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我国粮食储藏的现况及发展趋势(上)
2007-02-08   来源:中国农业网   

  我国是产粮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粮食储藏工作关系着军需民食,也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兴仓储粮,并积累了丰富的粮食储藏管理经验。《礼记・王制》篇“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粮食安全储藏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统计,全世界每年粮食霉变及虫害等损失为粮食产量的8%。做好粮食储藏工作,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要有良好的仓房和配套设施,二是要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储藏保管技术,三是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一、我国粮食储藏的现况

  我国粮食供应历史上曾长期短缺,粮食储藏条件较为落后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粮食工作,上世纪末用国债资金建设粮仓的决策,对粮食基础设施的投入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使我国粮食仓储设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同时,经过几代粮食人的努力,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及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广大粮食职工和粮食科技工作者发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科学保粮,为改变我国粮食储藏的落后面貌,为提高粮食储藏管理和技术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粮食储藏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为了解决粮食仓储设施落后和流通效率低等问题,我国逐步进入了大规模粮食储藏设施建设时期。1991年确定建设了18个机械化粮库,国家投资7亿元及部分配套的银行贷款,建设总仓容100万吨。1993年开始投资建设世行粮食流通项目,包括世行贷款及国内配套资金,共投资82.85亿元,建设了四条走廊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加大了投资力度,安排343亿元国债资金,分三批建设了1100多个粮库,新增仓容500多亿公斤,同时新配套的技术设备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投入资金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建设内容最全、采用先进储藏科技最广泛的一次,进一步完善了全国储备粮库布局,实现了我国粮食储藏、运输、管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粮食储藏企业1.9万户,拥有10万吨以上仓容能力的大型库点423个,有1199户企业拥有专业铁路线,有969户企业拥有专用码头。全国共有专用运输车辆5700余辆,船舶66艘。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我国已基本形成一个以港口库为龙头、以中转和储备库为骨干、以收纳库为基础的粮食储藏设施网络,初步建立了较为合理的粮食储备体系。

  (二)新技术及新装备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适应粮食储藏技术现代化的发展,一批自主开发、先进实用的粮食储藏专用新技术、新装备,得到了全面推广和产业化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粮食储藏技术水平。1998年以来,以环流熏蒸、谷物冷却机、机械通风和粮情测控为代表的“四项新技术”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储藏技术管理水平。

  2005年底,全国有16910万吨仓房实现了机械通风;有12575万吨仓容实现了计算机测温;有9071万吨的仓容配备了环流熏蒸设备;有谷物冷却机751台,并在高温、高湿地区逐步推广应用。全国共有烘干设备4382套,烘干能力达4.8万吨/小时。不但在我国东北地区冷湿地带的粮库配备了烘干设施,还为南方水稻烘干配备了小型烘干机。每年东北地区约有400多亿公斤高水分玉米和几十亿公斤高水分稻谷需要烘干,在保证满足烘干需要的前提下,还在技术上对精细化烘干进行了探索,国家为15个粮库烘干设备配备了水分在线检测和自控仪器,实现了粮食烘干全过程水分变化监测和自动调整,较好地解决了粮食烘干不均匀、品质下降、重量损失过多等问题。此外,还研究开发平房仓及浅圆仓散粮进出仓设备、浅圆仓装仓防破碎装置、粮仓气密技术、纳米保温材料、储粮害虫检索专家系统等。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储藏水平,保证了粮食品质,降低了储粮损失,确保了储粮安全。

  (三)粮食储藏管理形成较为规范的模式

  我国粮食储藏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国家储备,二是地方储备,三是企业储存,四是农户储粮。从整体情况看,国家储备和地方储备的设施设备、储藏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较高,企业特别是农户的粮食仓储状况较差。中央储备粮的管理按照国务院颁发的《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要求,在“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思想的指导下,制度日趋完善,规范化的管理也为粮食储藏起到了示范作用。管理方式除中央直属库储存外还实行了中央储备粮代储方式,对承储企业实行了资格认证。目前已认定了四批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企业,1871个企业取得了资格,中央储备粮代储工作走上了规范的轨道。相应地,地方储备粮的管理也参照中央储备粮的管理和做法,日益规范。

  为了加强粮食储藏管理,努力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我国粮食工作者经过多年实践和经验的总结,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较为规范的储藏管理模式。如长期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符四无”活动,对加强粮食仓储管理富有成效,这是对做好粮食储藏管理工作最精炼的归纳和最基本的要求。经过50年实践证明,开展这项活动对确保储粮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粮食储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仓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减少虫霉危害、降低储粮数量损失,还要防止粮食污染、保持储粮应有品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和消费者对粮食品质要求的提高,环保意识加强,以及储粮技术的提升,人们普遍树立了科学储粮的理念。1998年,第七届国际储藏产品保护工作会议在我国召开,在会议总结中我们向全世界各国提出:从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人类食物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出发,粮食储藏科学技术和管理,必须向“三低、三高”(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本;高质量、高营养、高效益)方向发展,必须向“装备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经营集约化”方向发展。我国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各国与会专家认同。近年来,我们还与联合国工发组织合作,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对甲基溴的淘汰确定了实施方案,明确2006年12月31日起粮食仓储行业的所有粮库不再使用甲基溴作为熏蒸剂。我国粮食储藏的做法和成就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和赞赏。

  (四)粮食储藏技术标准规范逐步完善

  我国十分重视与粮食储藏管理、储藏技术相关的技术标准制定工作。1987年6月,原商业部印发了《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修订颁发了《国家粮油仓库管理办法》;1991年9月原商业部又发布了《“四无粮仓”和“四无油罐”评定办法》,印发了《机械通风储粮技术规程》(试行);1992年8月,原商业部还发布了《国家粮油仓储设施管理试行办法》;1994年12月,原国家粮食储备局颁发《国家储备粮油“一符”、“三专”、“四落实”的规定》等。

  近年来,我们对已有的颁布时间较早、内容已不适应当今需要的标准规范开始进行修订,如1987年的《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等,2006年底完成了修订,同时对目前没有的、现在粮食储藏工作中需要的方面进行了组织编写,如从2000年开始已经编写了《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粮情测控系统》和《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等。特别是注重了粮食储藏精细和规范化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编制,如正在编写《粮食仓储企业规范化评定体系》、首次组织编制了《粮食储藏标准规范体系》,使储藏工作在今后纳入更加规范的轨道。粮食储藏相关技术标准、规程的发布,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储藏事业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5656-1.html

标签:农机 发展 趋势 现况 储藏 粮食 我国

上一篇:上海进口水果价预计涨3成
下一篇:未来十年: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将达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