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在中国农业大学召开《中国农业机械化重要文献选编(1949~2009)》编写工作专家座谈会。会议确立了重要文献的选编原则,研究讨论了有关文献目录,并决定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刘清水研究员汇报了书稿编辑进度,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刘宪副司长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机械化事业,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取得了很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了全面深刻的反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特征,为农业机械化事业提供政策参考,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向新中国60周年华诞献礼,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决定组织编写《中国农业机械化重要文献选编(1949~2009)》,并于今年4月份成立了编写组,由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具体承担了文献收集、编辑和校核等相关工作。6月初,编写组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完成初选目录299篇,正文约100多万字。
与会专家认为,编写书稿应突出“全面、真实、权威”的特点,入选文献既要客观反映农机化发展历史进程,又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发展有指导作用。重要文献的收录范围应包括1949年至2009年期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农业机械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和重要文件,中央和国务院以及主管农机化的部委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信函、批示及论述,《人民日报》、《红旗》、《求是》等中央报刊的有关社论及重要文章,以及一些曾在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的其他文献等。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尽可能全面地收录有关管理、教育、科研、生产、鉴定、销售、推广、监理、使用、维修等各个体系的重要历史文献,保证每个年代文献的完整性。对选用的文献,一般都应全文照录,保持原貌,但对原文中间与农业机械化问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可予以省略。
刘宪强调,《中国农业机械化重要文献选编(1949~2009)》是记录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历史资料,也是农机化系统纪念建立新中国60周年的实际行动,编辑出版《选编》对于做好新时期的农机化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现在离国庆节只有两个多月了,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希望编写组加紧工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广泛征求有关同志的意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书稿编写任务。
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丁翔文站长、中国农业大学白人朴教授、王德成教授等对书稿初选目录提出具体评审意见。
据悉,编写组将于7月下旬确定入选文稿目录,目前正在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为提高书稿编写质量,现将《选编》目录草案予以公布,希望农机化行业的老领导、专家以及长期从事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人员来电来函,提供入选文献线索,并对编写工作提出建议。
附件: 《中国农业机械化重要文献选编(1949~2009)》目录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