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德国现代养牛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2008-04-11   来源:中国农业网   

  去年,德国宝牛育种中心中国专家组到德国的巴伐利亚州对德国现代养牛业进行了1周的考察。巴伐利亚州总土地面积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00万人;牛奶总产量600万吨,人均占有量600千克,是我国的24倍。巴伐利亚州75%的耕地用于畜牧业,其中,50%是人工草场,50%是饲料谷物。考察中,我们从农户、育种以及管理3个方面结合我国养牛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比。
   
    德国养牛农户与中国养牛农户的差异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巴伐利亚州的养牛农户有了很大变化:从只养几头牛到现在能养百十头牛;从一个村庄有几十户养牛到现在只剩1户养牛;从家家养牛到现在成为有一定规模的家庭牧场;从政府扶持推动农户养牛到现在利用配额政策调控发展;从农户为了养家糊口养牛,到现在包含了爱好养牛的乐趣;从农户养牛为了挤奶卖肉到现在学会了科学育种改良自家牛群的遗传基础。
   
    我国养牛农户是在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目前,全国80%的养牛农户还处在德国养牛农户的开始阶段,每户只养几头牛,政府正千方百计出台政策号召和鼓励农户养牛,养牛农户从事这个行业还没有脱离养家糊口的目标,更谈不上是为了爱好。
   
    在德国我们访问的毕尔玛一家,是有代表性的养牛农户。1984年,全村有23户养牛,那时他家有9头奶牛。1990年,毕尔玛接过父亲的班,养了15头牛,1995年,建了一个饲养60头牛的牛舍并迁到村外,现在共养了136头。目前,全村只剩下他们这一家从事养牛生产。毕尔玛一家原有10公顷土地,又从50户邻居家租了90公顷土地,其中77公顷土地种了牧草和饲料玉米,牛舍在迁址时得到政府5万欧元的扶持和15万欧元的低息贷款。
   
    据毕尔玛讲,2006年他的第一项收入是出售鲜奶850吨,收入25万欧元。第二项收入是出售50头6周龄的公牛犊,收入2.5万欧元。第三项收入是拍卖10头青年公牛,收入4.5万欧元。第四项收入是出售淘汰老母牛10头,每头出肉510千克。第五项收入是每年受欧盟配额管理的限制出售多余青年母牛,卖给俄罗斯和东欧一些国家。第六项收入是有5头种公牛的母亲,根据协议参加当地育种中心的联合育种。
   
    据调查,我国养牛农户收入单一。奶农盼望自家养的牛全下小母牛犊,因为小公牛犊只能按100元~200元人民币处理掉。养肉牛的农户为饲养一定数量的基础母牛而头疼,盼望自家养的母牛也能天天挤奶卖。这两年,只有收购架子牛再育肥的育肥农户还有一定效益。被调查的农户希望我国的育种专家给他们提供的牛种,既能常年挤奶卖,又能当肉牛喂,有双重效益。
   
    德国养牛农户与中国养牛农户的差异,是值得管理者深思的。
   
    育种中心与养牛农户联合育种的模式值得借鉴
   
    在德国巴伐利亚州访问期间,我们考察了BVN育种中心,发现该中心和养牛农户运用市场规则共同组成了牛育种联合体,达到了BVN育种中心和养牛农户双赢的结果。
   
    在访问毕尔玛、豪尔费尔德、布鲁诺和弗拉格纳4个养牛农户中我们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靠优良的冻精提高家庭牧场的综合效益,这4户的饲养规模并不大,都在120头~140头牛,他们从BVN购买冻精都是在BVN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选择,以提高自家养牛的生产能力。
   
    另外,愿意参加联合育种某一项内容的农户,可以和BVN签订协议共同执行。如毕尔玛家有5头母牛被BVN选中作为种公牛的母亲,双方签订协议为BVN生产后备公牛,这样也给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其次,BVN还生产带犊青年母牛提供给会员农户购买,以较快地改善农户现有牛群的结构。除此以外,这些会员农户到拍卖市场出售的青年公牛,BVN都已记录在案,并先派员到农户家里看好,再到拍卖市场经过轮番叫价购进,这就按市场交易原则给会员带来了更为丰厚的利润。
   
    这个模式说明,广大养牛农户既是BVN的冻精销售市场,又是BVN后裔测定的试验平台,更是BVN育种的坚实基础。BVN不仅销售给农户冻精,还从方方面面给农户设计增加收益的技术路线。BVN与养牛农户双赢的局面就是在这样的育种体系中实现的。
   
    构建政企分开、职责明确、农户自主的服务机构与管理网络,是实现现代养牛业发展的关键
   
    巴伐利亚州是弗莱维赫奶肉兼用牛主要的饲养区域。2005年,存栏母牛达125万头。其中,弗莱维赫奶肉兼用牛占80.3%,德国褐牛占8.2%,荷斯坦奶牛占6.0%,德国黄牛占0.5%,其他牛种占4.6%。这些成绩的取得,受益于构建政企分开、职责明确、农户自主的服务机构与管理网络。
   
    巴伐利亚州有18家育种组织共同组成南德牛育种及授精组织协会,具体服务事项为:一是向参与联合育种的养牛农户提供多血缘系的种公牛冻精和胚胎移植的技术咨询服务,这种服务是根据育种计划进行的,育种计划则是按照政府监控的育种评估标准制定的,育种协会负责性能测定和育种评估。巴伐利亚州立农业监察会数据库负责数据处理,网上公布,信息交流,并为育种评估和制定育种计划提供数据。奶质肉质监控组织负责奶质和肉质的监控、注册登记、咨询服务等工作。
   
    二是组织活牛拍卖市场。比如,上弗兰克育种协会在1971年就开始组织犊牛销售,最初只有281头犊牛进行拍卖。在以后的时间里,参与拍卖的犊牛数量增加得很快。上弗兰克育种协会的拍卖市场随着交易量的增加,牛舍扩建了两次都无法满足。因此,1998年~1999年间在贝欧里西又建造了一个全新的分栏牛舍。在每次为期14天的拍卖活动中,卖出超过800头公牛犊和50多头母牛犊,到2006年6月20日举行的第750届犊牛拍卖会为止,共卖出42.5万头公牛犊和9200头母牛犊,总盈利达2.16亿欧元。
   
    随着育种中心和农户协会组织实力的增强,一些过去由政府机构做的工作逐渐移交给民间组织担任。比如,后裔测定费用很高,都是由农户承担的,这就说明使用验证公牛的冻精已成为农户的自觉行为。我国的差异只是讲种公牛的优劣,不讲其后代的好坏,许多农户甚至包括一些畜牧工作者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验证公牛的概念。以BVN育种中心为例,在为农户提供人工授精服务的同时,又为农户家庭牧场开展企业管理咨询,并通过科研工作实现支持农户的可持续发展。BVN拥有国家承认的培训机构,培养“自己可以授精的养牛户”,还拥有自己的基金会,与生物技术研究协会(FBF)和全德国多个高校紧密接触并合作,资助科学研究。
   
    巴伐利亚州养牛的育种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期,引进瑞士西门塔尔牛与德国本地牛种杂交开始。经过20世纪50年代导入爱尔夏牛的血源,提高了产奶性能,继承了早熟、耐粗饲和适应性强的优点,但产肉性能不理想。随后从70年代开始,又导入德系红荷斯坦血缘,仍然是提高了产奶性能,产肉性能下降。直到80年代引进瑞士西门塔尔公牛(含50%红荷斯坦血缘),选择肌肉饱满的母牛进行级进杂交,后代产奶和产肉性能均提高了,最终确定红荷斯坦血源比例≤6%,确保了乳肉兼用的方向。在这个育种过程中采用严格的后裔测定系统,经过4年~5年的反复科学测试,找出遗传性能稳定、预估遗传育种值准确可靠的公牛,即验证公牛。
   
    目前,我国在荷斯坦奶牛育种方面正准备学习这套办法,但投入费用非常昂贵。肉牛育种则根本没有考虑走这条路,仍沿袭进口活牛-生产冻精-卖给农户-人工授精-生产小牛的低水平途径。殊不知,有的进口青年公牛并非是验证公牛,它们无后裔测定成绩。若按照国外的要求,我国购进的“种公牛”要用4年~5年的后裔测定(DHI),从中遴选出20%的种公牛成为验证公牛后,才能生产冻精。这正是为什么国外验证公牛的冻精价格高,国产冻精价格低的原因所在。
   
    在我国,完全围绕农户实现联合育种的服务机构和管理网络还没有形成,下辖于政府畜牧部门的育种中心没有实行政企分开的改革,分布在各地的育种中心只是通过县级的品改中心卖给养牛农户。多数育种中心不是育种部门,而是冻精生产销售公司。
   
    同步建设中国养牛的生产体系和育种体系
   
    目前,全球仅有26个国家能够开展后裔测定和生产验证公牛,我国还未建立类似发达国家的养牛生产体系和育种体系。养牛生产体系是指种公牛站利用验证公牛的冻精与农户养牛者,有目的地配合杂交改良农户牛群的性能,以提高其牛群的综合生产能力。发达国家向养牛农户供应的冻精,是有后裔测定成绩、有登记、有生产性能检测的验证公牛的冻精。验证公牛大体要从后备公牛中,经过4年~5年的后裔测定,从中遴选20%并通过政府有关机构的审定,才可以使用。在使用后的几年,还要继续进行后裔测定,直到这些验证公牛失去价值为止。
   
    我国现在的情况是,种公牛站生产冻精的种公牛没有任何后裔测定的数据,就批发给冻精贩子,配种员拿到农户那里配上了事。配种员认为价格越低的冻精越好卖,农户认为冻精都一样,买价格低的比买价格高的划算。周而复始,造成了农户牛群的遗传基础越来越差。这样的养牛生产体系是一些非专业人士的不正确认识造成的,即认为只要种公牛父亲好,它的冻精就一定好,配种后肯定就会生下好牛,不需要看它的后代表现。正是这个观点,使我国养牛业的发展进入了误区。
   
    养牛育种体系是指应用遗传学理论,把家畜遗传学应用到牛育种的实践中去的具体做法。18世纪后半叶,近代育种实践就将后裔的性能记录下来,并将其应用到选种工作中。19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数量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的发展并得到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建立了现代家畜遗传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核心成果就是育种评估机构和性能检测机构,凭借着强大的数据库功能,把养牛育种体系的实践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严格地审视自己,可以说我国养牛育种体系还处在传统的家畜育种阶段。由于养牛生产体系的怪圈,使育种专家也无力建立科学的育种体系。
   
    同步建设我国养牛的生产体系和育种体系已迫在眉睫。要追上发达国家养牛的生产水平,可以参照中国轿车引进发展的路子,采取“先拿来再消化”的做法。第一步是有目的地大量引进国外验证公牛的冻精,不断提高种群生产性能,以改良中国基础牛群的遗传背景。第二步是把系谱育种和数量遗传育种结合起来,培育一批有后裔测定成绩的验证公牛,逐步形成种公牛站与养牛场相结合的联合育种的模式。
   
    需要强调的是,养牛生产体系和养牛育种体系一定要同步发展,因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育种专家只有进入生产体系才有前途,养牛农户组织起来的生产体系只有和育种体系相结合,才能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有强有力的行业领导者和一批具有战略思维的育种专家去组织、宣传和实践。
   
    回归到我国奶牛、肉牛和乳肉兼用三个不同类型多品种的养牛实践中,需要认真消化国外先进经验,政府主管部门、科研单位和组织起来的养牛农户齐心协力把我国养牛产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4459-1.html

标签:农机 我国 启示 发展 养牛业 现代 德国

上一篇:核桃成云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林树种
下一篇:2007年我国农机进出口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