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中国农机研发具备一定实力
2009-10-23   来源:中国农机设备总网   

  领域介绍

  2008年是我国农机市场极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市场需求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农机产品梯度更新、新市场开放、出口贸易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表现出协调推进、多点开花、亮点纷呈的鲜明个性;另一方面,受原材料价格和用工成本上涨、国家信贷从紧、农机补贴资金到位滞后、以及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风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企业利润出现较大幅度滑坡。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农机行业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值和新产品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4.71%、34.16%和74.40%;我国内燃机行业这三大指标同比分别增长16.02%、15.31%和18.18%。

  人物简介

  蒋亦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机械化专家,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农业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与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

  核心提示

  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机生产经历了学习前苏联、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到自主开发的过程。在中小型机械设备上,中国现在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实力,并实现向第三世界出口。

  农垦系统占尽先机

  主持人:现在很多农村地区还在使用非常传统的工具,比如牛、马。

  蒋亦元:都是几千年以前用的东西,甚至现在偏僻的山区还是用这些。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几十年也有很大的进步。首先是学习苏联,在50年代引进了苏联的农业机械,在国营农场办拖拉机站,尤其像黑龙江省垦区面积大,人口少,机械化发挥了很大作用,无论从单产、种植面积的扩大、劳动力生产力的提高都起了很明显的作用,从主要的粮食作物来讲小麦最早实行全程机械化。

  主持人:这主要集中在北方是吗?

  蒋亦元:对。改革开放以前,农机跟农业相结合搞出来的适合机械化的一套耕作制度,像深松耕法、机械化的垄作栽培,将玉米、大豆的产量都提高到了相当好的水平。

  近些年来,尤其是90年代以后,农垦系统有突飞猛进的变化,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主持人:主要从那些地方引进新技术?

  蒋亦元:都从西方,像美国、欧洲的一些最先进的技术,比如动力拖拉机。正因为这些设备先进,最后的产量也明显的提高了,像大豆、玉米都可以达到历史上最高的水平,水稻的产量更加明显,有的可以达到亩产800公斤的水平,要跟以前比的话,是翻了一倍,以前也800斤就不错了,现在能够达到800公斤。

  有了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农业技术才能实现,没有机械,不可能大面积的应用这个技术。但是我们不仅仅是有技术就行了,国营农场的农垦系统一定要在体制上进行改革,因为土地还是家庭承包,如果大家都种的不一样,就没办法实现机械化。所以农垦系统就搞统分结合,就是说国家职工有土地经营权,但是在耕作栽培的时候就把他统一起来,统一安排,统一起来种什么,用什么种子,什么品种,用什么肥料,用什么化学药剂,怎么种,怎么施洒药剂,统统都统一进行。这样以来,产量就高了,比一家一户自己去经营要好得多。

  主持人:最先进的技术引进来之后,都是最先用在农垦系统里吗?

  蒋亦元:对,但是他们现在已经扩大到地方了,跟县里结合起来,县里面的一些地他们帮忙代耕,充分发挥机械的效率。黑龙江最近一两年决定参考农垦系统的办法,配备先进的动力机械,更大面积的采用这种先进技术,建立上百上千个作业区。

  农机设备与发达国家有差距

  主持人:刚才您说我们现在最先进的设备都是引进的,我们自己在设备研发这方面的情况怎么样?

  蒋亦元:我们这些年也有很大的发展,也是在参考和引进国外的技术基础上,搞了一些中型的机械,像玉米收割机,小麦联合收割机,这个数量就很大了,我们现在小麦在全国已经达到84%的机械收获了,播种也早就机械化了。水稻机械化的程度还比较低一些,有20%左右,在黑龙江省农垦系统是90%左右,全程机械化。

  主持人:我们的农机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怎么样?

  蒋亦元:我们现在中小型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这个档次要跟国外比,还是有一些距离。

  主持人:比如说跟美国比的话,差距有多大?

  蒋亦元:差别很大,还差多少年呢?笼统的讲还有十几年到二十几年的差距。不过我们的出口能力很强,一年100多亿美金的出口。

  主持人:出口到哪些地方?

  蒋亦元:第三世界,非洲、东南亚等这些国家。

  中小型设备出口第三世界

  主持人:我们的技术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算得上先进吗?

  蒋亦元:还是先进的,像发动机、柴油机、中小型的拖拉机,都有出口,种类也很多,出口贸易额相当可观,说明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实力。

  这些年小麦、水稻的收割机也有很快的增长,插秧机要慢一些,插秧机现在只有百分之十几的机械化水平,比较慢,但是现在的需求也是很大,以前还是主要靠引进国外的,尤其是日本的插秧机。现在,国内的一些自己研发的产品已经出来了,而且是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的,比如浙江理工大学赵匀教授(原浙江理工大学校长)搞的插秧机,有好几个型号,有的型号比日本还好。

  主持人:指的是其中一种插秧机的性能吗?

  蒋亦元:它的性能,当然现在还没有成功,还没有大批量生产,现在好多个厂家要它,还需要一个过程。

  部分设备性能超过日本

  主持人:还没有大规模投入使用?

  蒋亦元:对。但是其中“碧浪”型号的插秧机已经生产了560台,这是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

  赵匀教授做的一个手扶插秧机,性能比日本的还好,这种设备主要适用于山区、丘陵地区。我们国家山区面积很广,实现机械化很困难,机械的设计必须简单,不重,体型要小,否则在梯田里都没法转过来,赵匀教授研制的这种手扶插秧机就符合这些要求,用一个背篓就可以背到山地里去。

  手扶插秧机日本也有,但是日本的振动太厉害了,使用其来很累人,而且他们那种是没有动力的,机械的行走是靠人来推着走,再加上振动,人就更容易疲劳。我们自主研发的振动就很小。

  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

  主持人:西部山区省份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话,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蒋亦元:是,是有很大的问题。一个是山区,还有一个是中低产地区的改造。为了适应山区的自然条件,我们国家对机械设备进行了改造,小型化。

  同时,为了提高产量,还在中低产地区特别是干旱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它打破了传统要翻地的工作,现在提倡的都是不翻地,隔两三年松一下就行了。庄家收获以后,将秸秆粉碎了铺在地上,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

  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国家采用这种方法,都有明显的效果。在中国,保护性耕作推广的面积也不小,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农业技术和机械化都在不断改进,机械不是单纯为农业技术服务,农业有时候为了适应机械化,也要改进。彼此之间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主持人:在亚洲,日本是农业机械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中国有没有可能达到那样的水平?

  蒋亦元:他们有一些水田,是百分之百的机械化,技术确实很先进,但是成本很高。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已经探索到了一套自己的机械化道路,跨区作业是中国的一个特色。

  什么叫跨区作业呢?就是原来改革开放以后家庭承包都是小块的地,想机械化,农民又买不起机器,有机器的人他自己收完以后,就可以代别人去干,原来我在本地区干,现在可以去外省干,从这里面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

  主持人:这在北方好像很常见了?

  蒋亦元:对,这是非常有效的举措,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能推广得开。

  作为个体,你有机械,你一个人到南方去收,一直收到北方,这是个体的行为。但我们六个部委,农业部、交通部、公安部等等联合起来,调查清楚各产粮大省的机械数量、粮食种植面积、需要外面多少支援等等信息,然后制定计划进行机械调配,去帮助有需求的地方进行收割,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这就是跨区作业,是中国的特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干。跨区作业既提高了机械的使用效率,也分担了农户的收割压力,农户用不着每家每户都去买机器了。

  这就是我们自己根据国情摸索出来的道路,节省了资源,又快速的提高了机械化水平,这是世界公认的。美国也有,但是都是个人的行动,我们是组织起来行动,效率大大提高了。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2497-1.html

标签:农机 一定 实力 具备 研发 中国

上一篇:打捆机市场:发展前景及其走势
下一篇:今年秋季玉米机收跨区作业的特点和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