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油菜机收为何这么难?
2012-07-17   来源:湖北日报(作者:孟静)   


湖北省沙洋县油菜机收现场

  “三夏”时节刚过,记者在江汉平原采访时了解到,与水稻、小麦相比,部分地方油菜种植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

  “由于传统种植方式费时费力且收益不高,农民都不太愿意种油菜。”仙桃农机推广站相关负责人说。

  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湖北省油菜播种面积为1712.07万亩,与2010年相比,减少了27.48万亩。

  现状:传统种收模式劳心费神

  京山县永兴镇村民陈元发家有50亩油菜地,今年收获了5000多公斤菜籽。谈及油菜种植的艰辛,他忙不迭地向记者大吐苦水:当地种油菜均采用“移栽法”,按每亩移栽6000株计算,需要忙活好几天才能干完。“从育苗到移栽前后得有1个多月,太浪费时间了。”

  传统种植模式不仅过程繁杂,收割起来也费时费力。整个收获过程包括割、晒、脱粒(碾打)、分离、清选等,并且菜籽损失率在10%以上。陈元发说:“每天起早贪黑忙个不停。一天割12个小时,还得花上好几天时间。”“现在农忙时每天150元都请不到人,只能自己来。”“这么辛苦还赚不到钱,不想种了。 ”陈元发告诉记者,与他有相同想法的村民不在少数,大家都觉得种油菜“没盼头”。

  农户一个个打起了退堂鼓,但合作社、种粮大户却从中看到了商机。

  监利县新沟镇隆兴合作社今年试种了1000亩新品种油菜,社长李常笑指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菜籽乐呵呵地说:“这些都是直播机收的,估算能有近50万元的纯收益。”“直播油菜适宜机械收割,和人工种收模式相比划算得多。”李常笑告诉记者,直播一人一天可撒播10亩地,亩产在135公斤左右。

  瓶颈:机械收割受限颇多

  就在陈元发家田的对面,一块油菜地显得有些突兀:油菜全部倒伏,一些已经开始长芽废掉。“这块田是下湿田,草也深,机械下不去,加上这户人家油菜种得多,来不及收。”陈元发介绍。

  虽然油菜机收省时省力,但也受到品种、栽培农艺、农田环境等多种条件限制。“有些油菜品种,主株与分枝的成熟度不一致,机收时容易造成籽粒损耗;此外农民习惯采用的移栽技术,也容易使油菜茎秆长得过粗,分枝过多,导致机械堵塞。”省农机局综合处处长王再虎告诉记者。

  破题:农艺与农机结合

  目前,湖北省小麦机收率达到90%,水稻机收在80%以上。“对于这些成熟度一致的作物,机收都比较容易实现。”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姜福元表示。“像油菜、棉花等作物,机收率的提高只有靠农机和农艺相结合。”

  据湖北省农机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湖北省油菜机收503万亩,机收率为29%。“品种和栽培方式制约着农作物的机收率。”省农业厅油菜首席专家田新初说。“以油菜机收为例,油菜在85%到90%成熟度收是最好的。收早了,则不易裂荚,脱不干净,清选损失增大,籽粒清洁度不高,含油量也减少。收晚了,易裂果落粒,菜籽损失率增加。”

  省农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湖北省油菜机收损失率为8%左右。“但在农机手操作环节,损失率有时候超过了10%”田新初表示。

  田新初介绍,适应机收的关键是直播密植。通常一亩田的油菜种植密度为1万株,但机械收割要求种植密度在2万株以上。“密植油菜,总产量变化不大,但密植能有效控制高度,方便机收。1.5米左右高度的油菜植株是比较好机收的,但现实中,通过移栽技术种植的油菜植株一般达到2米左右,机械刀具不好割断。”

  “机收是个大趋势,但任重道远。”田新初认为,要提高农作物机收水平,规模种植是前提,农作物品种也要配上套。“机耕道缺失也制约了农机的用武之地,要想农机作用最大化,土地整理、建标准化农田都要跟上趟”。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1099-1.html

标签:农机 这么 为何 机收

上一篇:全球农业机械需求持续增加
下一篇:上半年农机化全面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