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中国农机工业:从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之路
2009-09-04   来源:中国农机总网   

    “康拜因”(Combine,联合收割机的音译)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会很陌生,可是在60年前,它却意味着农业的现代化与大丰收。在那个逝去的火热年代,有多少人议论、幻想着中国农村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像苏联那样,康拜因在辽阔的金色田野里隆隆开动,已经摆脱了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处境的农民展现着幸福的笑脸……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不难发现,农机工业的历史,与共和国的血脉是如此的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在60年的发展长河中,中国农机工业经历了艰苦创业,经历了风雨沧桑。2008年,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910亿元,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机制造大国。”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元恩对记者说。

  从农机生产小国到世界农机制造大国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机工业究竟走过了怎样的一个发展历程呢?

  高元恩说,总的来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农机工业经历了产品技术从简单到复杂,产品性能从简单到全面,产品生产从仿制到自主研发的过程;而改革开放拉开大幕后的市场经济时期,是我国农机工业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稳步迈向市场的发展时期,是农机工业制度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历史写照。在这个时期,我国农机工业上规模、上档次,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实现了从农机生产小国发展成为世界农机生产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他认为,如果分得更细一些,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机工业可以分为4个发展阶段。

  1949年到1957年,是艰辛创业,奠定初步基础阶段。1950年,大连习艺机械厂仿制出中国第一台农用轮式拖拉机,山西机器公司仿制出中国第一台履带式拖拉机;1955年,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开工奠基……中国农业机械的很多“第一”都出现在这个时期。

  1958年至1977年,是曲折发展,初步建立农机工业体系阶段。在这个时期,国家建设投产的重点企业包括天津拖拉机厂、长春拖拉机厂、贵州柴油机厂、无锡柴油机厂、北京内燃机总厂、四平联合收割机厂、清江拖拉机厂等;国家投资的重点项目包括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东方红40型轮式拖拉机、天津拖拉机厂铁牛55型拖拉机、山东拖拉机厂泰山25型拖拉机、北京内燃机总厂4115型柴油机等。

  1978年到1999年,是改革开放,推动行业大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机制造业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动员广泛的社会资源充实中国农机制造业,使得这个产业空前加速。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机产品主要以满足拖拉机站、国营农场(农垦)集体耕作的需要,产品以大型化为主。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我国农机工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一批适合当时农业生产的小型化农机产品逐步占据了市场的主体地位。低速汽车(农用运输车)从80年代初起步并获得了快速发展。到1999年产量达到了历史高峰,为320万辆。受小型农机和低速汽车发展的影响,单缸柴油机发展迅猛。到1995年,单缸机产量达到600万台,以后基本稳定在600万至700万台之间,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单缸柴油机生产大国。90年代以“新疆-2”为代表的自主生产的联合收割机的出现,推动了我国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收获机械化水平。

  2000年之后,是新世纪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进入21世纪,由于中央实施了一系列持续利好的“三农”政策,农业获得了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加上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迅速向城镇转移,孕育了土地规模化经营方式的发展,农机工业进行了又一次产品结构调整,一批技术含量高、综合性能强的大型农机产品增长速度加快,成为新一轮带动我国农机工业经济增长的引擎。

  农机出口30年增长486倍

  多年前在苏联技术专家的帮助下建立的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拖拉机生产企业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产品也反过来销售到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2006年,“东方红”大轮拖拉机出口吉尔吉斯斯坦1200多辆;2007年,与俄方企业签订了77台40~80马力的拖拉机订单;2008年,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其在中亚地区的第一个拖拉机组装厂;2009年6月2日,在中亚的第二个组装厂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正式投产,该项目计划年产1000台20~180马力ARLAN-YTO牌拖拉机以及配套农具。

  高元恩说:“可以说,60年来,我国农机工业从小到大,无论是科研、新产品开发,还是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能力的扩大,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其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完整的农机工业体系逐步形成,农机工业科研、生产、开发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第二是主要总量指标已经位于世界前列。

  据2008年统计,我国农机制造企业总共约有8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大于500万元)2021家,生产的产品除特大型、高端技术型产品之外,能够基本满足我国农业生产的需要,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装备保障。

  从主要总量指标看,2007年我国农机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收入(不含柴油机和水泵行业)已经达到1485.40亿元人民币,按当时的外汇兑换比率,相当于185亿美元,仅低于欧盟和美国。如果按可比产品类别来对照,也是列在欧盟、美国之后。如果与欧盟单独国家来对比,我国比其每一个国家都要高得多。

  农机工业总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完整的工业体系已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机工业处于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前的1977年,总产值仅为54亿元;到2005年,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87亿元;2008年,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910亿元。60年来,我国农机工业勾画出一条阶段性、跨越式发展的清晰脉络。

  农业机械出口由弱走强,进出口贸易由逆转顺。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农机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1977年,我国农机(含内燃机、水泵)出口只有0.21亿美元,2007年达到102.24亿美元,30年增长了486倍。2004年,农机产品出口增速超过整个机电产品;到2006年,农机产品进出口贸易由逆转顺,实现贸易顺差1.6亿美元;2007年,农机产品进一步巩固成果,出口102.24亿美元,高于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增幅18.6个百分点,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比重1.46%,对外贸易顺差14.39亿美元。

  制造水平提高,向现代制造业过渡。60年来,国家、地方和企业日益重视对农机工业的技术改造投入,广泛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与装备,使农机产品的技术进步有了基本保证,逐步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过渡。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一批高科技含量的农机产品应运而生,大大缩短了我国农机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产品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020年步入世界农机强国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在危机和挑战面前,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前景如何?我国何时能从“农机大国”发展为“农机强国”?

  高元恩认为,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农业的地位决定了农机工业的重要性。未来10~20年,将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大发展、上台阶的又一个关键时期,农机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预计到2020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70%。毫无疑问,这为农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申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给农机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而强劲有力的指导和保障;2009年5月12日,《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式出台,国家将从政策鼓励、资金投入、财税优惠等多个方面扶持装备制造业发展,体现了国家对农机工业给予的前所未有的重视……随着中央一系列扶持“三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必将为农机工业的发展创造一个美好的前景。

  高元恩说,预计到2015年,我国农机主要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制造水平将接近国际知名企业水平。农机工业总值超过2500亿元,比2010年增长25%。到那时,我国将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骨干企业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5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基本形成;出口贸易额达90亿美元,占全行业销售额的25%。

  “到2020年,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有望在2010年基础上增加50%,达到3000亿元,我国将步入世界农机制造业强国行列。”他充满信心地说。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2542-1.html

标签:农机 强国 转变 大国 制造 工业 中国

上一篇:2009年农机工业总产值将突破2000亿元
下一篇:从农业机械化迈向农机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