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中国农机院要成为“创新旗舰”
2013-11-01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作者:刘昊)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5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个着名论断对现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现代农业来说仍然不过时,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10月16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树君,他说:“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取决于整个中国农机行业的发展水平。”这意味着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中国现代农业装备的研发能力、制造水平和发展规模。

  围绕中国农机院作为“现代农业工程技术装备‘引领者’”这个话题,李院长着重谈到了农机院的转型发展历程和作为“国”字头的科研机构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的责任担当。

  艰难转身,迎接市场洗礼

  谈起中国农机院的发展,李树君说,从事业单位转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是要转思想、转观念、转机制。

  中国农机院是1956年建院,经历了3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1986年,这个阶段作为国家事业费削减试点单位,每年事业费削减20%,到1990年就完全取消了事业费,要自己挣钱生存,这段时间也是中国农机院最困难的时期。

  第二个是1999年正式注册为企业,这个时期的科研人员的观念完全转变了。中国农机院实行的是课题承包制,几个人就可以成立一个课题组,通过课题项目进行创收。这一体制对中国农机院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人人参与经营了,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科研规模小型化,科研行为短期化。后来院领导发现这个问题,就开始搞科研集约化,成立了几个中心,即收获机械中心、节水中心、畜禽中心和薯类工程中心,目的是要把大家凝聚起来。科研集约化为后来的产业规模化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是2009年,中国农机院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从1999年到2009年,是中国农机院由科技型向产业制造型转变的重要时期,随着2000年河北固安县基地建立,2001年成立现代农装公司,这一系列举措让农机院告别体制内生存,真正走向市场。

  责任使然,农机院要成“创新旗舰”

  中国农机工业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机械工业增长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行业,但也存在三大制约因素:一是我国农机技术原创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支撑农机新产品开发。二是我国农机企业科研能力弱,企业作为主体参与创新的能力不强。三是国内多元长效机制缺乏,持续创新投入能力不足。农机科研投资体系不完善,也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装备技术的持续创新开发与应用。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5-22464-1.html

标签:农机 旗舰 创新 成为 中国

上一篇:重庆理工大学―威马山地农机研究所正式成立(图)
下一篇:科技创新铸就品牌实力 奇瑞重工产品获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