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机研发:参考的路径
2012-04-08   来源:江苏省水稻与旱地栽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作者:吴亦鹏)   

  今年的1号文件关注农业科技,作为农业现代化重要保障的农业机械化,主要矛盾历来被认为是“农机科技供给不足”,直白一些就是“新产品研发滞后”。近日有机会与John Deere 公司研发专家探讨农机产品研发,感到找到一些可以参考的路径。

  印象最深的是优秀企业对于研发流程的关注超过对于产品本身的关注。

  关于产品研发,国际上最权威的流程来自国际标准组织的ISO 9001标准,标准概括为设计与开发的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设计变更等7个关键要素。各家公司根据企业特点进一步细分,例如,我们富来威公司的研发指南分为“产品开发13步”。

  农机产品与其他机械类产品开发的流程并没有大的区别,但是,不同的企业在相关流程上的投入是不一样的,以设计策划阶段为例,这个阶段要形成项目建议书、(开发计划)设计任务书。

  设计策划被《成功的新产品开发》的作者美国人小米尔顿称为“模糊的新产品开发前期”,它开始于有人发现机会,结束于人们(项目组织)对于机会已经很了解,从而使设计与生产的阶段目标很清晰。

  市场调研是这个阶段的重要内容,但在中国经常被流于形式,绝大多数项目是领导“钦定”。市场产品存在的问题依然被复制到新产品中。

  优秀企业在开发平台方面已经遥遥领先;以PRO/E、UG等三维开发工具为基础的、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数据管理(PLM),一方面可以通过运动模拟分析装配关系,另外一方面可以与现代制造技术集成;在图样设计阶段的效率与质量可以保证。

  开发设计的验证是通过计算、比较、试验、演示或者评审的方法校核定设计输出满足设计输入的程度。优秀企业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重视设计试验。无论是部件的工程更改还是整机的试验,从试验的策划到试验的报告一丝不苟。在新疆出差的时候经销商介绍,一家着名外企为了一个发动机低温启动试验,一拨又一拨的技术人员不远千里从北京飞到戈壁滩。

  水稻收获机械的产品试验集大成者是日本的江崎春雄,《半喂入收割机性能研究》、《割捆机与联合收割机》奠定其学界地位。

  设计确认是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往往可以通过用户的试验以及省(部)农机鉴定来实现。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过程,只有确认满足用户的需求才可以开始产品试销。

  现代竞争格局下的产品开发,实际上是产品开发、供应商开发、市场开发的同步工程。“同步开发”的实现形式是跨职能项目小组(开发团队)。开发工具惯常使用的是汽车行业使用较多的FMEA(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与控制计划)、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 SPC (统计过程控制)、MSA(测量系统分析)等。

  工程更改是产品投放市场以后的研发的延伸,深受业界诟病的一家合资企业由于研发控制权在国外,产品几乎没有工程更改,产量已经直线下降。而有一些企业更改速度可圈可点,但老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新问题有出现;原因在于基础试验工作,日前与日本的插秧机开发人员交流,(日本)井关等企业都是常年育苗随时可以进行零部件更改的田间性能与可靠性试验。

  与国际惯例一致的是农机产品推向市场需要进行产品鉴定,无论是中国的鉴定机构、日本的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还是欧美的其他机构都会重点关注产品的安全指标。

  实际上,产品的差距是表像,国人并不缺新产品创意,而市场调研、开发平台、开发工具、开发流程、开发试验是真正的差距所在。

  农机市场 2012 第3期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1287-1.html

标签:农机 路径 参考 研发

上一篇:关于推进农机购置直补政策实施的思考
下一篇:将农机农艺融合真正体现在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