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从三中全会《决定》看农机市场发展
2008-12-26   来源:农机市场   

    中国农机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农机化前进过程中将要着力解决哪些问题?未来农机化道路应该如何持续向前推进?所有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我国农机化前进过程中所必需破解的重大课题。

    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与重大原则,不仅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行动纲领,而且也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推行“分田到户”的农业大包干,正式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幕,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光辉历程。 30年来,党中央先后颁发10个关于农业改革与发展的“中央1号文件”,“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等赋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支农、惠农政策和措施,不断续写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30年来,沐浴改革开放春风,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提高,农业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伴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国农业机械化步伐得到加快,全国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已经突破40%,我国农机化总体上进入中级发展阶段。

  《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三个作为”,即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基于这一思路,《决定》提出到2020年,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这一奋斗目标不仅为农村经济改革描绘了一幅壮丽画卷,而且也为我国农机化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是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的提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农业机械化是关键,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靠农业机械化来实现。农民收入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必将呈现“增机减人”的格局。一系列农业发展的利好因素都将对农业机械产品的市场需求产生强劲的内生性增长预期。尤其是在未来12年间,要实现农民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每年平均增幅必须保持在6%以上。据此分析,未来10余年间,我国农机化工作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惠农政策,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把对农业投入、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保护等多方面政策制度化,形成一个强农惠农的长效稳定机制。2008年中央财政“四补贴”达1028亿元高位,其中购机补贴40亿元,预计今后补贴力度将越来越大,受惠区域越来越广。在农机直补政策的刺激下,可望直接拉动主流农机产品的购买能力大幅度攀升。随着各项惠农政策逐步到位,广大农民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收入水平将持续稳健增长,必将对农机产品的市场需求产生持久的根本性拉动作用,将直接驱动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农机产品市场需求全线稳健增长。此外,加快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有助于农机产品购买力的快速生成和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农民购买农机产品的资金困难和后顾之忧,无疑将给农机产品的市场需求注入一剂强心剂。

  《决定》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土地流转等政策手段适度“整合”被承包到户的土地,鼓励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这一新政的逐步实施必将给农机市场带来两个最直接的变化。首先是大量的土地连片作业,规模化经营,为现代化大型高效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创造了适宜的作业环境,大型综合作业机械将成为市场需求的主流,小型农机具将逐渐退居次要位置,主要农业机械功率上延的节奏将大大加快。其次是土地集约化经营将带来客户集中度与客户规模实力的提升,农机产品的购买对象或需求主体换位,以农业合作社、农机专业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农机服务公司等购机主体将逐渐替代农民一家一户零星分散的购机现象。广大农机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密切注意农机市场的“团购”现象,努力提高潜在客户的发掘与现实客户的拦截能力。

  十七届三种全会强调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和推进农业机构战略调整,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的大政方针,为农机产品的技术创新、科技进步和功能延展创造了巨大的升腾空间,高效、节能、环保、安全的新型农机产品将成为引领未来农机市场的主流趋势。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的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将取得新的进展;现代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农机产品的质量性能、作业效率、安全性能、功能要求、耗能标准、污染物排放等综合素质指标要求将全面提高。不仅如此,坚持走农业工业化和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还将带来农机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土地耕作机械、作物收获机械、田园管理机械、林果机械、牧草机械、农田设施建设机械等农业生产作业机械以及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的作业机械等,将成为未来农机市场的新需求和增长点。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方针,有利于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环境的稳定与健全,有利于形成促动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健增长,同时也为农机化的持续稳步发展与实施推进创造一个适宜的市场环境。而“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政策也将对农机化服务业务产生强烈的拉动作用。未来良好的农业生产经营环境和诱人的市场发展空间,加上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引导外商投资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导向,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其他领域的投资者转投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机专业服务业务。国际资本也将强势抢滩登陆中国农业生产经营领域,从而促使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资本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带动市场对农机产品的需求结构与需求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将对传统农机生产企业既有的产品结构、管理模式、营销策略等将形成巨大的冲击。

  三中全会还明确提出了“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战略要求,这对于广大农机生产企业而言,无疑又将是一个利好消息。由于农机工业肩负着支农惠农使命,长期以来,农机企业一直在微利形态下运行,与其它行业相比,农机工业一直是弱势板块。要建设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必须先行,而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主要还是要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政府支持农机工业的发展,除了在税收、资金、技术、立项等诸方面给予大力扶植以外,还应当在市场规划以及购置补贴上给予国产品牌更多更大的支持,除非是填补国内市场空白而又必须的高端产品,对于那些并非市场急需的常规型洋品牌农机,是不应当再让其分享政府财政补贴的。让千万中国农民和政府拿钱去支持竞争对手与自己的民族品牌争市场、争利益一定不是明智之举。

    虽然受国际经济形势的拖累,下半年来,我国总体经济形势初现下行趋势,但由于国家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国民经济仍然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前9个月GDP增幅达到9.9%,表现出较强的内生增长能力。随着国家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政策的逐步实施到位,预计第四季度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受国民经济发展曲线左右,今年国内农机市场也呈现前高后低、总体平稳发展的态势。受十七届三中全会等一系列农业发展利好消息的拉动和鼓舞,今年后两个月农机市场可望呈现回暖迹象,预计全年农业机械销售增幅将高于GDP增幅,维持在12%~15%之间。

    总之,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我国农机市场的繁荣和农业机械化的向前推进开启了又一个崭新时代。不管国际市场风云如何变幻,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三农”政策的逐步推广和实施以及国家支农、惠农力度的逐步加大,预计未来十几年内,我国农业机械市场仍将呈现欣欣向荣的稳健增长态势。预计未来农机市场将呈现如下特征:农业组织结构、农业产业机构与农业投资主体的变化必将带来农机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将更趋多元性、差异化和高质化,产品功率进一步上延的节奏显著加快,高效、节能、环保、安全性产品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产品适配领域也将从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获机械进一步向林果机械、牧草机械、渔业机械等新的领域延伸。为适应农业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农机产品涵盖的范围将更加宽泛,为我国农机产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2698-1.html

标签:农机 发展 市场 决定

上一篇:紧固件行业遭遇紧箍咒
下一篇:烟草行业工业反哺农业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