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改革创新优化装备加强农机管理标准化
2011-05-12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三河种马场2007年被列入全国100个农机化示范区之一。经过四年来建设,农机装备结构得到了优化,总结出一些适应本地区现代农机发展的经验。三河种马场示范区现有耕地53万亩,农机总动力2.15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9.9%。2010年,淘汰陈旧机械51台?件?,完成机械更新118台?件?,动力机械与配套机具比列为1:3.9。示范区从耕、种、收环节机械化拓展到了运输、田间管理、场院粮食处理等环节机械化,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

  1、从思想转变到行为转变

  近几年,示范区气候环境逐渐恶化,灾害频发,干旱、高温、大风、冰雹时刻威胁着农业生产,稍有不慎,一年的辛苦劳作就会被自然灾害夺走。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严峻的生产事态,示范区干部职工认识到只有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走改革创新之路。从每个作业工序上着手实施有利于减灾避灾农业生产措施。坚持农机新技术、农机农艺相结合,实施优质良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为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1.1农艺新技术革新

  2010年,示范区顺利完成高产创建、高产攻关项目,使模式化种植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通过高产创建、高产攻关项目辐射,使示范区种植模式得到整体提升,保证示范区粮油高产稳产。其中完成油菜高产创建1.16万亩,单产522斤;小麦高产攻关2万亩,单产1054斤。

  1.2农机技术革新

  2010年,针对高温干旱气候对处于生长期的油菜造成植株水分散失的严重影响,示范区重点推广了油菜茬地中耕技术、施药施肥分开技术和油菜大水分收获技术。

  油菜茬地中耕技术:示范区自主研制油菜茬地中耕机32台,对示范区油菜全部进行中耕。解决了油菜茬地难中耕的田间管理难题。

  油菜茬地中耕机技术作业中主要体现为:

  ① 工作效率高,每天工作量100-120亩。

  ② 主要工作机构灵活,机械性能稳定,故障率低,伤苗损失少。

  ③ 增加作业深度覆土效果更加理想。同未中耕地块相比亩增产8%,每亩增加效益38元。与传统中耕机相比亩增产3%,每亩增加效益16.2元(2009年试验结果)。

  药、肥分施技术:示范区喷药和追肥分开实施,对全示范区油菜进行两遍追施叶面肥,使肥料得到充分吸收,增强肥效,保证油菜生长所需,缩短油菜生长周期。图片展示

  油菜大水分收获技术:近几年,在收获时期经常出现阴雨天气,影响了作物正常收获 。针对这种现象示范区在海拉尔垦区首先应用推广了油菜大水分收获技术。该技术是保证油菜高产、优质、低损失的先进收获技术。油菜含水量为35-40%进行适时割晒,在含水量18-20%时进行拾禾油菜,运回场院后立即清选除糠,再把油菜净粒送入烘干塔进行烘干,当水分降至8%时建囤储存。此大水分收获技术与粮油烘干技术相配套结合,完成收获烘干工序,减少了发生油菜收获损失。

  2、大幅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2010年,示范区以更新大功率拖拉机与配套农具为主,加快农机更新换代步伐。全年投入2659.6万元进行农机更新,其中中央财政购机补贴资金362.7万元,新增各类农业机械118台?件?。由于购置了大量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机械,很大程度提高和优化了示范区农机装备结构水平。

  3、示范区适应丘陵山地作业机械有新发展

  2010年,示范区新增大型履带式1202拖拉机19台,配套农具30台?件?,迪尔1076联合收割机15台,进口纽荷兰7070型联合收割机3台、加拿大麦可当m100型自走式割晒机2台。在示范区山地较多的第一、三、四、五、六生产队分别进行了大马力机车机具配套试验和示范,取得了初步成效。经过经验总结,初步计划在2012年购进牵引免耕播种机转弯、倒车灵活方便的大马力轮式拖拉机替代履带式拖拉机完成播种工作。

  4、农机标准化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促进示范区农机标准化管理水平上新台阶,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一是经常利用会议、培训等各种方式,宣传农机管理标准化在垦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让农机职工懂得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应做好机械管、护、养、修各个环节,才能实现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二是深入开展农机标准化管理评比、达标等创新活动。农场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对春检、夏检、秋检等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三是强化农机队伍的技术培训,每年举办3-5次专业技术培训班,在农机正确保养维修和操作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5、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成效显着

  示范区根据本地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和生产实践,进行了种植作物品种优化布局和农机新技术的改革创新,着重推广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并对自主研发机具推广应用。设计了适合本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工艺。深松整地、秸杆粉碎抛撒覆盖、免耕播种、机械化学除草四种大型机械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了作物保护性耕作种植全过程机械化,2010年实施保护性耕作 26.9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63.5%。 2009年,示范区完成了车载 slite-“gps”卫星导航仪的田间喷药辅助导航试验及全区应用, 该推广成果获得海拉尔农垦科技成果二等奖,在全垦区得到推广。

  slite?“gps”装置在田间管理工作中,主要体现为:

  ①行距可以任意设置,也可以进行选行导航。地势较复杂的地块,此功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减少了重喷漏喷现象发生,减少药液的损失。

  ②此“gps”能进行面积的测定,可以对作业的地块进行测量,得到确切的数据,为各项作业指标的对比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③此“gps”对存储点具有记忆功能,作业时可以对任意点进行存储记忆,引导驾驶员作业,保证了作业质量 。

  同年,示范区完成了迪尔4720自走式喷药机的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田间喷药作业的试验,使田间管理工作实现了标准化、精准化。该成果获得海拉尔农垦科技成果二等奖。

  迪尔4720自走式喷药机在田间管理工作中,主要体现为:

  ①喷幅宽?27.4米?,轮辐窄对田间压痕少。

  ②配备卫星导航和自动驾驶装置,精确度高、直线导航误差小(7cm范围内?,作业质量高。

  ③工作效率高,此喷药机最高时速可达15千米/小时,有效的控制了虫灾、病害、草情的延续。

  自主研制开发机具应用技术:2010年示范区标准化管理油菜中耕、机械追肥技术,使中耕、机械追肥作业高质量一次完成。

  6、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显着增强

  示范区充分发挥土地连片、集约化生产优势,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成绩。对周边地区农机服务、科技推广、技术培训等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使农牧业职工增强了科技致富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消极呆滞盲目生产的局面。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1924-1.html

标签:农机 管理 标准化 加强 装备 创新 优化 改革

上一篇:大米机械:走向精深加工综合利用
下一篇:大力推广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