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补齐机械化短板 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2010-08-04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我国是马铃薯种植和产量大国,尤其是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仅是解决当地农民温饱的粮袋子,更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钱袋子。然而,我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且主要集中在种、收两个环节。2009年马铃薯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为23.23%,其中耕整地机械化水平为39.17%、播种机械化水平为12.94%、收获机械化水平为12.27%。

  种植与加工的突破性发展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把发展马铃薯作为重要内容;2009年开始实行马铃薯良种补贴政策;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把马铃薯生产机具作为重点;“十五”、“十一五”两个五年计划科技项目重点支持马铃薯品种繁育、高产栽培和生产机械科研;国家财政支持农业部建设了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等,一系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了马铃薯产业与科技的快速发展。

  国家“十五”、“十一五”期间,研制开发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牵引式马铃薯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机具和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械,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进口产品,在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得到示范应用。这种马铃薯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机械能够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喷药、起垄、覆膜、镇压作业,实现了高度技术集成。其施肥技术,实现了种、肥分施。播种采用交叉取种,配以辅助的往复振动排种,确保马铃薯块均匀排入沟内,减少了漏播和重播。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械,可一次完成切沟、挖掘、输送分离、茎蔓清除、升运装车等作业。两侧圆盘刀切割土壤和杂草、自动随行导向限深挖掘,减轻挖掘阻力;输送带及抖动部件、两级除蔓机构去除马铃薯茎叶和杂草;挖掘铺条或直接装车。解决了马铃薯作物机械化收获中存在的挖掘阻力大、分离不清等关键技术难题。技术的研制成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大型喷灌机械在内蒙等大面积种植区推广应用速度较快。

  同时,我国马铃薯加工技术与装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宗加工制品装备极大地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马铃薯淀粉加工方面,突破了全旋流工作站、刨丝机械两大技术,成套生产能力、淀粉得率达到进口设备的先进水平;可用于变性淀粉、雪花全粉生产的大型滚筒干燥机系列装备替代了进口;蒸汽去皮机械、水力切条机械、低剪切制泥设备性能达到国外先进水平,提高了成品出品率,形成的马铃薯薯条成套设备、全粉加工成套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依赖进口薯条、不能工业化生产全粉的历史。加工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成功,结束了工业化成套装备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局面,带动了我国马铃薯加工量达到总产量的10%左右。

  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我国马铃薯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仍然很低,增速程度极不平衡。大多数地区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人工生产方式,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高。主要原因一是马铃薯种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购置能力受到限制;各地土壤条件不同,机械适应性不能全覆盖;云、贵等南方区域、以及山西、陕西、甘肃等黄土高原,地块较小,缺乏小型实用机具;各地种植准求要求高产农艺,存在差异,机械化生产装备与农艺结合不足。结果是马铃薯种植得不到标准化机械作业保障,单产提高难度加大,总产量波动变化明显。

  原料基地建设薄弱,生产过程和原料标准化程度影响综合效益。我国马铃薯的种植大部分是以散户种植为主,以农场、基地等规模种植面积不到1%。与国外相比,无法保障原料品质的标准性,带来的是加工制品产出率和品质差异较大,鲜薯市场价值较低。建成了与其相适应、以市场销售需要相吻合的规模化基地,但是由于资金问题,配套的生产机械,造成原料标准程度差异仍较大。

  突破瓶颈

  农机研发与马铃薯种植农艺相结合,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实践中为了满足特定马铃薯高产农艺而研制的机械过于复杂、制造难度过大,价格偏高,使用繁琐,起不到代替人工的基本功能。从事农艺研究的农学专家在研究栽培技术时适当考虑农机作业的难度和实现的可能性。

  重点突破马铃薯种与收两大关键环节机械。马铃薯种植与收获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用工最多的环节,大约占总用工量的70%。在种植机方面,为了适合马铃薯种植农艺,应对种植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集成,如播种、施肥、喷药、滴灌管铺设、覆膜、镇压等,这样就减少了机器进地次数,降低了能耗,提高了功效。在马铃薯收获机方面如何降低挖掘能耗、减少漏挖以及薯块损伤是急需要突破的方向;注意力同时也要放在山区丘陵地带的小型实用机械上。

  鼓励建立马铃薯产业发展园区。借鉴已经建立的各类园区的经验,在典型主产区率先进行产业园区的建设试点,要以加工的规模企业为主体,相对集中建立循环加工企业群,统一完善加工废渣、废液集中治理的设施建设和制度,规划配套标准化的种质繁育基地、规模化栽培基地、机械化生产机具等,形成以综合加工为龙头带动种质繁育、栽培的完整产业链生产模式。

  加大政府和政策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从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马铃薯加工产业的支持力度。种植直补、购机补贴等政策和资金向马铃薯产业再倾斜,国家科技项目等向解决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2245-1.html

标签:农机 产业 做大做强

上一篇:我国农机购置的政府补贴与市场运作
下一篇:合作社改变农机方式 能否撑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