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产品市场开放之惑
2006-12-12   来源:中国农业网   

  专家建议制定中国农产品进口战略框架,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

  ■“入世五年看农业”系列报道(中) ■本报记者刘慧

  入世五年,我国农业在开放中提升竞争力,逐步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农村经济稳定发展,连续三年粮食增产、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6%以上。但农业开放仍受到质疑,有些人认加入WTO农业承诺过大,农产品开放水平过高、过快等。

  加入WTO究竟给我国农产品贸易带来什么影响?农产品市场开放是否对国内农业产生冲击?农产品贸易面临哪些挑战?中国农业又需要怎样的贸易战略?为此,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

  农业融入世贸体系

  “加入WTO对中国农业影响深远,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农产品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程国强说,如农产品关税,由2001年的23.2%,降至2006年的15.2%,远低于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62%的水平,中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总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农产品出口也从2001年的160.7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275.8亿美元,年增长率14%;进口从118.4亿美元增加到287.1亿美元,年增长率达25%。如此大的增幅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农产品贸易进入一个新阶段。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农产品贸易占农业增加值的份额(即农业对外依存度),由1992年的15.8%上升到2005年的20%,其中进口依存度由5%上升至10.2%,出口依存度由10.8%下降至9.8%。“农业对外依存度的日益增加,意味着中国农业越来越融入世界贸易体系”。

  据统计,中国不仅是继美国、欧盟、加拿大、巴西之后的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继欧盟、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市场。农产品进口的快速增长,改写了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外汇贡献的历史。2004年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49亿多美元的巨额逆差,2005年逆差为11亿美元。

  贸易逆差或成常态

  “今后除个别年份外,逆差将成为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常态,今年的逆差同样不可避免。”程国强分析说,不能简单归结为开放了国内农产品市场,根本原因在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农产品贸易出现显著的结构性变化。

  许多农业资源相对紧张的国家和地区发展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农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外汇贡献。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则转变为需要大量进口农产品,出现巨额农产品贸易逆差。如我国台湾地区,1952年-1969年农产品出口贸易顺差29.3亿美元,占外汇收入的50%以上。但从1970年开始,首次出现6.6万美元的贸易逆差。此后随着农产品进口大幅度增长,再也没有出现过顺差。

  近几年,我国农产品进口由过去进口粮食为主转向以进口原料、资源性产品为主。特别是由于国内食品加工业、畜牧业和棉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植物油、饲料、棉花(14245,110,0.78%)等资源性农产品的供需缺口越来越大,我国进入农产品贸易结构转型时期。如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居民肉蛋奶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畜牧、水产养殖业和饲料工业发展迅速,对豆粕(2336,13,0.56%)等饲料的需求急剧增长。2005年国内大豆(2857,24,0.85%)压榨需求约3450万吨,而国内大豆产量只有1635万吨,其中850万吨需食用,只有785万吨可供榨油、生产豆粕,供需缺口达2665万吨,不得不从国外进口。

  进口资源性农产品

  程国强分析指出,近几年农产品进口增加,主要是资源性农产品进口较多、较快,其中有市场开放较早的大豆,也有纳入进口关税配额管理的棉花、植物油、羊毛等农产品。

  2005年我国主要资源性农产品进口达180多亿美元,占当年农产品进口总额的63%。其中大豆进口77.8亿美元(占27.1%),棉花进口32.2亿美元(占11.2%),棕榈油进口17.8亿美元(占6.2%),羊毛进口13.6亿美元占4.7%。大豆早在1996年就放开市场,进口由1997年的626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659万吨,增长325%,是我国目前进口最多的农产品,进口超过国内生产的62.6%。棉花进口从2001年的5.6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57万吨,相当于国内产量的45%,实际进口量超过入世承诺的关税配额量的2.9倍。

  程国强说,进口大量的大豆和棉花,无疑会对国内的豆农和棉农产生不利的冲击。但这是受我国耕地和水资源短缺约束不得已的选择,也是确保农业发展战略底线的需要。以大豆为例,按目前大豆技术条件和单产水平估算(亩产113公斤),若在国内生产2659万吨大豆,需占用耕地2.34亿亩(相当于再增加4个黑龙江的大豆播种面积)。如果进口2659万吨大豆,相当于“耕种”了国外2.34亿亩耕地。进口257万吨棉花,相当于耕种国外3424万亩耕地(相当于再增加2个新疆棉区的棉花种植面积),如果想实现大豆和棉花的自给,就得放弃2.7亿亩粮食等其他农产品的生产,相当于要减少粮食生产1663亿斤,占2005年粮食总产17.2%。如此将动摇我国立足国内生产、解决粮食自给的粮食安全目标,显然不足取。今后我国继续进口资源性农产品将不可避免。

  破除“新型壁垒”

  “在农业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农产品进口激增确实给国内农村就业、农民增收带来巨大的压力,但真正的挑战却来自两方面。”程国强说,首先,发达国家继续对农业实行高关税、高补贴的高保护政策,对国际农业竞争环境造成严重的扭曲和破坏。目前发达国家每天给农民的补贴高达10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农民的生活费还不足1美元,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非常不公平。其次,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水果、肉类食品和农产品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不仅继续受发达国家高关税等传统贸易壁垒的限制,而且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技术性措施等新型贸易壁垒的影响。

  优势农产品出口受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欧盟食品安全法等国际新型贸易壁垒的制约。加之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多边贸易谈判进展不顺利,我国频频遭遇国外反倾销和其他贸易争端,国际贸易环境改善前景不容乐观。加入WTO以来,先后暴发了中欧动物源产品、中韩大蒜、中日大葱、中美蜂产品和水果等贸易争端。“今后有可能形成农产品进口激增,而出口受阻的不利局面”。

  随着国内市场的全面开放,外资有可能形成对农产品进口供应和下游产业的垄断布局。目前大豆进口的80%以上被跨国粮商控制,而大豆压榨年实际有效加工能力3000-3500万吨中,外资企业掌握了65-70%。尤其是ADM,独资企业的年加工能力近700万吨,参股合资企业的加工能力达800万吨。“仅ADM一家跨国粮商,就掌握了我国50%的大豆有效加工能力。外资从进口原料供应、加工和国内市场营销,到对整个供应链的控制,逐步显露出对国内新兴成长型农业食品加工领域的垄断布局迹象,这对国内中小企业、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主产区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将形成严峻挑战。”

  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同时也给中国农产品出口带来机遇。“农产品出口越来越反映资源禀赋特征,以劳动密集性农产品为主,其中包括蔬菜水果、肉类食品和加工产品,这些产品出口占到80%以上。今后5至10年,在进一步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中国农产品出口仍将以较快速度增长。”程国强说。

  市场的开放是双向的,中国开放市场的同时,其他市场也将给中国提供更多的机会。中国的农产品将更有可能走向国际市场。因此必须抓住机遇,实施促进参与世界贸易体系的农产品贸易战略,扩大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

  如何应对挑战?

  如何适应农产品贸易出现结构性变化的新形势,应对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挑战?程国强说,最关键的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并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对策一,善用全球战略眼光,及早制定中国农产品进口战略框架。要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和市场,在全球格局下谋划我国农业农村的长期稳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对策二,善用WTO农业规则,加强对重点农产品进口的调控管理,有效保护国内农业产业安全。如要抓紧建立农产品进口监测与产业损害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充分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建立应对国外农业高额补贴的应急机制。

  对策三,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农业行业组织协会。制定行业协会发展规划,建立“业必归会”制度,推动行业协会发展,加强行业的自律和管理。

  对策四,加强市场风险防范与管理。应建立国际市场风险控制应急机制。要在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基础上,开展制度创新,解决国有粮食企业进入期货市场交易和风险控制问题。

  对策五,完善和强化农产品出口促进政策,扩大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

  对策六,积极参与WTO多哈谈判,进一步开展区域和双边贸易谈判,促进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规则,改善国际经济环境。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5858-1.html

标签:农机 开放

上一篇:“土花”为何没有“洋花”美
下一篇:连豆反弹空间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