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最大农机使用省陷入“被倾销”
2010-07-14   来源:中国农机设备总网   

  在黑龙江农机战线工作了整整61个年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农业大学教授蒋亦元老先生,清楚地记得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专家援建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的情景。“这使得友谊农场成为当时国内机械化水平最高的一个单位。”其后1958年十万官兵开垦北大荒,农机化的需求极大地推动了黑龙江省农机制造业的蓬勃发展。

  同样是1958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在东北农业大学的一个教研组里诞生,之后慢慢独立出来。“研究人员研发的七铧犁,刚一问世就被国家调拨至各地,在东北三省拥有相当大的使用数量。”

  确实如此,黑龙江是全国农机应用和农机制造业发展最早、基础最好的省份。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即把黑龙江省作为发展农机制造业的重点省份,从前苏联引进了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及主要农具的制造技术,在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大中城市建立了一批大型农机制造企业,在全省各县和农场普遍建立了农具、配件制造和农机修造企业,逐步形成了较完善的农机工业体系。上世纪60至80年代,黑龙江省农机工业快速发展,80年代初达鼎盛时期,全国大型拖拉机制造厂之一--哈尔滨拖拉机厂,全国四大联合收割机厂之一--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全国最大的播种机厂--哈尔滨农机厂,全国最大的割晒机厂--佳木斯收获机械厂等一批大型企业灿若群星,举国闻名。随之佳木斯、哈尔滨农机配件厂,齐齐哈尔、绥化齿轮厂,富锦、甘南柴油机厂,勃利农机制造厂等一批农机产业的后起之秀崭露头角。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末,黑龙江省有大型骨干农机企业10余家,规模以上农机制造、修造企业300多家,各类企业总数近千家。主要产品有拖拉机、田间作业机具、谷物收割机、场上作业机械、种子加工成套设备、谷物干燥及仓储设备、水田机械等14大类,不仅有力促进了本省农机化发展,同时也为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蒋亦元回忆,当时黑龙江的农机制造共分为两大系列,一个是以机械局为主导的企业阵营,包括哈尔滨拖拉机厂,其生产的集柴拖拉机本应用于林业,但因与农业有着密切关系,很快推向全国;齐齐哈尔农业机械厂,该厂生产的五铧犁作为平作用的翻地犁质量相当不错,生产了很多年;佳木斯收获机厂建立于50年代前期,国内第一台仿苏联大型脱粒机即产生于此,后来成为国内联合收获机的主导企业;哈尔滨王岗农业机械厂,以生产播种机着名;还有哈尔滨拖拉机配件厂及主产耙的佳木斯北方机械厂和生产玉米收获机的赵光机械厂,在国内均举足轻重。“当时黑龙江是在对苏联农机的仿造中逐步改进、完善。”

  1958年后,各县均成立了农机修配厂,各乡都有自己的拖拉机站,对农机统一使用,统一修理。

  蒋亦元介绍,黑龙江省的农垦系统对农机利用率高,技术推广快,当时除了从匈牙利、罗马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进口机械外,农垦自己也有相当的制造农机零配件的能力,譬如拖拉机的变速箱、大的履带都可以自己生产。农垦系统的依兰收获机厂以生产联合收割机见长,白桦农业机械厂生产清选机械、烘干机等,在当时都颇具规模。

  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院长何堤指出,黑龙江省农机工业曾经辉煌一时。然而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黑龙江省许多农机企业由于受到计划经济时期遗留问题的牵制,以及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制约,纷纷倒闭、破产、转产,已有农机工业体系变得支离破碎。300多家中等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中,存留下来的60多家企业各自为战,产品在低水平上重复,企业效益普遍不好。黑龙江省的农机制造业在失去小型拖拉机及农具和农用运输车两次重大市场机遇后处于低谷。在全国排名也由前三名降至二十名左右。黑龙江省在成为全国最大的农机使用大省的同时,也成了省外农机产品最大的倾销地。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2263-1.html

标签:农机 陷入 使用 最大

上一篇:补贴资金规模加大 农机企业大幅扩张带来机会
下一篇:建设新农村 节能高效农机应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