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2006年全国蚕桑生产前景分析
2006-03-28   来源:中国农业网   

  2005年,我国丝绸行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目前无论在蚕茧产量、蚕丝的产量上,还是在丝绸内销和出口价格上,都保持着良好的运行态势。据全国20个蚕桑主产省(市、区)的统计测算,2005年全国桑园面积76.62万公顷(1149.3万亩),与2004年相比基本持平,蚕农收入达120多亿元;发种1705.76万张,较2004年增长10.23%;蚕茧产量58.43万吨,同比增长6.86%;全年平均收购价格975.76元/50千克,比2004年提高179元,增长22.27%。丝绸工业总产值完成1300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17%;丝产量完成13万吨,同比增长22.9%;丝织品75亿米,同比增长9.7%;丝绸产品销售收入完成1250亿元,同比增长17.3%。真丝绸出口继续增长,2005年真丝绸类产品出口37.52亿美元,同比增长15.60%。
                
  我县与全国一样,蚕桑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全县桑园3.4万亩,饲养蚕种4.2万盒,蚕茧1760吨,农民蚕茧收入3710万元,养蚕户均收入1920元。栽桑养蚕成为绩溪农民家庭收入重要来源之一。
                
  持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的茧丝绸产业充分表明:中国的丝绸产品影响力正不断扩大,在世界茧丝绸业地位正在日益提高。中国正从丝绸大国向丝绸强国的发展方向迈进。中国丝绸也正成为同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海外华侨华人友好往来的新“丝绸之路”。

  二、2006年茧丝绸市场预测

  (一)近期茧丝价格上扬分析
                
  茧丝价格的涨跌,行情的变化,有国家的政策因素,也有投机、炒作的原因,但最基本的还是由产销和供求关系决定。11月初以后的茧丝价格暴涨,就其产销和供求的基本面分析,主要是从2003年下半年茧丝供应偏紧以来,茧丝供不应求矛盾不断加深的结果。

  1、茧丝需求持续增长
                
  按海关统计匡算,自2003年以来,冲抵进口后的丝绸,全商品出口折丝量连续3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近年来,丝绸内销不断走旺,内外销协同拉动了茧丝需求的增长。据统计,2003-2005年每年内外销需丝量分别约9.47万吨、10.53万吨和11.8万吨,每年增长也在10%以上。

  2、蚕茧生产跟不上需求增长
                
  近年来,广西、云南等主产区的蚕茧生产虽有大幅度的增加,但我国东部和其他不少中西部产区增产不多,或有所减产,全国蚕茧总量增加不多,有的年份还有下降。据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统计,2003年至2005年全国桑蚕茧生产量分别约为50.04万吨(减产约8.52%)、55.01万吨(增产约9.93%)和58.42万吨(增产约6.86%)。而按上述内外销需丝量匡算,2003-2005年相应需要的蚕茧分别约为58万吨、64万吨和71万吨。因此,从总量上看出,茧丝供应缺口在不断加大,供不应求的矛盾在逐年深化。

  3、高质量、高品位的茧丝需求增长较快
                
  由于受丝绸先进的生产设备,流行的消费时尚,以及消费领域的延伸拓展等要求,高质量、高品位的茧丝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与此同时我国的茧丝生产跟不上需求的步伐。2005年的问题更为突出,出现了优质茧、高档丝难求的普遍现象。

  4、加工能力对行情推波助澜
                
  这几年,国家对丝绸的加工能力进行了压绪调整,但效果不甚明显。现阶段我国实际加工能力比核准的加工能力要大得多。以目前全国被核准的缫丝生产能力为基数,按保守的蚕茧需求量和丝绸厂生产时间测算,一年全国缫丝生产所需的蚕茧缺口达50%以上。尤其当行情好的时候,丝绸生产企业会开足马力生产,原料需求就迅速膨胀,加上某些经营和生产企业可能囤积茧丝(待价而沽),使本已高涨的价格不断上推,因此,加工能力的这种弹性表现,对行情走势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行情利空预测
                
  国内外业内人士认为,价格涨也好,跌也罢,最重要的是希望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行情环境。然而,愿望总是与客观实际存在距离。价格长期高位运行,既会刺激生产,同时也会抑制消费。因此我们必须客观地分析2005年下半年以来行业利空走向,以便对指导未来蚕桑生产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1、2006年春茧增产幅度有限
                
  2006年春茧生产由于部分主产区蚕种供应紧张,蚕种实际饲养量没有增加,即使受2005年创纪录的茧价刺激,很多地区广大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高涨,2006年春茧生产增产幅度很有限。

  2、高价原料促进供求矛盾缓和
                
  全国丝绸加工企业面对逐步走高的原料价格,虽然总体上仍有一定的成本消化承受能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前后道产品价格如果迟迟不能相应“配套”或出现严重倒挂,工厂困难将越来越大,利空减少,进而会自然减产。这种丝绸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减少对原料的需求,原料供求矛盾趋向缓和。

  3、2006年出口增幅放缓
                
  2005年由于种种原因丝绸出口较强劲,增幅较高。海关统计表明,下半年以来总的出口势头虽然仍较强,但原料性商品的出口有开始放缓的迹象。此外,对主销市场出口的总丝量在全商品出口中的占比有下降趋势,尤其对美国、印度、日本、韩国的出口丝量增幅回落,对香港出口的丝量减幅增大。可以预见2006年上半年以至全年的出口势头总量增加,增速放缓。

  (三)2006年茧丝行情继续看好

  1、国内外需求继续增长
                
  据一些国际经济组织和机构预计,2006年世界经济虽然面临下少挑战,但总体上仍将看好。美国经济增速虽然明显放慢,但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其经济保持着很大的前进动力;日本经济进入了稳定恢复和良性发展阶段;欧元区由于其消费和投资渐趋活跃,经济增长有望提速。据我国商务部报告预计,2006年我国经济仍处在相对平稳增长期。这无疑都为国内外商品市场需求的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对我国丝绸的内外销售十分有利。

  (1)丝绸主销市场对我国茧丝供求状况和价格走势认可,表明国际丝绸需求预期看好。
                
  2005年以来,我国丝绸出口的主销市场对我国的茧丝供求状况和价格走势给予了积极响应。据日本生丝协会统计:2005年第四季度浙江、山东、江苏和四川省对日本出口的生丝(19/21D,4A级)价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9.38%、19.54%、17.05%和18.33%。近两个月来,日本横滨商品交易所生丝近期平均价的涨幅在16%以上。欧洲丝绸界认为,现在世界丝绸库存量已是10年来的最低水平。2005年中国一些优质茧主产区如江苏和浙江秋茧产量和质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高档生丝日趋难求,丝价快速上升。11月下旬欧洲市场已接受每千克32美元的丝价,到2006年初,丝价每千克上涨到40美元(5A级)。
                
            另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丝绸分会2005年丝绸秋交会总结报告,交易会上成交的丝类平均价每千克26.42美元,同比提高56.61%,其中厂丝成交价达到每千克32.5美元,同比上升52.4%;坯绸成交的平均价每米2.22美元,同比上涨19.35%。此外,交易会成交金额比2004年秋交会增长143.8%,其中丝类成交量和金额分别同比增长70%和166.4%;坯绸成交量和金额分别同比增长48%和79.98%。

  上述情况,不仅说明国际市场对我国茧丝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价格走势的认同,同时也说明丝绸消费需求正在增长。

  (2)加工企业对原料需求仍会保持增长势头
                
  据丝厂反映,不断上涨的原料价格,是他们困难加大的主要原因,特别是2005年下半年以来,蚕茧质量的下降,是其成本加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绸厂讲究规模和产品档次,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较高的绸厂“日子还过得去”。东部地区的丝绸企业由于技术设备先进、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较高,中西部地区原料成本和其它费用相对低一些,这使他们进一步控制成本带来了各自的利润空间。近年来丝厂、绸厂总体上利润都较好,多数企业认为,通过各种控制措施,对高价原料成本仍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如果后道产品的价格能逐步跟上,工厂困难将缓解,对原料需求势头将更好一些。
  
  2、我国进口丝量大幅度减少
                
  据海关统计,2005年1-12月累计进口的丝量比去年同期减少51.62%。进口丝量的大幅度下降,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内原料供应紧张的压力。
  
  3、茧丝供不应求长期存在
                
  (1)2005年秋季因灾害性气候导致普发桑、蚕病虫害,蚕种生产大幅减少,蚕种严重紧缺,使2006年春茧增产受限,一时难以解决茧丝供不应求的矛盾。
                
  (2)蚕桑生产受制因素多,使蚕茧产量规模增速减缓。例如: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建设用地继续增加,成片毁桑较多;不少地区农村收入多元化,种桑养蚕的收入已降为次要;蚕茧生产与其它高效经济作物和种养业之间的比较效益减弱,发展蚕桑后劲乏力;农资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增加,留守劳力减少;一些蚕桑区域产业化程度低,一条龙生产服务体系脱节,推广常规实用技术落实难,蚕农养蚕易发病,产量低,行业稳定性较差,农民发展蚕桑生产顾虑多等等。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使许多地方难以较快发展蚕桑,蚕桑整体规模相对滞后,长期缺茧成为可能。
                
  从上述全国的蚕茧生产和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看,在2006年内要填补近年积累的茧丝供应缺口是困难的,因此,预计2006年茧丝行情总体上仍将看好,但在利空因素的作用下,下半年价格将可能逐步回归,趋向合理价格,而这种良好态势将会保持较长时间。

  三、2006年蚕桑生产前景展望分析
                
  目前,我国的丝绸业正处在10多年来少有的良好发展机遇期。面对2005年以来茧丝上涨行情,不少人心有余悸,担心茧丝绸高价运行之后是低谷,对发展蚕桑保持消极心态。事实上,我国现在的茧丝绸产业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国际环境也不一样,与10多年前大起大落情况相比在很多方面已今非昔比。

  第一、过去主销市场疲软,蚕业发展艰难。

  从国外看,多年前西方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危机后,增长缓慢,国际市场持续疲软,我国丝绸出口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
                
  当时的日本是我国丝绸原料的消费大国,但从1995年4月1日开始,日本取消了执行近20年的生丝进口一元化制度,实行自由进口关税制度,这给主要依靠政府协议运行多年的中日生丝贸易带来了很大影响,同时我国面临巴西等国的有力竞争和挑战,增加了我国丝类商品进入日本市场的难度;此外,日本国内洋装流行,绸缎及和服消费逐步减少。欧洲市场,由于受廉价丝绸服装(尤其是砂洗服装)等制成品的冲击,欧洲丝绸加工业急剧萎缩,对生丝、坏绸需求量大幅度下降。美国市场,也因受低价服装冲击,大量库存积压,市场饱和。欧美还开始对我出口实行单边配额限制,使我国丝绸制品出口严重受阻。印度也因受低价冲击,市场混乱,价格下滑。面对这些主销市场丝绸萎宿情况,主要从事转口业务的港澳市场也十分困难。

  上述主销市场的严重困难,对一个以出口为主导,原料性商品出口量几乎占丝绸全商品出口量50%以上的我国丝绸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国内管理体制不顺,调控能力薄弱。
                
  从国内看,由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丝绸加工能力的过度膨胀,抬价抢购原料严重,误导和刺激了蚕桑业的发展,而且蚕茧大战直接导致蚕茧质量下降,使丝绸产品质量普遍较差,加工企业因生产成本急剧上升而普遍出现亏损。由于出口退税率下降和人民币升值等问题,以及丝绸换汇成本上升(1995年上半年全国换汇成本高达8.50元),加剧出口企业亏损增加。面对国际市场需求萎靡,我国丝绸业出现了严重的产大于销、供过于求的严重局面,从而导致了大面积的砍桑,全国毁桑达42%以上,给蚕桑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由于丝绸产业链长,加上当时其它种种因素的限制,应变能力差,“调头”慢,我国的丝绸业就这样在困境中延续多年艰难前行。

  第三、经济复苏出口增加,体制改革开拓市场。
                
  进入2000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国际市场丝绸需求逐步增长,特别是随着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丝绸生产结构和原料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我国丝绸业进行深化改革,在产品结构方面做了大幅调整,自主研发新产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丝绸面料、服装和其它制品的出口量占丝绸全商品出口量的比例提高到了65%以上,引领着整个丝绸出口的不断增长和行业经济效益的逐步提高,随着国际消费时尚的带动,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生活品位的提高,加之生产工艺的创新和产品科技含量的增加,昔日“纤维皇后”的身价得到了恢复和提升,丝绸已不仅仅被用于人们的穿着,消费领域已有很大的延伸,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改变,大大地扩大了丝绸的需求面,增加了其国际市场的需求量。近年来的情况表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丝绸内销不断走旺,内需明显增长,内外销对茧丝消费的相互补充和调节作用日趋显现,为我国丝绸业健康发展带来了光明前景。

  第四、完善市场配置,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近年以来,我国东部工业发达地区茧丝生产逐步衰退,中西部地区茧丝生产开始崛起,这一“退”一“起”使全国茧丝生产规模增长速度放缓,而国内外需求总量迅速增加,因此茧丝绸产业保持稳定增长良好势头将持续较长时期。同时生产上科技进步和产业化、规模化的的提高;现代信息社会使国内外市场间以及国内各产业链间的距离拉近,信息传导加快,化解行业“大起大落”能力增强;逐步完善市场经济环境,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嘉兴指数”风向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行业生产、经营对形势的应变、调整能力也在增强,特别是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日趋完善,使有形和无形的“两手”作用相互补充,所有这些都将对茧丝绸产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从而降低了行业大起大落的概率及其困难程度。总之,总体行业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蚕桑生产。
                
  综前所述,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理性分析当前形势,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把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县茧丝绸特色优势产业。一方面要加大宣传,争取主动,积极引导鼓励广大蚕农充分利用冬春多栽桑,发展丰产桑园,为发展蚕桑生产增加收入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理顺协调我县茧丝绸贸工农关系,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从源头抓起,生产优质蚕种,让农民饲养“放心种”,实现生产优质蚕茧,为丝绸工业提供优质源料,达到生产高品位生丝,使茧丝绸产业内部相互促进良性发展。
                
  在今年年初,县委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出台栽桑补助优惠政策,扶持广大蚕农栽桑。到目前这止,全县共栽桑185万株,发展丰产桑园2500多亩,全面栽植桑树最新高产品种。如果每年扶持农民栽桑200万株,发展丰产桑园2500亩以上,坚持五年(纳入“十一・五”规划)不变,我县桑园面积将达到4万多亩(含改造老桑园),蚕茧产量达到3000吨,那就可以有效缓解我县缫丝原料紧缺问题,而农民蚕茧收入达到7000万元以上,比目前翻一番。
                
  当前我县蚕桑生产突出问题就是蚕种市场混乱,私人非法订种数量较多,严重扰乱全县蚕品种统一布局,直接影响庄口茧纯度,品种混杂难以生产高品位生丝,严重阻碍丝绸企业提高效益。同时私人订种带进劣质和有毒蚕种,既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又给绩溪蚕桑发展构成巨大隐患。因此我县茧丝绸产业内部要相互支持,丝绸企业在经济上大力支持农业部门管理蚕种市场,打击私人非法经营蚕种。在丝绸工业的经济扶持下,农业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控制私人订种,采用低价订种,使私人经营蚕种无利可图,私人订种自然就会停止。而农业部门也必须积极为丝绸企业服务,按照丝绸企业的缫丝需要,引进发放多丝量高丝质蚕品种,为生产高品位生丝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条件。全县茧丝绸产业各部门只有相互促进、相互支持,那么在丝绸行情良好的形势下,才能稳定健康发展;反之,一县之内相互之间,不能以整体利益大局为重,互不支持,蚕茧生产规模停滞不前,蚕茧品种混杂,质量下降,即使行情很好,完全依赖蚕茧质量而生存的丝绸产业也很难得到良好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7309-1.html

标签:农机 分析 前景 生产 蚕桑 年全国

上一篇:化肥农药行业投资风险逐渐增大
下一篇:国产大豆价格下跌空间已经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