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大灾之后思红枣―一位枣农的肺腑之言
2008-01-22   来源:中国农业网   

  日前,“三农周刊”编辑部收到一封老枣农的来信,老人对2007年沧州红枣产业遭受的大灾进行了反思,对大灾之后的发展出路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很有参考价值,删减后予以刊登。――编者

  编辑同志:

  我是沧州金丝小枣之乡的一位老农民,家住沧县崔尔庄镇老庄子村,从小就嬉戏于枣园中,小学毕业后跟上辈人学种、管、收、售。后来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因管理枣树有些成绩,多次得到各级领导的褒奖。北方十四省果树管理现场会曾在我村召开,我和主管农业的副县长都做了发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就开始做红枣生意,时间长、交往南方客商多,效益也比较好,从而得到许多枣农的赞许。

  去年枣区遭受重灾,我有些看法和建议,在此和大家交流并希望引起有关领导关注。

  天灾背后 人祸几何

  2007年秋,沧州呈现一片丰收景象,红枣长势好、挂果率高、果实大、品质佳,次品极少。但收获季节刚到,便碰上了连续十几天的阴雨,给枣区带来了惨重损失,这次损失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痛定思痛,我想这天灾背后也有人祸因素。按照当地枣农的经验和惯例,秋分是红枣收摘的季节,但近二年受晚收优质高产的利益诱惑,又让枣农欲罢不能。以老庄子为例,2006年应季采摘的户,残次品率高,产量小;晚收几天的,则果实品质好,产量高、收益大。2007年上半年枣势好,枣品极佳,无虫、无裂口、无干条,所以枣农都有意再让枣多在树上挂几天,以提升枣的品质和产量,增加收益。但没有准确的中长期天气预报保证,各种媒体也没能及时提醒枣农及时采摘,这是造成巨大损失的人为原因之一。试想,如果广大枣农知道天气趋势,及时采摘,那损失就会小得多啊!

  无序经营 商品“跳楼”

  我搞红枣销售30来年,南方各省几乎都跑过。沧州小枣是果品,更是上等补品,在南方各地都有销售市场,尤其是江南各省,沧州金丝小枣声誉极好。最近几年,我对南方几个红枣销量大的城市做过一些调查,发现我们的经营既原始又无序,没有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协调,没有政府相关部门及时提供信息支撑,基本是一种自然经济状态。在许多外地市场,由于信息不畅,单打独斗,消极地被市场左右,随波逐流,造成沧州红枣损失惨重。

  就广州市场而言,广州是沧州红枣最大的外销市场。2006年红枣收获季节,每天发往广州约六七十吨。六七十吨是广州市场的饱和状态,这样的量销售很好,价格平稳,可是这样的好形势没超过三四天,就出现了无序竞争。由于价格平稳,开始出现家家红枣进广州的局面,后来每天发往广州的红枣增到近200吨,最多时一天发往广州1300多吨。这样无序的涌入,不但给广州市场、冷储、交通都造成很大压力,同时也给自己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致使红枣价格狂跌,到最后竟然比沧州市场还低。

  原因很简单,主要是我们沧州红枣经销商不了解各地信息,不掌控红枣外流的数额,听说哪里行情好,就一窝蜂往哪里挤,市场被挤乱了。

  我的建议是:在沧州红枣区成立外销协会,建立配货站,统一归口外运。各配货站及时向有关部门每天汇总发车情况,有关部门根据每个城市容纳量做出上限警界线,及时向枣农枣商发布信息,这样便于枣商调整销售方向。

  市场经济条件下,红枣销售在各个城市主要以批发市场自行调控为主,近几年还有一种贸易会生意,这种形式几年来也养活了一批经销商。还有一种超市生意,这种超市生意很平稳,也是很时尚的,但专业知识很强,一家一户不容易做好,应该是公司或合作社的力量才行,所以希望政府出台措施,鼓励农民商户成立公司或合作社,联合抱团闯市场。我想这样才是沧州红枣得到发展的途径之一。

  足量包装 诚信经营

  沧州红枣的包装现在是一片混乱状态,农产品性质的初产品,10公斤以下各种包装箱规格有十几类,非常不规范。沧州红枣经销商曾在广州自行组织起来开会讨论过包装问题,但没有形成解决的办法。我觉得沧州市有关部门应该开个论证会,由政府出面制定统一标准,这应该是解决的好办法。

  沧州红枣应该有深加工后的精装品,可以是小包装,也可以是精美的包装,但作为农产品,如果包装箱太精美、太小巧就是一种浪费。以5公斤以下包装箱为例,那样就相当于每十车红枣当中就有一车全是纸箱子,纸箱费用的浪费如果长年累月地计算一下,这个数目十分惊人。

  再说足量包装和经商诚信。红枣箱5公斤箱你就应该装5公斤,为什么要装4.8公斤呢?现在,在我们枣区存在着严重的缺斤短两的现象。好枣就是好枣,大枣就是大枣,中枣就是中枣,不应该以坏充好,以小充大,包装时封底蓄冒、加心。这样都很不道德。前几年我们沧州有一户经营红枣的老板,不知是老板的主意呢,还是工人使坏,把一大块青砖包到红枣箱中间发了出去。结果又被南方老板通过邮局用牛皮纸把砖头包好邮回来了,这大大败坏了沧州红枣的声誉。我想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质检,严格产品规格。信誉问题关系到我们沧州的形象,也关系到所有沧州枣企业的生命。

  关注环境 解决污染

  这几年枣区的经济确实发展了,但是污染问题却成为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了,尤其是红枣深加工的厂区,空气污染严重,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影响了周边群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群众反响强烈,有的当地老百姓组织起来,去找政府领导。我们的红枣老板也应该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了,你自己发展了不应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应该不管社会环境。排污问题一户解决不了,就多联合几户来解决;长期的不好解决,就解决短期的,能除臭的要除臭,不然就拉到远离人群的地方去放。污染环境的老板不是好老板,要发展这个问题就应该早点解决,如果我们认真对待,严格处罚就好解决。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把我们红枣发展中的问题切切实实解决好。

  史忠廉

  史忠廉的来信读后令人眼睛一亮。各涉农部门,都是人民的公仆,在支持“三农”问题上都有义不容辞的义务。

  然而,由于体制、机制和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我们为农民服务的链条还不够完整、不够牢固。比如文中提到的小枣遭遇连阴雨的问题,国家在政策、法律上对相关部门没有规定,预报对了,无从考核;一旦预报失误,反而会承担不必要的损失并可能由此招来非议。又如销售问题,政府确实包揽不了,但可以通过引导和协调,按照农村专业合作法的要求,成立农民自愿参加的专业合作社或中介组织。再如农产品无公害问题,一家一户也是很难解决的,就好比发生了蝗虫,靠少数家庭是灭不了的。还有包装问题,怎样讲诚信防止以次充好,怎样做到既大方又不奢侈,既华丽又不昂贵。

  由此联想到沼气、太阳能的使用,以及测土施肥、秸秆气化等,都是老话题,有些话题从上世纪50年代就已提出,但反反复复抓了半个多世纪以后,各地仍然参差不齐。这就要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真正让农民实现科学种植、科学施肥、科学销售的良性循环。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4917-1.html

标签:农机 肺腑之言 枣农 红枣 之后

上一篇:2008年将是国内碳铵市场的机遇年
下一篇:白菜萝卜堆成山 量大价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