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浅谈玉米种植行距对机收机播的影响
2011-06-02   来源:中国农机推广网   

  玉米是我国种植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全国31个省区市都有种植,年种植面积近3000万公顷,年产量1600多亿公斤, 2010年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8%和粮食总产量的31%,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重要地位。玉米作为重要的传统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其用途已渗透到我国工农业的各个方面,玉米生产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长期战略目标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公布施行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购置、使用玉米生产机械的积极性高涨,玉米耕整地、种植和田间管理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机具问题基本解决,机播水平达到64%。但是玉米收获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较慢,2010年底,全国玉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4.71万台,机收面积达4753万亩,机收水平为10.6%,基本上以人工为主,是玉米生产机械化乃至粮食生产机械化中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面对我国玉米收获机发展缓慢的现状,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加大了科研和推广的力度。影响玉米收获机械推广的因素很多,其中农艺、农机不适应问题,已成为影响因素的重要一环。一些地区的农户按照个人经验在田间点种玉米,其行距与玉米收获机械作业要求不完全一致,有些地区虽机播率较高,但是玉米播种机行距不统一, 且地块大小不均,操作玉米播种机时无法实现行距绝对的统一,给玉米收获机的使用带来了困难。因此,开发和研制不对行玉米收获机,提高玉米收获机的跨区域作业能力已成为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1. 我国玉米种植行距现状

  虽然玉米收获机现在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行距适应性依然是阻碍玉米收获机的主要因素,提高玉米收获机的行距适应性是玉米收获机急待解决的问题。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业机械与农艺的适应问题,即玉米收获机与玉米种植行距的适应问题;二是农业机械与农业机械的适应问题,即玉米收获机与玉米播种机的适应问题。

  我国目前的玉米收获机实际上是一种以摘穗为主的收获方式,这种收获方式与小麦、水稻的“收割喂入”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玉米收获机是对行收获,玉米种植的行距必须与机械行距对应,玉米收获机组才能正常作业。当前推广的玉米收获机设计行距大多在600mm左右。我国各地玉米种植方式多种多样,有平作、垄作、套作等,而且各地玉米种植的行距差异也很大,一般在200~700mm之间,甚至有很多种植行距超过这个范围,行距的不规范,给玉米机械化收获带来致命的阻碍。根据天津市农机信息中心《城郊农机实用科技》编辑部对22种玉米播种机的技术规格统计数据,行距在450-700mm的有21种,450mm以下的有10种,超过700mm的有1种。有些地区,如新疆等,还采用大、小行种植方法,如200/600mm,造成玉米收获机行距无法确定。在河南省,全省约80%的玉米实行套种,由于人工作业,采用的是大小垅方式,玉米的种植行距大小不一,种植行距分布在200-800mm区域内,另外,实行大小行套种的玉米,最小行距却只有250mm;在江苏省,玉米种植地块较小,播种行距一般在400-600mm之间,并有套种方式;在山东省玉米生产的显着特点是实行与小麦轮作的一年两作的种植模式,玉米种植行距一般在600~700mm, 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较高,由于积温的差异和复种的需要,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要求比一熟地区迫切,这也决定了收获机械的设计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同,同国内其余一些地区也不尽一致,山东省的玉米生产规模小,户均玉米种植面积仅0.12hm2左右,形不成生产规模效益,种植模式不统一,有套种、垄作、畦作和免耕播种等多种方式。

  2. 种植行距对机械化收获的影响

  种植行距的差异性对于对行作业的玉米收获机的作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大多数国产玉米收获机基本上都是固定行距的,难以适应不同行距种植方式。如何解决对行问题,即行距适应性问题,这既是我国玉米收获机发展的一个技术难点,也是直接影响玉米收获机能否进行社会化收获的难点,解决这一问题是目前玉米收获机设计开发的关键。采用对行收获的玉米收获机确定一个合理的行距十分重要,对此,必须从农艺理论来分析各地区合理的行距,使玉米收获机行距的确定有科学的依据,而不是单纯追随地方的种植习惯,比如在华北地区,现在所采用的玉米品种一般每亩地为4500-5500株,以每666. 7m25000株为例,采用行距700mm时株距为190mm,行距与株距比为2:7。显然行/株距比例失调,行间利用率太低。如北京地区采用700mm的行距是为了适应前苏联6行玉米收获机的需要,并不是农艺要求。当行距为400mm时株距为220mm,行距与株距比为1.2,近似于方形点播,行间利用率高。但在玉米生长后期,不利根部通风透光。如果采用行距为550mm时,株距为240mm,行距株距比为2.2,这样就可以有利于使用机械进行中耕、施肥、打药,更有利于机械收获,所以对行收获机的行距选择在500-600mm范围比较合理。

  3. 种植行距对机械化播种的影响

  由于对行收获方式的存在,播种机的行数也影响玉米的机械化收获。除单行玉米收获机外,多行玉米收获机都面临播种行数与收获行数相匹配的问题。可播玉米的播种机,从1行到10行以上的机型均有,目前播种机主要是2、3、4和6行机型,而现有玉米收获机中2、3行机型较多。对2、3行玉米收获机都适宜的播种机行数是6行、12行等,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尤其是黄淮海地区应用很少。2行玉米收获机可适应2、4、6行的玉米播种机,却不能适应3行的播种机;3行的玉米收获机能适应3、6行的播种机,却不能适应2、4行的播种机。

  在广泛的范围内解决播种行数与收获行数相匹配的问题只有一种途径,就是采取玉米种植行距均匀分布。在局部范围内,如一个农场、一个小区域内可以依靠常年稳定的播种机一次性播种行数来选择玉米联合收获机,也可以反过来,以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行数来确定播种机的一次播种行数。即2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对2、4、6行播种机,3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对3、6、12行播种机。

  因此,设计研制能够适应各种种植行距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从技术上解决行距适应性问题,是解决制约我国玉米收获机发展的关键技术。

  虽然近年来开发出了不对行的玉米机,但只是加长喂入口、提高割台高度和牺牲作业速度来提高行距适应性,其不对行收获适应性的技术难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在山东作业效果很好的机器,到了东北、西北就不能适应。从技术角度来看,要进一步加速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进程和跨区机收的进行,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不对行收获适应性的技术难题。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1863-1.html

标签:农机 机播 的影响 机收 行距 种植

上一篇:油价上涨对三夏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下一篇:今年小麦跨区机收机具供应充足作业秩序良好价格未现大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