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2015年农机化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指南
一、项目任务
以创建农机化技术示范基地为主要方式,以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经营组织为载体,以增强农机公共服务能力为手段,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为保障,推动我省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设施农业和山区机械化发展,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服务水平、安全水平,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物质装备支撑。
二、项目内容
(一)农机化技术集成示范推广。1.建立示范基地。项目县要建设2-3个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油菜生产机械化、山区特色农机化和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基地,形成以点带面,辐射推广的示范格局,其中,水稻、油菜、秸秆还田示范面积不少于2000亩,辐射带动20000亩以上。2.开展指导服务。农机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机具检修和人员培训。3.加强宣传培训。每年召开农机化技术现场演示、技能大赛、观摩交流等活动3次以上。4.探索技术模式。制定完善水稻、油菜等作物全程机械化和山区特色产品、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路线和机具配置方案,加强技术集成,扶持培育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作业市场。
资金主要用于建立示范基地,开展对比试验、技术指导和服务、培训宣传、作业补助等。其中对比试验主要用于试验场地和样机租用、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路线和作业模式研究、规范制定及项目总结等;技术指导和服务主要用于包村联户的技术补助;宣传培训主要用于组织现场示范、对技术骨干、农机手和实施区农民的技术培训以及开展示范效果宣传及展示等;作业补助主要用于机插秧、秸秆还田等农机作业补贴,补贴对象以示范片(点、区)的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经营组织为主。
(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示范建设。以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和农机信息化建设为重点,集中有限资金(与“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同向实施),用2~3年时间,建成覆盖全省主要农业市、县(区)的,集农机生产指挥调度、农机应急管理、远程视频会议三位一体的指挥调度系统,全面建成视频会议系统(含大屏幕、会议音响和摄像头)。
(三)农机化安全生产示范(平安农机创建)。通过项目实施,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加大农机执法和安全检查工作力度,提高农机“三率”,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项目对象为已经创建但未给予资金扶持的县区和今后两年内积极创建的县区。
(四)农机化示范县创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3个百分点以上,巩固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水稻栽植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油菜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0%以上;全面示范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土壤深松、旋耕施肥播种镇压复式作业。
资金主要用于小麦、水稻、玉米、油菜、山区、设施农业等机械化示范区建设。推进机械化综合技术推广应用,重点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水稻育插秧、玉米机械化收获、油菜机械化播种与收获技术。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完善机库棚、农机维修车间和信息网络平台等。
(五)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1.创建示范片。以设施园艺为主,项目县要创建2-3个集中连片,且设施装备配套,有一定机械化生产基础的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片,带动周围边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2.专业技术培训。普及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农户认知和实际操作水平。3.宣传推广。组织召开推广观摩、技术交流会,宣传推广先进适用的设施装备和实用技术等。全年组织各种形式的观摩、推广、培训等活动在3次以上。
资金主要用于创建示范片,开展试验示范、宣传推广、教育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主要包括,购置试验示范农机农艺融合的新技术、配套设备和棚内专业机械等;推广高效、生态、安全的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新模式;培训标准化技术生产、新品种种植和经营管理等;指导专业合作社、农户普及和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
(六)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农机信息化建设。建设县级农机化信息宣传平台,完善县级农机化信息网,建设农机作业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和农业生产机具调度平台,帮助乡镇农机站、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建立信息网络终端,建成联接农民、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管理部门的信息服务网络,推动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统筹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机化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资金主要用于农机信息化建设。购置网络终端设备,农机购置补贴一站式服务大厅电子宣传屏幕,建立完善县级农机化网络,建成覆盖全省主要农业市、县(区)的,集农机生产指挥调度、农机应急管理、远程视频会议三位一体的指挥调度系统,全面建成视频会议系统(含大屏幕、会议音响和摄像头)。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逐步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添置专项技术培训、教学模型等设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