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区域水稻种植机械化实现之痛
2011-10-30   来源:江苏省水稻与旱地栽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作者:吴亦鹏)   

  题目中的“痛”,取自《痛并快乐着》。

  近日在湖南出差,多次与业内人士讨论作为中国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湘江大地的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与比例远远落后于国内的先进省份,而原因是多方面的。

  潇湘平原与广东接壤,外出务工较为普遍,长期存在散户式的个体经营水稻种植方式,其比较效益明显低于外出务工。

  农民的经济实力面对较为昂贵的机器是捉襟见肘,靠农民自动自发提高机械化种植水平,其路漫漫兮!一台高速插秧机扣除补贴后仍然高达六七万元,是农户年纯收入的数倍。

  政府推广部门的“明规则”是用机具的数量计算作业面积统计机械化育插秧比例。但是,大量存在的“纯补贴机具”,其单机作业面积多为二位数,远低于200~300亩的理论单机作业面积。所谓“纯补贴机具”是农机补贴时代特有的产物,农民不出钱或者出很少的钱而获得的机具。如用补贴换取的是低价位的机械,企业往往不承担售前与售后的技术服务,这类机具的使用效率更是大打折扣。

  在常德鼎城区金鼎农机专业合作社走访时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合作社2010年3月成立,从最初的27人扩大到现在的57人,成为常德地区重要的水稻种植专业农机合作社。社长陈国教是湖南私人购买插秧机的第一人,那台2005版“富来威”插秧机仍在正常工作,现在的50多台插秧机按三季稻综合计算每台作业面积均在300亩左右。无论是机手还是农民或者是政府关心的机插秧的面积都得到了“共赢”。

  在橘子洲头,我写下了促进区域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几个不成熟的建议:

  支持农机制造企业与合作社深度合作。深度合作是指企业在合作社“团购机具”的基础上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售前服务、售后保养等。有条件的大型企业还可以为合作社提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完整解决方案。

  创新农机补贴思路。改变目前的补贴方式,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资金补贴给真正的使用者。根据作业面积给付补贴资金,对于成立合作社的可以累加补贴;关注过程更重视结果,根据农户的粮食销售量决定补贴额。改革单一的“农机购置补贴”为机具购置与育苗(秧)累加补贴。一方面防止机具的流失,另一方面通过育苗补贴解决机械化育插秧推广的瓶颈――育苗;对于各地(县乡)带头使用新技术的农民给予技术示范补贴,从而带动新技术的推广使用。

  借鉴“服务外包”理念,分析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瓶颈,借力发展。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人机苗田水5个关键环节,缺一不可!“人员培训、机具维护与保养、育苗指导”等工作依靠经费有限的农机推广系统难以为继,可以考虑外包给有一定实力的经销商、农机制造企业。用市场换取推广绩效,引导企业变“无序的价格”竞争为有序的“增值服务”比拼。农机管理部门可将水稻产区分成若干小区域,公开招标或者协商,以企业(包括经销商)为主体开展“人员培训、机具维护与保养、育苗指导”等技术服务工作,确保技术推广的成功。

  这几年的农机政策基本上是“终端需求引导”,给农民适度的购机补贴就是一例,很少注意到农机企业是农机创新的主体。尽管有“促进农业机械化与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但是真正独立存在的农机企业独享的政策倾向极少!政府可以在科技政策、财税政策等方面促进农机制造企业开发出更多的新产品,同时通过政府支助构建覆盖全国粮食产区(县乡)的农机经销网点同样尤为必要。

  刊《农机市场》 2011年第8期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1579-1.html

标签:农机 实现 种植 区域

上一篇:农机行业准入,你动了谁的奶酪?
下一篇:农机、手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