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加快奶牛品种改良 增强奶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008-05-22   来源:中国农业网   

    奶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畜牧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我国奶业快速发展,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奶类产品丰富多样,乳品消费稳步提高,对丰富城乡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做出了重要贡献。稳定奶业发展,保持奶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于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改善国民身体素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奶牛良种化是奶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加快奶牛品种改良,增强奶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充分认识加快奶牛品种改良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奶业发展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出台5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分别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主题,共同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的出台为我国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奶业发展关键时期加快转型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奶业逐步扭转生产下滑、效益下降的不利局面,原料奶价格逐步回升、奶牛养殖效益明显增加、奶农养殖积极性增强。因此,我们应牢牢抓住当前奶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夯实奶业发展的基础。

  良种是奶业发展的基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40%。奶牛良种是通过不间断的选育、改良而产生的,多数国家为提高奶牛良种化水平,都相继制定并实施了奶牛遗传改良计划,通过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改良计划来推进奶牛品种改良工作。国外奶业发达国家的实践和经验均表明,实施国家奶牛遗传改良计划,对于提升奶牛生产水平作用显著。美国和加拿大通过实施“国家牛群遗传改良计划”,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奶牛平均单产由5000公斤增加至9000公斤以上。因此,实施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既是《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对奶业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通过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个体遗传评定、青年公牛联合后裔测定、人工授精技术等手段,加快推动我国奶牛改良工作的必然选择,对于提升牛群遗传水平,改善奶牛健康状况,提高牛群产奶水平,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打牢奶牛品种改良的工作基础。个体系谱资料记录、体型鉴定、生产性能测定、综合遗传评定,不仅是科学判断奶牛个体种用价值、建立良种核心群、培育种公牛和生产优质胚胎的前提条件,也是推进奶牛品种改良工作的基础。因此,要建立品种登记、体型鉴定和遗传评定工作规范,制定相关标准,推进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建立健全奶牛良种登记制度,为奶业群体遗传改良提供准确完整的基础数据。

  (二)有利于增强培育种公牛的能力。种公牛遗传品质直接关系到牛群遗传改良效果,奶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种公牛对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的影响比重高达75%。选育种公牛最可靠的方法是后裔测定,即通过公牛“女儿”的生产成绩衡量种公牛质量。因此,加快推进公牛后裔测定、遗传评定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增强我国自主选育培育优秀种公牛能力的需要,也是改变种公牛长期依赖国外进口局面的需要。

  (三)有利于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实践表明,中低产奶牛使用优秀种公牛冷冻精液持续改良,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水平。按国内目前的生产水平,一头优秀种公牛每年可改良产生7000头左右的优质母牛。因此,通过奶牛良种补贴政策的带动,推广使用优秀种公牛冻精,可显著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既是培育种公牛和奶牛良种登记所必需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提高奶牛饲养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产奶量和乳成分分析,实现“测奶科学配料”,不仅可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奶牛养殖效益,也有利于奶牛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

  (四)有利于奶牛养殖由数量扩张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而转变生产方式的关键在于畜牧业生产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前几年我国奶业迅猛发展,奶牛存栏快速增长,奶业发展已经实现奶牛存栏量的积累,近两年存栏增长速度逐步趋缓。因此,在稳定奶牛发展规模的同时,组织实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加快奶牛品种改良步伐,有利于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增强奶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奶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改善奶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我国奶牛品种改良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奶牛遗传改良工作稳步推进,种公牛培育进程加快,以中国荷斯坦为主的奶牛单产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中国荷斯坦牛平均单产水平达4500公斤,比1978年增加了1500公斤以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郊区中国荷斯坦牛单产水平已经达到6500公斤,一些规模奶牛场已经超过9000公斤,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存栏头数的增加,促进了我国奶业的快速发展。

  (一)种公牛站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我国种公牛站建设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截至2006年底全国有种公牛站49家,存栏中国荷斯坦采精公牛1319头,年生产优质冻精2574万剂。近年来,通过国家支持和自我发展,种公牛站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大部分种公牛站冻精生产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冷冻精液质量明显提高。2006年冷冻精液合格率为96%,比1996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二)奶牛良种补贴全面展开。从2005年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以来,激发了奶农选用优质冻精的积极性,加速了奶牛良种繁育的进程,实现了奶农受惠、奶牛单产水平提高的双重目标。三年来已有140万农户受益,直接受惠2.15亿元;改良得到母牛300多万头,平均单产可增加500公斤。今年中央财政加大补贴支持力度,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这必将进一步推进奶牛品种改良的进程。与此同时,实施奶牛良种补贴项目组织的技术培训,不仅增强了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广大奶农饲养管理水平也明显提高,牛群健康状况和原料奶质量显著改善。

  (三)种公牛培育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奶业协会自1983年开始组织全国联合公牛后裔测定,迄今参测青年公牛965头,已公布17批后测结果,经验证的优秀种公牛达84头。2007年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优先选择56头有后裔测定成绩的公牛作为种源,对我国奶牛的遗传改良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规模化标准饲养稳步推进。近年来,各地积极创新养殖方式,建设了一大批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和奶牛养殖小区。目前,全国以中国荷斯坦牛为主的养殖场已超过6000个。部分规模奶牛场通过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分析原料奶产量和成分,科学配置奶牛日粮,改进饲养管理措施,有效节约了饲养成本,提高了奶牛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据统计,通过生产性能测定,每头奶牛年收入可增加约1000元。

  在看到发展机遇和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奶业发展还面临产业基础薄弱、市场秩序不规范、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一些突出问题的制约,这其中既有畜牧业发展中多年积累的老问题,也有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中凸显的新情况和新矛盾。奶牛遗传改良工作无论是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现代奶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奶牛单产水平总体偏低。近年来,我国牛奶总产量的增长主要依赖奶牛数量的增加。从1999-2006年,全国奶牛存栏增加了2.9倍,而成年母牛年平均单产仅增长了18%。目前,我国荷斯坦牛单产平均只有4500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为6000公斤,发达国家在8000公斤以上。二是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滞后。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还处在起步阶段,参加测定的奶牛数量还不到存栏数的1%;大多数奶牛养殖不能以生产性能测定为依据,进行科学饲养管理。三是缺乏自主培育种公牛能力。目前,我国种公牛自主培育体系尚未建立,90%以上的种公牛依赖国外引进。部分种公牛站后备公牛严重缺乏,面临种公牛断档问题。此外,奶牛品种登记、体型鉴定和遗传评估等工作还没有有效开展起来,影响了奶牛繁育育种相关工作的推进。因此,针对当前我国奶牛品种改良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步伐,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奶牛品种改良的现状,着力实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扎实推进我国奶牛品种改良的进程。

  明确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我国奶牛品种改良工作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中国荷斯坦牛品种登记工作覆盖全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规模不断扩大,全国青年公牛联合后裔测定稳步推进,优秀种公牛冷冻精液全面普及和推广,奶业优势区域成母牛年平均产奶量达7000公斤,其他地区奶牛每个世代的单产提高500公斤,奶牛遗传改良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主要任务包括:一是在牛群中实施准确、规范、系统的个体生产性能测定,获得完整、可靠的生产性能记录,以及与生产效率有关的繁殖、疾病、管理、环境等各项记录。二是在牛群中通过个体遗传评定和体型鉴定,对优秀牛只进行良种登记,选育和组建高产奶牛育种核心群,不断培育优秀种牛。三是组织大规模的青年公牛联合后裔测定,经科学、严谨的遗传评定选育优秀种公牛,促进和推动牛群遗传改良。四是在牛群中应用和提高人工授精技术,大量推广使用验证的优秀种公牛冷冻精液,快速扩散优良公牛遗传基因,改进奶牛群体生产性能。

  当前,我国奶牛遗传改良的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推进我国奶牛品种改良工作,为我国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基良好的种源基础。

  (一)加强遗传改良计划的组织领导与协调。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和公益性。要积极争取广泛的支持,确保工作开展的连续性,切实做好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的组织实施与协调工作。农业部将成立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工作小组和专家小组,组织与协调全国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各级畜牧主管部门、技术支撑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负责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工作的具体实施,组织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品种登记和后裔测定等工作。

  (二)完善与遗传改良计划相关的法规、标准和规范。深入贯彻实施畜牧法,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管理法规。加大畜牧法及其配套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强对种公牛站生产与经营活动的管理。积极开展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等工作,抓紧制定和完善中国荷斯坦牛标准,以及种公牛饲养、种公牛后裔测定、良种登记等相关标准及规程。

  (三)依靠科技进步提升育种水平。在奶牛遗传改良工作中,应加大相关科学研究和推广的投入力度。针对当前奶牛育种与改良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攻关研究,及时将研究成果推广到全国的种公牛站和奶牛良种繁育场。要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饲养管理技术,充分发挥奶牛遗传改良潜力,提高奶牛整体生产水平。

  (四)加大遗传改良计划实施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入奶牛育种行业,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国家畜禽良种工程资金要重点支持奶牛种公牛站、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种子母牛场建设,完善良种选育的基础设施,优先支持参加奶牛育种的企业和单位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要用好奶牛良种补贴资金,进一步调动奶农养殖积极性,提高奶牛养殖效益,使中央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五)提高种公牛站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国有种公牛站的体制改革,实现企事分离,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益。扶持一批综合实力强的种公牛站,鼓励“产学研”结合,借助科研院校的技术力量,提高企业自主培育优秀种公牛的能力和生产科技水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育种公司。鼓励有实力的大型育种公司与奶牛养殖场结合,推进奶牛育种工作。从2012年起,没有后裔测定成绩的种公牛不得生产和销售其冷冻精液。

  (六)完善奶牛良种市场信息平台。奶牛良种市场与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对促进奶牛良种产业化、加速奶牛遗传改良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奶牛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种公牛信息网络建设,培养一批统计分析专业人员队伍,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指导奶牛养殖生产和科学选种选配。

  (七)充分发挥畜牧技术支撑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各级畜牧技术支撑部门的指导作用,做好实施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的组织协调、技术服务等工作。发挥中国奶业协会在实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的组织作用,具体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制定品种标准、开展种公牛选育和品种登记、促进国际交流与贸易等方面的工作。

  (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加强国内奶牛遗传改良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资源和先进生产技术,鼓励国内种公牛站与国外企业和育种公司通过合作、合资等方式建立良种繁育场,开展育种技术合作,促进我国奶牛育种产业与国际接轨。要重视与加强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培养,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和技术合作,提高我国奶牛育种的技术与管理水平。积极争取加入国际奶牛育种组织,实现国内育种数据与国际遗传评定接轨。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4113-1.html

标签:农机 可持续发展 能力 增强 改良 奶牛 品种 加快

上一篇:山东郯城:草莓丰收 乐在心头
下一篇:浦东新区生猪养殖场的精准化管理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