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关注已经引发的确定性变化 对华北干旱问题的几点提示
2011-02-11   来源:国信证券   

  评论:

  近期,华北干旱情况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干旱--减产--涨价--通胀传导”的基本逻辑主线清晰明了,需要持续跟踪。本报告希望做的事情是把围绕干旱的问题细化,提示以下几点:1、市场表现出担心,但实际上不需太担心的几个问题;2、对未来形势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几个问题;3、因为前期干旱已经引发的确定性变化,这些变化不因未来旱情的加重或减轻而改变;4、气候变化促使加大农业投入成为长期命题。

  市场表现出担心,但实际上不需太担心的几个问题

  (1)不需太担心的问题首先是小麦的绝对短缺。我国小麦库存消费比高达40%多,高出全球库存约15个百分点,而30年来中国小麦最严重年份减产率为12.5%,极端减产数量仅是库存数量的一小部分。必须认识到,小麦是与稻谷并重的国家两大重点常规收储品种,国家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已对小麦供应设计了极为充分的保障制度。而我国幅员辽阔,12.5%的减产率已然非常极端,在全国这一减产率下,一些省份的减产可能达到20-30%的触目惊心程度。

  (2)小麦价格超过20%暴涨的可能性不大。在所有农作物中,我国稻谷、小麦依托超高的国家库存,价格受到了最大力度的干预:1)市场涨价时国家轮出库存平抑价格;2)跌价时以最低保护价敞开收购。因此,在价格层面,既要看到小麦价格因主产区河南、山东的干旱而有一定的上涨,又要看到小麦关乎粮食安全,国家储备轮出将有力限制麦价涨幅。2010年,国际麦价因俄罗斯等地灾害全年上涨近45%,但国内麦价仅涨5.1%;2007年,全球麦价同因减产而上涨88%,而国内也仅涨6%.两次背离的原因均在于国家收储的特殊市场安排。

  (3)在总体担忧之外必须看到另一点积极因素在于,旱区农民应对干旱的自救能力。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农机普及以及抗旱组织能力的提高,相等程度的旱情引致的最终灾情严重程度在降低。来自全国防总的数据称,全国3.4亿亩小麦播种面积中,8成以上具有浇灌设备。重点旱区山东、河南近年来的水泵、农用发电机拥有量也一直在稳步提升,并也于近期加紧相关设备的安排与调度。

  对未来形势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几个问题

  我们提出以上三个积极因素,主要是想更加准确、完整地分析干旱的作用机理,而非简单地表达对总体形势的乐观。我们认为,虽然小麦绝对短缺和麦价暴涨等情况不需过多担忧,但有另外几个问题对未来形势的发展更为关键:(1)春后二三月份的降水量;(2)旱情影响向其他农作物的蔓延;(3)灾情对通胀预期的影响。

  (1)开春2至3月份的降水量对冬小麦的生长更为关键。这一时期是冬小麦的返青、拔节阶段,降水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产量。在重点回顾了历史上我国小麦连续几年减产的年份(1999-2003)之后,我们发现这些年份除了在入冬前的11月及12月的降水量明显偏少以外,开春后的2、3月的降水量低于往年正常水平也是重要原因。

  目前华北地区已经干旱近百天,小麦无雪被越冬御寒,生长已然受到一定影响。“返青水”又无法依靠雪被融化,开春以后的二三月份如果仍缺乏有效降水过程,持续春旱,则全年产量受影响将会更加严重。

  (2)旱情的影响向其他作物的蔓延也需要保持高度关注。除了小麦以外,山东、河南两省的油料、水果、棉花、玉米、蔬菜分别占全国28%、24%、23%、22%、19%(蔬菜为播种面积占比,其他为产量),开春以后,部分作物播种及生长将陆续迎来降水的关键期,届时降水量对这些作物的产量也至关重要。如蔬菜,其种植过程较短,轮作全年,全程需水,因“南冻北旱”,近期蔬菜价格持续走高,周环比6%以上,从结构上看,现在南冻因素要大于北旱,因冬天南方蔬菜产量占比超过80%,开春之后,北方的蔬菜产量占比提升,届时的北方旱灾对于全国菜价的影响力度会加大。

  更为重要的是,其他农产品价格市场化程度高,其波动对产量的敏感性更强;出于市场化成本收益考虑,这些产品的库存量也远远不及稻谷、小麦。产量一旦受影响,价格反映相当剧烈,并且可能出现一定的供给不足。

  由此,若是基于通胀发展来考虑干旱的影响,其他作物最终的受灾情况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稻谷、小麦更为关键。

  (3)灾情将加剧通胀预期,提高总体农产价格对产量波动的敏感性

  干旱还将绕开“小麦减产--麦价上涨--通胀传导”环节,直接于干旱发生之时就开始冲击总体通胀预期。通胀预期长期以来是通胀事实的良好先行指标,这表示通胀预期存在较强的自我实现机制。由于货币超发效应逐渐扩散,数据上,中国通胀预期指标--PMI购进价格指数、央行储户调查中的“未来物价预期指数”持续高企,当前我国通胀预期压力已然非常明显,此次干旱无疑在火上浇油。

  通胀预期提高的后果是“强化各种产品价格对产量的敏感程度”.这一点非常关键,我们在考察通胀预期较强、较弱年份的农产品横截面数据时发现,作物产量与价格的关系较为复杂,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现一种条件概型:没有通胀预期大背景,则减产不一定涨价,如02、09年多种农产品产量与价格的横截面数据所显示的情形;有通胀预期大背景,则农产品减产程度与涨价幅度关系明确,取07年、10年多种农产品产量与价格的横截面数据,可以清楚看出这一点。

  以上差别,清楚地反映了产量变化向价格变化传导时通胀预期的催化作用。

  关注严重干旱已经引发的确定性变化

  在完整把握未来干旱作用机理之外,另一个需要思考的层面是,去年至今的旱情已引发了一些确定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因未来旱情的加重或者减轻而改变。

  (1)首先是加大水利投资。我们的历史数据研究表明,干旱引发的灾情总体上都会促使国家提高对水利管理投资的速度和比重,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跨流域调水工程也将更快推进。

  我们非常认同国信建筑小组的研究发现:“受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我国水资源分布时空分布不均匀,从我国水资源的地理分布看,明显呈现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征,从时间分布上,也明显体现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我国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4%,而耕地占全国的59.2%,但是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4.7%,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747立方米,而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的50.6%,耕地占全要的35.2%,但是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80.4%,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480立方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客观上导致了我国水旱灾害频发,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只能也必须通过大兴水利解决水资源的分配问题。”

  “从学术界实证研究的结果看,水利投资与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成反比”,“全国31个省市1978年以来……水利投资增长较快的大多数省份,如天津、上海、湖北、广西、西藏、新疆,农业水灾、旱灾受灾率和成灾率也相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水利投资的增长对水旱灾害的防御和治理整体上具有良好的效果。”

  我们认为,此次干旱更加凸显今年1号文件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相关决策的正确性与迫切性。加大水利投资,不因未来旱情的缓解或加重而改变。

  (2)农用机械及化肥农药需求也将增加。与抗旱密切相关的两种农业机械是农用水泵和喷灌机械。分别对比山东、河南的数据可以发现,11月至次年1月的平均降水量和该省次年相关农业机械拥有量有密切关系,降水量较少的年份,农用水泵和喷灌机械的拥有量一般呈现更大增幅。

  另外,干旱后补种,相关小麦种子需求将增加;干旱后为补先天不足,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化肥需求量会增加;小麦补种的播种期到来,防治病虫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有如近期确定的国家水利大建设,未来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重心将从“抗灾”转向“防灾备灾”,多种必需农用设备和物资的市场规模将随之进一步增长。

  气候变化促使加大农业投入成为长期命题

  纵观过去几年,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现。这次旱情再次提醒我们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持高度关注。

  气温上升、海平面升高、积雪面积减少是气候变化三个最为突出的表现。科学观测的结果表明,许多自然系统正在受到区域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升高的影响。这些特征在我国近20年来也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我国大部分地区全年平均气温均有较为显着的上升,近20年来温度趋势值上升超过了0.5℃,某些城市气温起伏的程度也很大。根据气象部门测算的结果,这一趋势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还将持续下去。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有显着的提高。一些研究结果显示,近50年来,西北东部、华北大部和东北南部干旱面积呈增加趋势,长江中下游流域和东南丘陵地区夏季暴雨日数增多,西北地区发生强降水事件的频率也有所增加。

  根据农大教授林而达等人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环境问题对策与关键支撑技术研究”中的估计,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会下降5%-10%.到21世纪后半期,中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

  我们认为,今后20-50年,农业生产将持续处于“气候变化严重冲击与人类采取措施对撼冲击”的关键时期,气候变化将威胁长期的粮食安全,而人类努力推动科技进步、加大各类农业配套设施的投入也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命题。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2030-1.html

标签:农机 华北 问题 提示 变化 确定 已经 引发 的确 关注

上一篇:2011年冬小麦抗旱促春管技术方案
下一篇:三方发力推进低碳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