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站在时代潮头的武柴“洋厂长”-格里希
2008-04-17   来源:中国农机总网   

  在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格里希早已长眠在他家乡的小镇。我国国营企业的首位“洋厂长”,用生命中最后的温度焐热了一座冰冷的工厂。当他在1986年离开武汉回国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20年后这座城市会如此深情地将他缅怀。他曾服务的那家工厂也早已随着时代远去,不复存在。但是,那些关于责任、关于友谊、关于时代的故事千真万确。

  走马上任轰动一时

  1984年8月,德国发动机制造和铁芯技术专家威尔纳・格里希作为联邦德国退休专家组织(SES)派往武汉的第一批3个外国专家之一,来到武汉柴油机厂进行为期4个月的考察,并义务担任技术顾问。

  当时,武汉柴油机厂与大多数国营企业一样:纪律涣散、管理混乱、产品质量差,浪费严重。这种现象令格里希分外忧虑。10月的一天,这位自称为“完美主义者”的老人再也按捺不住,忍不住自言自语:“如果我是厂长,决不允许这种现象存在!”

  格里希的话让武汉市政府的领导灵机一动,一个大胆的设想逐渐成形:聘请格里希担任武柴厂长。1984年11月,格里希受聘为武柴厂长,任期为1984年11月1日到1986年11月4日,中国国企第一位“洋厂长”走马上任。

  十多天以后,国务委员张劲夫来湖北考察获悉此事,肯定“武汉大胆走出了第一步”,接着,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又在新华社一份“内参”上作了批示。此后,闻风而动的中央和地方媒体的记者,争相前往武汉柴油机厂采访,“洋厂长”一事轰动一时。

  两年艰辛硕果累累

  “洋厂长”走马上任后,马上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格里希每天背上工具包逐个车间巡查;为了解决管理上人浮于事的情况,格里希免去了严重失职的总工程师和检验科长的职务,将一批能干的技术人员调到质检部门,质检人员甚至拥有与厂长同等的质量否决权;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责任心,格里希在1985年初提出了结构工资制,在此制度下,职工的工资随着工龄的延续、岗位的变迁、工作成果的变化而升降,每两个月浮动一次。

  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些新做法一直无法获得武柴员工广泛的理解。1985年6月的一次全厂中层干部、技术人员会议上,格里希甚至恳求:“你们有人可能认为我是发疯了,每天不知道享受,天天到车间去吹零部件,累得满身是汗……我六七十岁的老人了,我拼命干,不是为自己,是为了你们,为了你们的老婆孩子!”

  令人欣慰的是,格里希的改革终于给武柴带来了新气象:1986年,柴油机气缸杂质从5600毫克下降到100毫克以内,居国内领先水平;废品率由30%至40%降到10%以下;向东南亚7个国家出口,创汇超过百万美元。

  格里希撰写的26万字的企业机构设置和劳动重组方案,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的重视。1986年5月,格里希被授予在华永久居留权资格,成为来汉外籍人士中获此荣誉的第一人。1986年11月,格里希离任。1987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格里希受聘为武汉大学荣誉教授。1987年7月,联邦德国政府授予他联邦十字勋章。1994年,武汉市政府授予他“黄鹤友谊奖”。

  百年大计壮志难酬

  一些员工认为武柴作为农机骨干企业,其产品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格里希大火:“我的目标是国际市场!”这是中国企业最早苏醒的国际标准意识,这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德国老人在为武柴做“百年大计”。

  但是1986年11月,格里希苦心经营起来的质量检测体系,因为格里希的离任,立即名存实亡。1988年4月,洛阳拖拉机厂订购一批柴油机。当武柴将精心挑选的10多台样品送上检验台时,全部被检验为不合格。1990年上半年,东南亚国家向武柴订购一批产品。质检部门认为,产品质量不行,不能出口。厂领导却说:合同时间快到了,即使是豆腐渣也给我弄出去。结果,第二年,东南亚地区再也不要武柴的产品。1993年,武柴开始出现亏损,到1998年已经完全破产,职工下岗,资产重组。

  如今,格里希留在武柴的痕迹,只剩下了3栋职工宿舍,那是他为职工们所谋的福利。

  一尊塑像深情守望

  2000年6月,年届80高龄的格里希最后一次访问武汉,武汉的变化让他欣喜不已,但是没有人敢告诉他武柴的真相,对武汉眷恋至深的老人对朋友说:我希望死后能把一部分骨灰撒入长江。

  格里希几次提出要看看武柴,陪同人员都以在修路等原因婉言挡开话题。人们实不忍这位老人看到破败的武柴而伤心。

  武汉名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鑫炎教授说:“格里希当初提出的‘厂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产品名牌制’等建议,即使放在今天,也具有非凡意义。”

  2003年4月17日,格里希在德国米尔豪森市逝世,享年83岁。

  2004年,在格里希去世一年后,武柴卖完了全部设备,清厂交地,并按照武汉市的政策安置了武柴原有员工。

  2005年4月17日,武汉市和德国的杜伊斯堡两市,分别竖立了格里希的两尊铜像。中国的格里希铜像坐落在武汉市古田一路汉正街都市工业园。铭文上镌刻着:威尔纳・格里希,1984年至1986年担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期间,忘我工作,大胆改革,从严治厂,为中国企业改革,增进中德人民友谊做出重要贡献。(楚天都市报 周明丽 欧亚)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5-26936-1.html

标签:农机 厂长 潮头 时代

上一篇:以色列对原产于中国的管件接口进行反倾销调查
下一篇:湖北宜昌:培育民营农机工业企业收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