茬口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土壤理化性状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便于机械化作业的平原、塬地、川地和梯田地作业,不宜选择陡坡地、石砾地、重盐碱等瘠薄地种植。一般前茬选择豆类、马铃薯、小麦等茬口,要合理轮作,以减少病虫害。

  (三)精细整地

  起垄覆膜或播种前应采用机械对地块进行处理,做到地表平整,无秸秆残茬,土壤上松下喧、耕层绵软、土壤细碎,便于机械铺膜或播种作业。机械整地包括深松、灭茬、旋耕和耙地等作业,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多功能联合作业机具进行作业。深松作业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宜,一般应达到25cm以上;每隔2-4年进行一次。当地表紧实或明草较旺时,可利用圆盘耙、旋耕机等机具实施浅耙或浅旋处理,处理深度不超过8cm。秋季整地质量好的地块,春季尽量不耕翻,直接起垄覆膜,秋季整地质量差的地块,覆膜前要浅翻或浅旋,以平整地表。

  (四)合理施底肥

  按当地土壤肥力情况进行配方施肥,采用播前撒肥、种肥分层施肥两种施肥方式,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应一次性施足底肥。播前撒肥应根据地块大小和种植规模,选择不同型号的撒肥机,将肥料撒于地表,然后用圆盘耙或旋耕机进行耙施和深施。种肥施用方法采用带施肥功能的起垄覆膜机或种肥分层播种机复式作业,种肥一次性施入土壤中。

  (五)起垄铺膜

  选用厚度大于0.008mm,耐候期长的地膜,用相应的机具一次完成机械化起垄、铺膜、施肥和膜边覆土等作业。也可结合铺膜作业喷施除草剂,在地表形成一层药膜,以便防治杂草。采用宽窄行覆膜种植的地区,应尽量统一宽窄行距。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技术应选用带打渗水孔的机具,以利于垄沟集雨入渗,同时根据降雨量多少,选择秋覆膜、顶凌覆膜或边覆边种3种覆膜方式。

  秋覆膜:适合降雨量250-450mm的区域。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整地,在10月中下旬起垄覆膜,以有效阻止秋冬春三季水分的蒸发,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此种方式地膜在田间保留时间长,需加强冬季田间地膜管护。

  顶凌覆膜:适合降雨量在450-550mm的区域。第一年秋季进行整地作业,次年早春3月上中旬土壤消冻15cm时,起垄覆膜,以有效阻止春季水分的蒸发,提高地温。

  边覆边种模式:适合一膜多用或播前整地处理进行覆膜播种的地区,用起垄覆膜播种联合作业机一次完成起垄、施肥、覆膜、播种和膜边覆土等多道工序。

  二、播种

  (一)播种时间

  适时播种是保证出苗整齐度的重要措施,当气温稳定通过10℃,土壤含水率为14%左右时,即可进行播种。各地可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确定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采用秋覆膜或顶凌覆膜方式的地区,选用半机械化点播器或电动点播机直接在膜上完成点播作业;边覆边种方式用起垄覆膜播种机一次完成起垄覆膜播种作业。

  (二)播种密度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地应按照当地的玉米品种特性、种植模式、降雨条件,土壤肥力状况、选定合适的播量,保证亩株数符合农艺要求。

  (三)种植方式

  根据不同区域气候特点,可选择全膜双垄沟播、半膜平作和露地平作等种植模式。

  1.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

  该模式选用厚度大于0.008mm、宽1200mm的地膜,采用机械在秋季或春季顶凌完成起垄、施肥、铺膜作业,播种时采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播种。

  (1)旱作区选用厚度大于0.008mm、宽1200mm的地膜,垄沟内种植,大垄宽700mm,小垄宽400mm,种植密度可按照土壤肥力状况、降雨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一般年降雨量300-350mm的地区株距为350-400mm,年降雨350-450mm的地区株距为300-350mm,年降雨量450mm以上地区株距为270-300mm。肥力较高,墒情好的地块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

  (2)灌区选用厚度大于0.008mm、宽1200mm的地膜,在垄顶或垄侧播种,行距:350-400mm,株距:280-300mm。

  2.半膜平作种植模式

  该模式采用铺膜施肥播种一体机一次完成铺膜、施肥、播种、覆土等作业,或者先采用铺膜施肥一体机完成铺膜、施肥作业,再用膜上播种机完成点播作业。

  (1)选用厚度大于0.008mm、宽700mm的地膜,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膜上行距:400mm,膜间行距:700mm,株距:180-220mm。

  (2)选用厚度大于0.008mm、宽1400mm的地膜,膜上种植3-4行,行距300-400mm,株距180-300mm。

  3.露地平作种植模式

  该模式采用施肥精量播种机,在耕整好的地块一次完成施肥、播种等作业。

  (1)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宽行行距:800mm,窄行行距:400mm,株距:200-220mm。

  (2)采用等行距种植模式,行距:500mm,株距:200-220mm。

  (四)技术要求

  播种应尽量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要求单粒率≥85%,空穴率<5%,伤种率≤1.5%;播深一般为3-5cm,误差不大于1cm;株距合格率≥80%;种肥应施在种子下方或侧下方,与种子相隔5㎝以上,且肥条均匀连续;苗带直线性好,种子左右偏差不大于4cm,以便于田间管理。

  三、田间管理

  (一)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的重点是在出苗至拔节期间保证全苗,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

  1.破土引苗:在春旱时期遇雨,覆土容易形成板结或膜上播种错位,导致幼苗出土困难,应及时采用人工破土引苗。

  2.查苗补苗:随时查看,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移栽补苗,浇少量水,然后用细湿土封住孔眼。

  3.定苗:在幼苗达到4-5片叶时,每穴留苗1株,除去病、弱、杂苗,保留生长整齐一致的壮苗。

  4.打杈:覆膜玉米生长旺盛,常常产生大量分蘖(杈),消耗养分,定苗后至拔节期间,要勤查勤看,及时将分蘖彻底从基部掰掉。

  (二)中耕施肥

  1.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按各地目标产量、施肥方式及追肥用量,在玉米拔节或小喇叭口期,为促进叶面积增大,特别是中上部叶片(棒三叶)增大,茎秆粗壮墩实,应及时追施壮秆攻穗肥。

  2.对半膜和露地种植,可采用高地隙中耕施肥机具或轻小型田间管理机械或完成中耕追肥机械化作业,一次完成开沟、施肥、培土、镇压等工序,追肥机各排肥口施肥量应调整一致。对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可采用点播器完成半机械化追肥作业。追肥机具应具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追肥作业应无明显伤根,伤苗率<3%,追肥深度6-10cm,追肥部位在植株行侧10-20cm。

  (三)植保

  根据当地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按植保要求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合理选用药剂及用量,按照机械化高效植保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防治作业。苗后喷施除草剂在玉米3-5叶期进行,要求在行间近地面喷施,以减少药剂漂移。玉米生育中后期喷药防治病虫害时,应采用喷药机械进行机械化植保作业,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植保无人机作业。喷药作业需提高喷施药剂的精准性和利用率,严防人畜中毒、作物药害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四)节水灌溉

  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膜下滴管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装备,及时按玉米需水要求进行节水灌溉。

  四、收获

  (一)收获时间

  当玉米籽粒乳线消失即籽粒生理成熟、籽粒变硬有光泽时收获。一般在9月下旬-10月上旬进行,各地应根据玉米成熟度适时进行收获作业,根据地块大小、种植模式及作业要求选择合适的联合收获机、青贮饲料收获机型。

  (二)技术要求

  1.玉米收获机行距应与玉米种植行距相适应,行距偏差不宜超过5cm。

  2.使用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植株倒伏率应<5%,否则会影响作业效率,加大收获损失。

  3.作业质量要求依据农业行业标准《玉米收获机作业质量》(NY/T 1355-2007):玉米果穗收获,籽粒损失率≤2%,果穗损失率≤3%,籽粒破碎率≤1%,果穗含杂率≤5%,苞叶未剥净率<15%,留茬高度≤110mm;玉米脱粒联合收获,玉米籽粒含水率≤23%。

  4.玉米青贮收获作业质量依据农业行业标准《玉米青贮收获机作业质量》(NY/T 2088-2011),切碎合格率≥95%,割茬高度≤15cm,收割损失率≤5%。

  五、田间废膜捡拾

  对采用铺膜种植模式的地区,应选择合适时机和适用废捡拾机械完成残膜捡拾回收,要求残膜捡拾率≥90%。

  附表:甘肃省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建议方案 点击下载

  附件2:

  甘肃省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

  技术指导意见

  马铃薯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喜凉喜光、耐寒耐旱的马铃薯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中部高淀粉及菜用型,河西及沿黄灌区全粉、薯条(片)加工型,陇南、天水早熟菜用型和高海拔区脱毒种薯生产等四大优势生产区域,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占到了全省的70%以上。但是,由于马铃薯种植区多处于高海拔的丘陵山区,生产主要以人工为主,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呈现下降趋势,严重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推进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认真贯彻农业部和省农牧厅关于深入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有关意见精神,加快普及应用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现结合我省马铃薯生产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播前准备

  (一)品种选择及处理

  根据地区适应性、当地农艺要求和市场需求,选择3代以内的专用、优质和抗逆性强的二级良种以上脱毒种薯作为种植品种。实行整薯(原原种、原种)和切块播种。切块播种时,应在播前4-7天切块,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引进或开发自动识别芽眼的马铃薯切块设备。切块应尽量均匀,大小以30-50克为宜,每个切块带1-2个芽眼并取除尾芽。切刀要消毒,同时要将种薯进行药剂拌种。为适应机械化作业,防止种薯块间粘结还需用草木灰或生石灰等拌种,并进行摊晾。

  (二)地块及茬口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便于机械化作业的平原、塬地、川地和梯田地作业。前茬作物以麦类、豆类作物为最好,其次是胡麻、玉米茬,忌重茬和压茬作业,同时要合理轮作,以减少病虫害。

  (三)精细整地

  播种前应采用机械对地块进行深松和旋耕处理,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多功能联合作业机具进行整地作业。整地后要求地表平整,无秸秆残茬,土壤上松下喧、耕层绵软、土地细碎,便于机械铺膜或播种作业。深松深度应以打破犁底层为宜,一般应达到25cm以上,每隔2~4年进行一次。旋耕深度应达到15cm以上。

  (四)合理施底肥

  按当地土壤肥力情况进行配方施肥,采用播前撒肥、种肥分层施肥两种施肥方式,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应一次性施足底肥。播前撒肥应根据地块大小和种植规模,选择不同型号的撒肥机,将肥料撒于地表,然后用圆盘耙或旋耕机进行耙施和深施。种肥施用方法采用种肥分层马铃薯播种机,复式作业,种肥一次性施入土壤中。

  二、播种

  (一)播种时间

  适时播种是保证出苗整齐度的重要措施。当地下10cm处地温稳定在7-8℃时,即可进行播种。正常年份,马铃薯大面积播种时间一般在“五、一”前后,选择雨后或土壤黄墒播种,有利于正常出苗。

  (二)播种密度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地应按照当地的土壤肥力、水分条件和马铃薯品种特性,选定合适的播量,保证亩株数符合农艺要求。阴湿、二阴地区一般每亩3800-4200株左右,干旱半干旱地区一般每亩2800-3000株左右,灌溉农业区每亩5000-6000株左右。

  (三)种植方式

  根据不同区域气候特点,可选择全膜双垄沟播、半膜垄种、露地垄种等种植模式。机械化播种作业播行要直,行距一致,株距均匀,垄形整齐,漏播率不得大于5%。尽量采用多功能复式作业,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项作业,同时根据不同地域种植要求选装覆膜、铺滴灌管和施药等装置。

  1.全膜双垄沟播

  采用机械在第一年前茬作物收获后开展秋覆膜或在第二年顶凌覆膜,播种时用人工或半机械化点播器直接在膜上呈三角形点种,尽量选用黑色地膜覆盖,幅宽120cm,厚度0.01mm以上,大垄宽70cm,高15cm,小垄宽 40cm,高10cm,垄上种植2行马铃薯,种子行距22-28cm,株距20-35cm,播深10-15cm。起垄铺膜作业时需喷施除草剂。

  2.半膜垄种

  根据需要可分为单垄单行和单垄双行两种种植方式。

  单垄单行:采用起垄覆膜施肥播种机在耕整好的地块一次完成起垄、开沟、喷药、施肥、播种和覆膜等作业工序,一垄种植一行,出苗前用自动上土机在膜面覆盖细土,使土层与膜面紧密贴合,确保马铃薯自然顶膜出苗。选用黑色地膜,幅宽90 cm,厚度大于0.01mm,垄宽65-70cm,垄高20-25cm,垄上行距22-28cm,邻接行距60-75cm,播深10-12cm,株距25-33cm。

  垄上双行:采用起垄覆膜施肥播种机在耕整好的地块一次完成起垄、开沟、喷药、施肥、播种和覆膜等作业工序,一垄种植两行,两行之间种薯呈三角形排列(即V形播种),出苗前用自动上土机在膜面覆盖细土,使土层与膜面紧密贴合,确保马铃薯自然顶膜出苗。选用黑色地膜,幅宽120 cm,厚度大于0.01mm,垄底宽80cm,垄面宽60-65 cm,垄高20-25cm,垄间距110-120cm,播深10-15cm,行距20cm,株距12-15cm。

  3.露地垄种

  采用马铃薯起垄播种机械在耕整好的地块一次完成开沟、施肥、起垄和播种等作业工序。垄宽70-80cm,垄高15-20cm,播深10-15cm,行距70cm,株距25-30cm。

  三、田间管理

  (一)中耕(覆土、培土、追肥等)

  1.覆土

  主要针对半膜垄种种植模式。应在地下茎距膜面2cm左右时,使用自动上土机进行上土压膜作业,覆土厚度2~3cm为宜。

  2.中耕培土追肥

  主要针对半膜垄种和露地垄种模式。根据需要在马铃薯花期前追肥培土,一次完成开沟、施肥、培土、拢形等工序。中耕机具应具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追肥作业应无明显伤根,结合中耕培土或灌水作业进行,将肥料撒施在植株行侧10-20cm,肥带宽度3cm以上,无明显断条,覆土严密。

  (二)病虫草害防控

  根据当地马铃薯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按植保要求选用药剂及用量。按照药剂的种类、剂量、喷药次数,按照机械化高效植保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防治作业。苗前喷施除草剂应在土壤湿度较大时进行,均匀喷洒,在地表形成一层药膜;苗后喷施除草剂在马铃薯3-5叶期进行,要求在行间近地面喷施,并在喷头处加防护罩以减少药剂漂移。马铃薯生育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应采用高地隙喷药机进行作业,有条件的地区应选择植保无人机进行作业。采用喷药机作业时,喷头与植保间距以40-50cm 为宜,达到不漏喷、不重喷。严防人畜中毒、生态污染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级。中耕作业时同步喷施除草剂,可有效减少田间杂草。

  (三)灌溉

  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在现蕾期、初花期应及时灌水,盛花期不能缺水。灌水时忌大水漫灌。可采用喷灌、膜下滴灌、垄作沟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装备,按马铃薯需水、需肥规律,适时灌溉施肥,提倡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收获前7-10d不宜灌水。

  四、收获

  (一)打秧

  各地应根据马铃薯成熟度适时进行收获前打秧。采用横轴立刀式马铃薯打秧机进行灭秧作业,灭秧后需露出垄型,保持垄型完整不伤垄。茎秆杂草切碎长度≤20㎝,留茬高度≤15㎝,漏打率≤6%。

  (二)收获

  灭秧7天以后进行马铃薯收获,根据当地地块大小、马铃薯种植品种需要,可选择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并按照NY/T2462-2013马铃薯机械化收获作业技术规范进行作业。作业质量应符合NY/T2464-2013马铃薯收获机作业质量标准要求,其中马铃薯挖掘收获明薯率≥98%,埋薯率≤2%,损伤率≤1.5%,挖掘深度≥15cm。

  1.分段收获:先用马铃薯收获机完成马铃薯的挖掘、升运、薯土分离、铺放等多项作业工序,然后进行人工捡拾、分级和装袋作业。

  2.联合收获:根据需要选用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一次性完成打秧、清理、挖掘、清选、集箱、分级及装袋等作业,采用联合收获方式时,应尽量避免马铃薯破皮,以保持马铃薯良好的品相。

  (三)废膜捡拾回收

  针对0.01mm以上厚度地膜,选择适用的残膜回收机械,进行马铃薯收获后田间残膜回收,残膜回收率≥90%。

  附表:甘肃省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建议方案 点击下载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6-203570-1.html

标签:农机 全程 技术 指导意见 通知 生产 管理局 关于印发 甘肃省

上一篇:重庆市农业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征集农机(化)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下一篇: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2017年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