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中国蔬菜为何难上国际餐桌
2006-07-09   来源:中国农业网   

  加入WTO后,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中国蔬菜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有了一定的价格比较优势。因此,进军国际市场是蔬菜产业的主攻方向。但是,中国蔬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廉价上,而在相应的质量、卫生、技术等方面与国际市场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价格的比较优势,如果不能转化和强化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出口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总产量过大,出口量偏小,出口份额有限。当前,中国蔬菜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以国内消费为主,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近几年,各地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已经导致蔬菜生产总量供大于求,且仍在按照数量规模型的发展模式惯性增长,蔬菜生产的当务之急是应加速向质量效益型的模式转变。

  第二,质量相对较差,扩大出口有难度。由于中国农民的科技素质偏低,信息不灵和市场意识缺乏,加之生产规模小、优质品种及花色品种少,中国的蔬菜质量仍然相对较差。可以说,绿色蔬菜在中国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中国蔬菜产品刚刚告别了有害化种植。而蔬菜出口应该达到国际动植物卫生协议和国际卫生组织的有关高标准要求。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日增(如日本将要实施的肯定列表),继续增加了出口的难度。对此,菜农不妨从长远利益考虑,来个跳跃式、一步到位的发展,充分利用劳动力优势,生产用工多、市场上需求激增的AA级绿色蔬菜、有机蔬菜,从而从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否则,国外的高质量、高价格蔬菜反而会挤占国内消费的市场份额。

  第三,加工、包装等增值方面有差距。蔬菜加工转化后的产值可增加2-3倍,美国的加工增值甚至达10多倍。可是,目前我国蔬菜的加工量仅占总产量的25%左右(发达国家少则占40%~70%,多者达90%以上),而且以腌制品、罐头制品、冷冻等较低附加值的加工方法为主,保鲜、干制、汤制等较高附加值的加工偏少。另外,在包装、贮运方面也较为落后。这样,不仅会使巨大的效益白白流失,而且在国际竞争上也处于不利的地位。搞好加工增值方面的工作虽有难度,

  但比简单地扩大面积的意义重大,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产业化体系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名牌效应。由于以上多方面的原因,蔬菜的产业化体系尚不够完善,没有形成一个有良好信誉、影响力的品牌,这对于出口和扩大出口较为不利。因为,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是通过自己的名牌而加强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的。

  第五,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目前,美国、以色列、荷兰、泰国、越南的蔬菜出口也呈上升趋势,与中国出口蔬菜形成竞争。例如,仅向日本出口蔬菜的国家和地区就有70多个,虽然中国的出口量居首位,但美国、新西兰、泰国也排名前几位,且出口数量和比例呈大幅度增加趋势,不容忽视。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6712-1.html

标签:农机 国际 为何 蔬菜 中国

上一篇:我国蔬菜市场“四化”趋势
下一篇:我国水果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