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专家纵论辽宁农产品加工业战略
2011-12-19   来源:辽宁日报   

  最近,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辽宁省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推进小组办公室共同举办了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论坛,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对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了精当的评价,对今后的发展作了多角度、全方位探讨,现摘要发表。

  孙轶(辽宁省农委党组副书记、农委副主任):加速战略性突破 着眼新形势推进

  经过全省上下多年的不懈努力,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今年前3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662.7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已跃居全省工业第2位,占全省经济总量10%。这是实施振兴战略以来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变化,伴随这一变化还呈现出4个重要特点:一批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品牌涌现出来,建设了一批高密集度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取得重要进步,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增强。

  我们既要看到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生战略性变化的成就来之不易;又应在成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分析面临的形势。

  从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看,一是世界经济全球化、食品消费多样化和加工农产品需求持续增长趋势不可逆转。二是宏观政策导向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三是产业自身优势为发展带来潜在动力。四是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优势明显、对资本的承载能力巨大。五是国内投资呈现出由南向北的涌动趋势。六是我省具有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资源优势、能力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

  从不利因素和面临挑战看,一是农产品出口竞争加剧,二是国内外加工企业对我省企业的冲击加剧,三是各种生产要素和环保约束加剧,四是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在战略性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5000亿元,比2010年增长2倍左右。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比2010年增长1.6倍,增加值在4大产业中力争接近或超过装备制造业。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应采取6项主要措施:

  全面落实大项目建设,拉动农产品加工业。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对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实行比例补助的优惠政策。保证已开工项目3年内投资到位,完成建设,投入运营。争取到2015年,以大项目为主,大中小并举的新项目投资额达到1000亿元,形成新的更大生产力,拉动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和超百亿元的大型加工企业,提升行业集中度。以农产品加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培育玉米、稻米、乳品、生猪、牛羊、肉禽、果蔬、水产、药材、酒类、服装、饲料、家具等加工产业集群,通过延长和扩展产业链条,整合相关企业及上下游产品,推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发展优势加工产业带。积极推进同行业加工企业间的联合、并购、重组、参股、上市、连锁、集团化、跨地区运作,培育一些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航母、旗舰,提升行业和企业规模、水平及带动能力。

  有效开展行业整合和对接活动,规范和拓展行业发展。对大豆油脂、生猪、肉牛、乳品、稻米等加工能力过剩、存在恶性竞争的行业,积极推进和鼓励行业整合、企业兼并和加工重组,提高发展质量。大力开展银企、科企、商企、农企等对接活动,拓宽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空间和渠道,为企业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更广的平台。

  积极帮助和扶持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市融资,为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条件。进一步做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上市融资培训工作,积极协调各市、省直有关职能部门,促进重点龙头企业在深交所、上交所和境外证交所上市,引导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对上市企业给予奖励。通过上市融资、证券融资、国内外融资,为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做大做强拓宽资金渠道,创造借力条件。

  促进科技创新,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科技创新机构、科技示范基地的辐射示范作用,开展校企、科企合作,推动产学研联合,培育和构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整合科技资源,推进科研中试基地建设,强化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要在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引进、集成和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通过科技创新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提高,附加值增加增大,产业链延长延伸,整个产业发展壮大。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针对加工企业和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积极开展政策、信息、推介和对接等服务,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要充分利用“国家农产品加工信息网”和“辽宁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信息网”等网络平台开展多方面、全方位、宽领域的服务。以全面、及时、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促进辽宁农产品加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甘士明(中国休闲农业协会会长):选准提升辽宁农产品加工业的六大方向

  辽宁选择把农产品加工这个产业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突破口,是着眼于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的非常明智的抉择。

  辽宁农产品加工产业取得战略性突破后,到底从哪些方面进行提升?我的体会是要聚焦六个方面:

  一是要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装备水平。农产品加工装备要考虑选择成熟度比较高的产品。像稻米加工、水产养殖加工、畜产品和乳制品的加工要以德国装备水平为参照系。要提高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在加工品制造过程中尽量减少人工的控制,要把程序控制与数字控制放在改造和引进的主要方面。要考虑到装备的配套性和预储装备,以及设备的维修与保养,配套服务、连接服务等一系列问题。 二是要提升原料的品质水平。一定要建立加工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根据加工企业对产品的需求,来决定对原料的选择。乳制品行业出现三聚氰氨事件,根本原因就是原料出了问题。相关联的是原料生产的标准化问题,一定要按照企业形成的标准、形成的内容和程序来组织生产,要按照标准去设计。设计原料基地一定要科学,要把握好原料的整个相关环节。

  三是要提升加工产品的安全水平。我们生产的产品很大一部分是食品,是关系人的生命的产业,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建立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要对从进厂到出厂的每个环节都要检测到位。要建立产品的可回收制度,即原料产品进厂的可回收和产品出厂、产品销售的可回收。要保持产品的稳定性,要遵循产品生产工艺和产品生产流程组织生产,不能随意改变工艺和流程。要注重产品的包装和运输环节。

  四是要提升产业的集成加工水平。集成加工水平提高标志着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也标志着产业附加值的提高。要做到原料产品的循环应用,延长产品的附加值。要把食品技术应用到产业开发当中,这可以对产品进行有效的分流和提取,吉林搞玉米加工的同时,就开发了一个化妆品,还用40%的玉米材料,制成了T恤衫。

  五是要提升产业集聚水平。产业集聚要分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要形成加工产业链,做到技术研发、产品物流、产品销售共享。二是加工区尽量向原料产区集聚,尽量不要做远距离运输。

  六是要提升品牌。品牌培育一定要考虑质量,要学会培育高端品牌,品牌产品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要学会为产品做宣传,只有宣传到位,才能被市场和大众认知。许多明星是靠宣传出来的,高端的产品也一样。

  要加强产业之间的联合。现在的国际竞争是联合竞争,是优势互补的竞争,是集团化的竞争,一个单独的企业是竞争不了的。我们很多组织就是发挥不了产业融合的作用。要发挥产业带动性,辽宁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化工作部门是结合在一起的,这很好,有利于统筹开展工作。一定要把产业带动起来,带动基地,带动农户,带动市场,带动整个农村建设。现在企业不是独立的,要把社会影响力发挥出来,真正做到是有影响力的企业。要突出产业带动性。要突出产品营销,开设营销窗口,搞商会代理,网上营销和直销,都是很好的形式。

  朱明(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辽宁农产品产地加工大有可为

  辽宁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这么快,这么好,很受启发。我个人认为:辽宁农产品加工业今后做到又好又快发展、更上一层楼,要重视产地加工,要挖掘加工潜力。

  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跟一般产品是不同的,特别容易损耗,容易腐烂,容易变质,所以加工应当尽量靠近产地,国外就是这样。这样有很多好处:一是它的原料得到保证,品质持续供应,损失可以更小。二是可以有效解决农民卖难问题,真正起到“龙头”的作用,反过来也支撑这个产业的发展。三是能够大量地吸收农民就业。四是有效地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同时在发展低碳农业方面有很大的好处。

  关于我国大宗农产品产地加工的现状:

  小麦加工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江苏、山东。这4个省的面粉产量占了全国的63%。所以面粉的主产区在这几个地方。稻谷基本上都实现了产地加工,包括辽宁盘锦的大米加工。玉米主要以饲料的消费为主体,占了将近65%。饲料加工以前是在广东、湖南、江苏、广西这些地方,这几年粮食主产区、特别是东北三省大力促进粮食饲料的转化,应该说发展非常快。辽宁现在饲料加工也是一个主要的产业。

  油脂加工。现在全国面临的情况都是加工能力过剩。这个也与我们国家的食用油的供应现状相关,我国现在地产油料加工已经不到40%了。

  蔬菜加工主要是出口,包括冷冻的、脱水的、腌制的、罐头的,还有新开发的蔬菜汁等产品。蔬菜加工主要在山东、江苏、福建、广东,腌制蔬菜在山东、辽宁和四川较为集中,脱水蔬菜在宁夏、甘肃这些地方发展非常快。

  畜产品加工主要就是屠宰,基本是在产地加工的。水产品主要还是冷冻冰鲜产地的初加工为主体,总加工量大概在60%左右,应该说水产品的加工和产地分布的情况是一致的。 现在农产品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产后损失非常惊人。主要是受储藏条件、处理技术和设备方面的制约。如稻谷的产后损失率一般在6%至8%,相当于2600多万亩的水稻产量和230亿元的收入。玉米损失率达到8%至11%,相当于3600多万亩的产量和225亿元以上的收入。马铃薯更高,达到15%至25%,相当于1100多万亩的面积产量和105亿元的收入。果蔬达10%至17%,苹果是11%左右,蔬菜的损失达到17%,相当于6000万亩以上的面积产量和600亿元以上的收入。

  农产品产后损失具有一定的自然性。季节性生产,集中收获,大量加工。再就是我国农民还没有组织起来,现在加工技术装备落后也是造成产后损失大的一个原因。

  农产品加工环节有很大潜力可挖:包括灭菌、干燥、萃取、风化、挤压,还有基因工程都可以运用到农产品加工行业里。农产品加工设备要向高效、节能、环保方向发展,要有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材料、新的装备来降低我们农产品加工的耗损。要综合利用农产品资源。农产品加工,一个是产地,一个是循环,这样就需要以园区的形式进行。

  政府要将发展农产品产地加工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高度重视,纳入规划,加大投入。辽宁省在这方面做得较好,作为一个突破口,实际上就体现了惠民、减损、增效、保质方面的功能。

  吕杰(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推进辽宁农产品加工业的几点建议

  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是市场经济和民生工程相结合的一个产业。

  推进辽宁农产品加工业又好又快发展,首先要解决发展形式问题。今后应特别重视采取产业集群或者集聚的发展方式。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纵向的方式,也就是说有原料、加工、市场这样产业化的发展,在一个产业体系的层面上进行。另一种是横向的发展方式。像江苏的加工企业在园区内进行发展,辉山园区、开西园区也是这种集聚。是相似不类似的企业,在一个区域内发展,形成一种合力,同时辅以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一个产业园区,有配套的辅助企业集群,形成板块式的合作和协作。

  其次要搞好整体设计,区域突破。我们现在的农产品加工行业,在辽宁乃至整个东北三省都有不注重设计的问题。设计产业整个布局的时候,要考虑辽宁三大经济板块,东北三省加上内蒙古的布局。着眼于整体战略,避免不同区域内或区域间的产业同构。总体怎么来经营,怎么来设计、规划,不光是农口的事,是牵扯到全省乃至东北整个区域的事。

  第三就是抓好资源、产品、产业这几个环节。现在我们的产后处理和初加工还比较弱,很多产品质量没有上去,就是产后处理和粗加工没有做好,加工企业进来的原料、品质得不到保证,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我们从资源抓好产品,从产品抓好产业,再抓好产业集群。

  第四就是抓好农产品加工设备的研发和改造。我们辽宁大多数的加工设备来源于两个地方:一个是国外,一个是国内南方。辽宁号称是全国最大的装备制造基地,但农业作业的动力设备和作业机械省内产的很少。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如何支撑辽宁省的加工产业,不能期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去制造农产品加工机械,但是如何借助我省制造业的研发机构,对引进来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设备和装备,怎么进行改造,以符合我们辽宁省自身产品加工的现状和产品原料的需要,这个对接需要我们来做。怎么将研发和农产品加工产业、企业有效结合起来,大有文章可做。

  第五就是打好品牌。辽宁曾经有一个很好的饮料品牌,十几年前在全国很响,现在没有了,还有其他品牌也有这种情况。我们如何培育品牌,如何保护品牌,对品牌怎么进行包装,值得研究。企业该怎么做?政府该怎么做?我们不光是在投资上给予补贴,在未来的品牌培育上能不能给予补贴,通过我们的技术层面、质量层面来进行扶持。一旦获得品牌以后,怎么来进行奖励,再进行包装,形成区域性的,形成产业集群式的,品牌保护需要政府的介入。

  孟宪军(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要认清国际农产品加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农产品加工和保鲜做得比较早,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农产品的保鲜率达到70%,还有一些国家是60%。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都是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农产品加工程度一般都在90%以上。

  国外农产品加工在制造业比重中占的比较大,荷兰13%,加拿大13.6%,美国9.1%。美国玉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绝大部分直接进行加工。美国用玉米转换的产品,可以达到3500多种, 3500多种产品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医药、纺织、食品等等。

  日本在农产品加工上做得也非常好。稻谷、畜产、水产品加工在世界排在前面,它的稻米加工在世界排第一,特别是机械,国内用的很多稻米加工机械都是日本的,质量、性能都非常好。

  荷兰是一个单位农田产量很高的国家。巴西有很多农产品加工是世界领先的,比如说甘蔗加工,占全球的80%,量非常大。其特点是把自然资源优势作为国家的经济优势。

  还有一个代表性的国家是新西兰,这个国家的乳业产品加工贸易量非常大,大约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还有法国的葡萄酒。要强调一下日本的功能食品,二战以后日本提出一项国策,即通过改善国民的膳食结构强化国民的身体素质。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日本人比中国人身高矮10公分,现在看身高体重不比中国人差,甚至还要超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强化了国民的饮食结构。

  目前全球食品工业发展的趋势总体看是生产规模化、食品品牌化、加工自动化。

  从国际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看,有这样几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是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产品加工各个环节。比如说微波技术,膜分离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等,涉及各个领域,想要多深就可以做多深。第二个趋势就是精深加工能力越来越强,现在可以做到提取生物活性成分,利用活性成分再做一些功能性食品,叫分子食品。第三个趋势是向安全、绿色、休闲食品方向发展,国外休闲食品的销量每年增长得非常大。第四个趋势是向新型、高效、节能、环保方向发展。第五个趋势是加工原料专用化。比如苹果国外要求是以酸度定价,酸度每提高一度,每吨大约增加1000块钱。强调加工原料专业化。

  据2010年统计,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突破了10万亿元,2015年预计达到15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率要求达到2.2:1,这个就接近日本的水平了。

  我认为,“十二五”期间辽宁农产品加工一是要大力发展产地初加工,二是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三是搞好产业集群建设,四是加快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五是大力加强专用原料基地建设,六是加工标准化体系建设,七是搞好服务平台建设。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1480-1.html

标签:农机 战略 农产品 辽宁 专家

上一篇:我国屠宰行业集中度和机械化程度较低
下一篇:2011年江苏玉米生产机械化新突破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