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浅析我国玉米价格的未来走势
2006-02-13   来源:中国农业网   

  近期,我国玉米的现货市场走势稳中有升,期货市场各月份的合约价格呈现上升趋势,前期虽有国内禽流感的影响,价格有所回落,但随着我国玉米出口的恢复,玉米深加工项目的逐步投产和玉米工业消费的不断增大,玉米市场下跌的趋势已经结束,稳定上升的趋势正在形成。本人认为影响玉米未来走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球玉米供大于求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但供求形势逐步缓和。

  美国农业部1月12日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玉米产量6.835亿吨,上年12月份预测为6.776亿吨,05年期末库存增加至1.1873亿吨,全球消费总量为6.8554亿吨,增加了90万吨。库存对用量比是20年来的次低水平,显示出玉米的总消费量在逐年增加,同时各玉米主要生产国的播种面积在减少。据美国Imforma公司报告2006年度美国玉米的播种面积为7941.6万英亩,比美国农业部估计的2005年播种面积少234万英亩。阿根廷农业部1月18日在月度作物报告中显示阿根廷05/06年度玉米播种面积为306万公顷,比04年下降10.3% 。

  从我国的历史情况看,玉米库存连年下降,整体供求转折即将出现。我国玉米库存在1999年达到高峰,当时全国玉米库存高达8000多万吨,随着连续几年大幅减少,到目前为止,全国玉米库存已降至3500万吨左右,2004年至2005年库存消费比已降至30% 的安全水平以下为29.45%,无论从产区还是销区来看,玉米均处于供求转折期,供需紧张的局面在未来一两年将会凸显。

  二、玉米深加工项目对玉米的需求增长。

  由于市场对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蛋白的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玉米深加工业扩大,2004年至2010年是我国玉米深加工在建项目投产的高峰时期,吉林松原三大玉米在建项目2005年底投产,将新增加玉米消费能力200万吨;长春大成姚家工业城一期工程也将在2006年初完成,将新增玉米消费能力200万吨,到2009年底前该工程全部完工,再增加消费能力100万吨;2006年新年伊始,佳木斯市政府和海南侨南实业有限公司签订6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另有华东、华中、中南地区的在建项目将陆续投产,预计2010年我国玉米加工能力有可能突破4000万吨。

  三、玉米工业消费有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2005/2006年度玉米工业用量将达到1780万吨,这是历史还未有过的,尤其是随着乙醇酒精的投入生产。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特别是最近伊朗和尼日利亚的政治局势使国际原油价格在2006年1月20日创出每桶70.45美元的新高,各国也更加关注本国能源的供应,在此背景下,深入开发替代能源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对燃料乙醇的生产使玉米工业用量的规模性增长已成为趋势。

  据国家发改委的决定,2005年底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和安徽五省实行乙醇汽油使用的封闭运行,预计这五省今年汽油消费总量为910万吨,按照乙醇汽油中加入10%乙醇计算这五省消费的乙醇汽油需要约200万吨玉米,此外,湖北、山东、河北和江苏四省也在27个地市试点乙醇汽油的使用,预计四省总汽油消费量为1062万吨,需要玉米和小麦总量为340万吨。

  前两年导致国内乙醇汽油消费增长的动力来源主要来自政策方面,而目前乙醇汽油消费增长的推动力不仅来自政策也来自市场内部的推动力,因此,全球乙醇汽油的需求已经迫近大幅增长的临界点,一旦规模产能形成,加上政策的引导,玉米的工业需求将出现迅猛的增长。

  四、玉米出口仍将继续增长。

  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针对国内农产品出口贸易状况和问题,我国农业部的基本发展思路是:一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技术培训和支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其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二、建立中国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便利国内农产品出口;三、政府协调资助农产品出口企业进行促销,拓展农产品出口市场;四、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服务农产品出口。随着上述政策的落实,国内包括玉米在内的农产品出口将获得强劲的支持,据中国海关统计05年1月―11月份,我国玉米的出口量达802.22万吨,同比增加306.2%。

  以上几大因素表明,玉米供求关系的基本局面已经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玉米价格的上涨也就成了一种必然,这已经在期货市场上有了体现:玉米近期合约在春节前二天已开始大幅上涨达1450元/吨,节后开盘第一天,各月份合约更是全部涨停,其中近期合约如3月份已达1326元/吨,远期9月合约达1496元/吨。因此,本人认为:玉米的上涨趋势已成定局。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7583-1.html

标签:农机 走势 未来 玉米价格 我国 浅析

上一篇:国内稻米市场预期呈现“北弱南强”格局
下一篇:近些年来我国粮食政策变化与粮价上涨情况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