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西瓜丰收缘何“瓜贱伤农”?
2006-07-24   来源:中国农业网   

  评论:西瓜丰收缘何“瓜贱伤农”?

  7月16日《人民日报》报道:山西运城和安徽亳州等地西瓜“无市无价”,“西瓜丰收瓜农愁”,还有甘肃、湖北、陕西等地的媒体也报道了类似新闻。

  炎炎夏日,正当西瓜旺销时,为何能出现滞销?从各地的报道看,有产量大增,市场饱和的原因;有油价上涨运输成本增加,“阻碍”客商运销的制约;还有品种老化、上市时间集中等因素的影响。然而,透过表象深入分析,会发现“瓜贱伤农”折射的,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瓜贱伤农”是农业丰收农民不增收的又一次典型表现。应该看到,尽管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采取各种措施促使农产品价格上涨;但由于化肥、农药等农资涨价和农机服务价格随之攀升,种田投入增多,成本加大,一些农民依然丰产不增收。现在,无论种菜务瓜还是种粮,不少农民仍在凭借劳动力付出赚些辛苦钱,如果把劳动力付出换算成投入计入成本,种地会无利可图,甚至倒贴,这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大障碍。这一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国家的惠农政策会付之东流,还会严重挫伤农民的种田积极性。

  同时,“瓜贱伤农”反映了在农业市场化进程中农民组织生产与农产品顺畅销售之间的关系缺陷:一是受传统农业观念影响和落后生产方式制约,农民缺乏准确的市场行情信息,不掌握市场需求,甚至往往会挤进一条道,譬如都去种西瓜,导致供大于求,出现滞销。二是城乡脱节,城市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仅今夏就先后爆出多个城市限制农民进城卖瓜的新闻,如合肥市区只设78个西瓜销售点,平均8平方公里、两万人才有一个销售点;(《人民日报》6月13 日)郑州市区禁止瓜车进城,部分瓜农只好以每斤5分钱的价钱,在郊外便宜处理。(《大河报》7月8日)

  另外,“瓜贱伤农”还折射出目前新农村建设的若干误区:即多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及环境建设,对如何发展经济则过问较少;甚至有人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政府不能包办,农民要学会自己为产品寻找出路。其实这些同志忘记了:当前我国农村距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尚相差甚远,不少农民缺乏市场经济知识,安排经济活动习惯于受传统经济思维和社会信息(包括媒体、传闻和耳闻眼见的身边事)影响,生产盲目性大。他们常被表面的市场现象迷惑,看到什么好卖就一拥而上去种,一旦赚不到钱又马上转产,到最终产品滞销或销售看好时又后悔不迭。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农村经济发展慢,新农村建设基础何在?

  无须讳言:无论是建设新农村,还是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还是需要政府提高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克服传统思路,遵循科学规律去指导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组织农民进入二、三产业;需要政府依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提出和实施促农增收措施,帮助农民克服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解决影响农业发展的具体问题。唯有如此,“瓜贱伤农”现象才有可能愈来愈少,最终绝迹。

  “瓜贱伤农”,已然成为今夏许多种瓜农民的伤心事。现在又让人忧虑的是,如此惨淡瓜市的影响,明年种瓜的农民会不会又减少呢?但愿明年不再讨论类似的话题了。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6551-1.html

标签:农机 西瓜

上一篇:造成假冒伪劣农资屡打不绝的几个原因
下一篇:短期国内菜粕市场行情将维持振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