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播种
5.1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水分条件、光照条件和地形等因素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东北华北春玉米区的种植密度宜为4500株/亩~5000株/亩,黄淮海夏玉米区的种植密度宜为5000株/亩~5500株/亩,西南山地玉米区和西北旱地玉米区的种植密度宜为4000株/亩~4500株/亩。
5.2 应根据各地玉米产量目标和地力水平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且与播种同时进行。肥料应施在距种子侧、下方5cm~6cm处。
5.3 宜采用精量播种方式,可采用机械式精量播种机和气力式精量播种机进行作业。采用单粒(精密)播种时,其作业质量应符合NY/T 503的规定。
5.4 东北华北春玉米区的适宜播期为当地8cm处土层的地温连续3日稳定在8℃以上。在地温允许的情况下,土壤绝对含水率大于20%的地区可及早抢墒播种,土壤绝对含水率小于20%的地区可采用坐水播种。覆膜栽培可比露地早播7天~10天。
5.5 黄淮海夏玉米区应在前茬小麦收获后适时播种,应根据小麦播种时间和玉米生育期,控制玉米最晚播种时间。
5.6 西南山地玉米区和西北旱地玉米区应根据当地的地温、土壤墒情、茬口和种植模式适时播种。
5.7 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应选择等行距、宽窄行、大垄双行播种方式。等行距播种时,行距为65cm;宽窄行播种时,宽行行距为80cm,窄行行距为40cm;大垄双行播种时,垄距为130cm,垄上两行行距为40cm。
5.8 黄淮海夏玉米区应采用播种行距为60cm等行距平作。
5.9 西南山地玉米区根据各地气候和土质不同,可采用直播垄作、直播平作等方式。应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相对稳定、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播种方式。等行距播种时,行距为60cm;宽窄行播种时,宽行行距为80cm,窄行行距为40cm。
5.10 西北旱地玉米区可采用等行距和宽窄行播种方式。等行距播种时,行距为60cm;宽窄行播种时,宽行行距为70cm,窄行行距为40cm。
5.11 保护性耕作地区的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应符合NY/T 1409的规定。
6 田间管理
6.1 中耕施肥
6.1.1 在玉米拔节或大喇叭口期,采用高地隙中耕施肥机具,进行中耕追肥机械化作业,完成开沟、施肥、培土、镇压等工序。
6.1.2 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和肥料养分含量等情况来确定。
6.1.3 中耕追肥作业机具应具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无明显伤根,伤苗率小于3%,追肥深度为5cm~10cm,追肥部位在植株行侧10cm~20cm,肥带宽度大于3cm,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土严密。
6.2 植保
6.2.1 根据当地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在苗期、穗期和花粒期合理选用农药品种及用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作业。
6.2.2 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或播种同时,喷洒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作业。未封闭除草或封闭失败时,应进行苗后化学除草作业。苗后化学除草作业应在玉米3叶~5叶期进行。
6.2.3 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宜采用自走式高架喷杆喷雾机或农用航空施药机械进行机械施药防治病虫害作业。
6.2.4 在风大、易倒伏地区和水肥条件较好、生长偏旺、种植密度大、品种易倒伏的田块,根据需要喷施生长调节剂进行化学调控作业。
6.2.5 植保作业应严格执行相关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提高药液喷施的均匀性和对靶性,提高农药利用率和病虫害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