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沐浴在早春和煦阳光下的秦州区玉泉镇杨何蔬菜基地暖意融融,半山膘的千余个塑料大棚闪闪发光,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上午11时,正是农村吃午饭的时候,但奇怪的是,杨何村的村民却在这时走出家门,成群结队的走向蔬菜基地,一时间,一处塑料大棚下人声鼎沸,热闹异常,原来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蔬菜大棚栽植技术培训会。
今天的培训会上,村上为群众请来了两名专家,一位是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李向荣,从事蔬菜栽培20多年;一位是安全茹,西团庄村民,秦州区蔬菜大棚种植第一位“土专家”,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安科技”。两位专家今天讲解的内容主要是大棚管理及起垄覆膜技术,菜农们边听讲、边请教。两位专家也是有问必答,现场十分热闹。说起培训会,村民李海成十分激动:“我们以前种粮,现在种菜,缺的是技术,这样的培训,太实在了,太有好处了”。村民袁长生说,我家去年共建10个大棚,由于劳力有限,8个出租,自己留两个种植辣椒,收入和种粮相比,提高了10倍,要发展,目前最缺的是技术,如今专家一讲,心里就有了谱,我们都非常喜欢这种科技培训的“及时雨”。
在培训会的现场,记者好不容易才逮住了“听课”的杨何村村主任侯跟祥,听明白了记者的来意,这个憨厚的村主任慢慢打开了话匣子:“我们村是从2008年开始搞塑料大棚的,也就是在这一年把区上提出“蔬菜上山”的设想变成了现实,去年,村上建设大棚1200个,其中当年就有800多个大棚有了效益,没见过在山顶上种菜的农民终于打消了疑虑,今年有人抢着建大棚,500个大棚的数量早就落实到了农户,现在建大棚,学科技人人都怕自己落在后面,都会非常积极的参与各种培训会,并在专家的指导下科学种田,为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午11时,正是农村吃午饭的时候,但奇怪的是,杨何村的村民却在这时走出家门,成群结队的走向蔬菜基地,一时间,一处塑料大棚下人声鼎沸,热闹异常,原来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蔬菜大棚栽植技术培训会。
今天的培训会上,村上为群众请来了两名专家,一位是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李向荣,从事蔬菜栽培20多年;一位是安全茹,西团庄村民,秦州区蔬菜大棚种植第一位“土专家”,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安科技”。两位专家今天讲解的内容主要是大棚管理及起垄覆膜技术,菜农们边听讲、边请教。两位专家也是有问必答,现场十分热闹。说起培训会,村民李海成十分激动:“我们以前种粮,现在种菜,缺的是技术,这样的培训,太实在了,太有好处了”。村民袁长生说,我家去年共建10个大棚,由于劳力有限,8个出租,自己留两个种植辣椒,收入和种粮相比,提高了10倍,要发展,目前最缺的是技术,如今专家一讲,心里就有了谱,我们都非常喜欢这种科技培训的“及时雨”。
在培训会的现场,记者好不容易才逮住了“听课”的杨何村村主任侯跟祥,听明白了记者的来意,这个憨厚的村主任慢慢打开了话匣子:“我们村是从2008年开始搞塑料大棚的,也就是在这一年把区上提出“蔬菜上山”的设想变成了现实,去年,村上建设大棚1200个,其中当年就有800多个大棚有了效益,没见过在山顶上种菜的农民终于打消了疑虑,今年有人抢着建大棚,500个大棚的数量早就落实到了农户,现在建大棚,学科技人人都怕自己落在后面,都会非常积极的参与各种培训会,并在专家的指导下科学种田,为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