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化肥市场对外开放:是机遇还是挑战?
2006-11-03   来源:中国农业网   

  2006年12月11日,我国政府将兑现向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化肥销售领域对外商逐步放开。化肥市场的全面放开,对我国的化肥工业来说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国内相关企业看法不一。那么,外企又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化肥市场对外开放的机遇与挑战高层研讨会上,记者采访了美盛化肥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杨春明。

  化肥市场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记者:杨先生,今年底中国将全面开放化肥市场成为国内外同行的热门话题。您如何看待中国化肥市场的现状?
  杨春明:观察中国的化肥市场,我认为有如下特征:
  第一,中国贸易市场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所有参与者都是从被动转为主动。
               
  第二,中国的分销体系不是很完善。有一些公司做得不错,但大多数还处于初级阶段,原因是没有遇到真正的、饱和式的竞争,无法真正体现竞争的残酷性,也就不会形成成熟的模式。打假也好、处罚也好,许多手段没能有效地解决市场混乱的问题。所以说,中国化肥分销领域需要经历一些磨难之后,才能形成一定的秩序。
               
  第三,中国经销化肥的大多为单一性经营者,跨行业操作的比较少,主营业务主要是化肥,涉及相关行业较少,因此承担风险比较大。如果化肥市场持续两年低迷,很多企业将很难生存。而国外大部分分销企业都与其他产业连在一起,以增强抗击风险的能力。
               
  第四,中国农业大部分是家庭式小农经济,两三亩地的小本经营不可能有很高收入。很多从业人员在外打工,只留老弱妇幼经营土地,对现代农业付出的成本很难承担得起。
               
  第五,中国的化肥单位投入量在全球是数一数二的,但粮食的产量却不是数一数二,大多数化肥效率低,说明中国提高肥效的潜力很大。再有,中国的分销渠道中间环节很多、价值链很长。相比之下,美国化肥分销行业的价值链很短,更容易赚到钱。这也是中国和西方的明显差距。
  国际化进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记者:您认为外资全面进入中国化肥市场意味着什么?
               
  杨春明:外资为什么要进入中国化肥市场呢?因为中国的化肥市场很大,每年有5000多万吨的产量,市场空间很大。此外,对国外企业的生存也存在很大的影响,如果中国一下子出口500万吨化肥,国外很多企业就要死掉;反之,进口500万吨化肥,就会调动起国外企业生产化肥的积极性。一个明显的例子是,2006年中国减少了尿素的出口,使得许多欧洲企业迅速调整生产计划,填补了中国留下的空白。中国市场的变化是影响到全世界的大事情,这就是全球大公司都要到中国来的原因。赚钱是其次的,主要是了解情况,了解中国的发展对其他国家的影响,这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对于外资进入中国的化肥市场,国内的同行普遍有一些担心,认为外资会凭借资金和管理上的优势逐步垄断中国的化肥市场。您认为会这样吗?
               
  杨春明:我不相信外资很快会垄断中国化肥市场。化肥是一个资源性很强的产业,虽然外资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理念和管理经验,但需要有很多条件才能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因为多数矿产资源还是掌握在中国人手里。外资不可能把现有的、成熟的营销模式,完全照搬到中国来,否则失败的风险会很大。他们的优势在于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在风险管理方面也有较强的能力,可以使他们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少走一些弯路。即使这样,在面临重大的战略决策时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积极进行探索。外企也需要学习,应该允许他们花费一些时间和耐力。事实上外资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也有一些短板:由于中国的市场体制是长期在封闭状态下运行的,国外企业如果不详细了解中国国情,就不容易操作和运行。此外价值观的不同,也使外资不会轻易作决定。再者,外资经营成本会比较高。所以,在开始做任何投资时,外资往往会比较谨慎,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们可以输掉几头牛,但不可以输掉一座农场。
               
  至于中国企业的担心,我认为大可不必。现在的大趋势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外很多大公司在中国的企业里有自己的股份,而中资企业同样也进入了国外公司,比如中化在美盛就有股份。中资企业也可以让国内竞争国际化,即可以买一些国外公司的股份,把国内的风险转移到国际上去。今天,国际市场通行的准则是,一个企业不管你是内资还是外资,关键在于如何运作。跨行业、跨国境运作是未来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仅仅守住一个区域、一个省的市场,风险会比较大。
  国际化将给中国化肥市场带来什么
  记者:您认为,国际化会给中国的化肥市场带来些什么?中国化肥市场真正实现国际化的道路还有多远?怎样做才能缩短差距?

  杨春明:首先,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可以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农资流通提一些建议,包括农业政策方面的意见等。
               
  其次,矿产资源是基础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外资在进入中国时能够提供中国经济必须的矿产资源,同时提供发展必须的开采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带来有效的投资方式以改进中国装置开工率低、投资效率低的难题。

  再次,可以提供一些新产品,如缓释肥、有机肥等,作为中国市场的补充。在防治污染和安全保障方面,可以给予中国同行提供可以参考的经验。

  另外,西方市场营销的体系,如合理的价值链,也值得中国同行们很好地学习。
               
  我更想强调的是,外资企业高层次的竞争力在于道德的管理。这虽不是什么技巧,但是比任何技巧都有效、巩固和长远。客户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农民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等等理念,已经输入中国化肥市场。在这方面,国内有些朋友讲企业不是要赚钱吗?不是要利益最大化吗?但是,如果只顾赚钱而不承担企业责任的话,它的发展也不会长久。相反,有良好的道德将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但可以使企业避免很大的风险,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事实上,国际化也使很多国外企业分享到了中国给世界带来的利益。比如,中国向国外出口竞争力强的农副产品,向其周边国家出口化肥等;中国政府鼓励国内企业在世界落后地区承包工程,如在南非建化肥企业等。中国政府鼓励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这不仅意味着外资要进入,同时中资也要走出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中海油在美国购油矿,中石油在加购油砂等,都是中国企业走向国外的很好的例子。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6080-1.html

标签:农机 还是 挑战 机遇 对外开放 市场

上一篇:11月3日国内大豆(粕)早间看点
下一篇:园林应用受肯定需求量大采购难 业内企业普遍看好‘金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