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产粮大县呼唤利益补偿机制
2014-06-16   来源:经济日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久前,农业部组织了“百乡万户”调查活动,派出108名干部,耗时两个月,深入基层展开调研,足迹遍布27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个村,真正做到了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据此形成的系列调研报告,充分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既有对基层经验的发现,也有对困难问题的揭示,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其中很多话题具有普遍意义,可以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提供借鉴。本报特选编部分调研报告,以飨读者。

  今日推出的首份报告聚焦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问题。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是确保粮食生产健康稳定发展的应有之义。

  过去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形成并拉大了工农、城乡差距,致使农业大县、产粮大县一般都是工业弱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有的甚至是贫困县。我们在湖北省监利县、仙桃市开展“百乡万户”调查过程中,对“建立和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进村入户走访调查,与种粮农民、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基层农技人员、乡村干部和县(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广泛听取意见。

  他们认为,农业大县、产粮大县过去通过工农“剪刀差”为国家工业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积累,在长期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为国家保护了耕地、水等资源,失去了发展工商、地产等税源产业的机会,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今后,还要通过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为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撑。这些地区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牺牲,理应由国家给予补偿。希望国家在巩固强化现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基础上,不断加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五大”利益补偿机制,进一步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科技人员科技兴粮的积极性。

  生产能力补偿

  据有关专家预测,随着我国耕地面积逐步减少,人口特别是城镇人口进一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未来2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仍呈刚性增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主要依靠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点通过改善粮食主产区生产条件、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来实现。

  在水稻生产大县监利县调研座谈时,县水利局长吴爱清说,改革开放前,监利县每年冬季要组织1600万个工(每个农村劳动力出40个工)投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而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家农民也不再投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虽然近年国家实施了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有关项目,但由于地方配套资金无法足额落实,致使一些新建的农田水利设施难以正常使用。

  目前,监利全县中小型骨干泵站(155千瓦以上)272台,能够正常运转的只有80台;渠道长10575公里,有2501公里处于严重淤塞状态。加之农村电器和农机具大量增加,电力容量不足,致使许多农田干旱时引水难、积水时排水难,严重影响粮食生产水平和冬季稻田开发。全县257万亩耕地中,有200万亩左右属中低产田,田间基础设施(特别是沟渠泵闸和电力设施)建设和维护需要资金量大,县级财政无力投入,农民不愿投入。

  国家需要持续增加粮食生产,就应该对产粮大县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对保护耕地和水资源、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给予补偿。建议国家整合相关项目,增加资金投入,通过转移支付下达县级财政,取消地方资金配套,由县里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需要进行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实施,实实在在地提高防灾抗灾水平和粮食生产能力。

  现代装备补偿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在家务农种粮农民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有的地方已出现无人种粮的现象。要解决“谁来种粮”问题,必须尽快改变一家一户小规模、畜力耕作的粮食生产方式,在集中连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的同时,大力推进耕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和用途管控,大力发展粮食机械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使农民务农种粮收入不低于外出打工的水平。

  规模经营需要生产机械和烘干、储藏等现代装备作保障。仙桃市农机局长许宝林在座谈会上说,现在的年轻农民受文化程度、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等影响,绝大多数不愿像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务农种粮,并且宁可把土地送给亲戚邻居种,也不希望年迈的父母还干沉重的农活,这为推进土地流转和发展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许宝林说,近年来,国家实施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给予了一定的补偿,但补贴的种类不够、标准偏低。目前,仙桃市土地耕整、旱地作物播种、灌溉、收割、运输、脱粒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1%左右,但水稻机插秧率不足30%,主要是大棚集中育秧发展不足。育秧大棚既没有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也没有实行技术补贴政策。此外,种粮大县农机装备多,大多是田间作业机械,不上路行驶,不应该缴纳养路费;另一方面,农机作业量大,柴油消耗量多,国家在柴油价格中加收养路费增加了农民不合理负担,1到2年就把农机购置补贴全部抵消了。据初步估算,2013年仙桃市农机作业耗油16860吨以上,多收农民养路费1600万元以上,相当于当年农机购置补贴的59%。

  在走访调研中,仙桃市河镇余脑村种粮大户邓有才反映,目前粮食规模生产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晾晒、烘干、储藏设施。一家一户种粮农民缺晒场和劳力,大多在田间收获时就将“水谷子”卖给粮贩,虽然价格低一点,但面积小、损失不大。可对种粮大户和农民合作社来说,卖“水谷子”的面积大、数量多、损失不小;如果收获期遇到连阴雨,“水谷子”也卖不掉,一旦发芽、霉烂,损失就更大了。

  邓有才建议国家把育秧大棚、烘干、仓储等设施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提高农机补贴标准,取消养路费并入柴油价格收取政策,对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调整生产方式、更换生产装备给予相应的补偿,促进粮食机械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降低规模经营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确保获得稳定的务农种粮收益,从而真正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6-140938-1.html

标签:农机 机制 补偿 利益 呼唤 产粮

上一篇:河南进入秸秆焚烧活跃期 买秸秆压捆机享受补贴(图)
下一篇:农机购置补贴,新变化带来更多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