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九连增”有“三个支撑”
2012-10-12   来源:经济日报   

  随着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的推广,惠农促粮长效机制的构建,农业应对自然风险能力的增强及农田基础建设的完善,我国农业发展已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步入主要依靠科技的轨道,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提高,粮食稳定增产基础不断夯实

  全年粮食有望实现“九连增”。据专家分析,今年秋粮面积增加,长势均衡,穗数、粒重等产量要素看好,今年秋粮将继续增产。

  2004年以来,在经受了耕地和水资源约束“双紧”、气象灾害与生物灾害“双灾”、物化成本与人工成本“双涨”等多重考验下,粮食连年增产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盘点粮食生产“九连增”之路,与三个关键支撑密不可分。

  科技支撑――让种粮改变“靠天吃饭”

  江苏省水稻单产连续多年全国第一,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说,一个重要原因是江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居全国首位。如今,江苏超过七成的稻麦生产实现精确定量栽培,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测土配方施肥主要环节全部实现数字化。

  我国粮食“九连增”的过程就是适用增产技术不断推广的过程。据测算,在生产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仅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到户率、到位率,粮食单产提高幅度可在10%以上。2011年,全国因单产提高增产粮食425.4亿斤。

  “每一次品种更新都释放出巨大的增产能量。”玉米(2321,5.00,0.22%)遗传育种专家戴景瑞告诉记者,8年来,我国玉米单产从640斤提高到764斤,品种的更新换代在玉米单产增加因素中占40%至50%的比重。良种对我国粮食作物增产的贡献率达到35%以上,通过实施种子工程,选育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品种,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5%。

  良种良肥不分家。配方肥可使粮食增产10%,肥料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起步于2005年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7年间由试点到普及,中央财政累计投入57亿元,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2亿亩以上,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农业县。

  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的物化载体。9年间,农机作业水平提高了22.5%,相当于过去30多年的总量。农机化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引发的增产效应也无处不在。在南方稻区,应用水稻机械插秧技术,平均每公顷能增产750斤以上,且作物抗倒伏性更好。

  科技是摆脱农业“靠天吃饭”的关键。随着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3.5%,比10年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我国农业发展已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步入主要依靠科技的轨道。

  政策支撑――形成惠农长效机制

  秋收时节,黑龙江省大庆市种粮大户刘宏伟的2000亩玉米喜获丰收。“每亩能增收500多元,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

  刘宏伟说,“除了种粮补贴,膜下滴灌技术也能享受补贴。”

  几年来,惠农促粮的长效机制正在梯次构建。2004年起,国家对种粮农民开始粮食直补,同年还启动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2006年在取消农业税的同时,陆续增设了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国家还多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数据显示,实行粮食直补前,全国粮食种植面积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而从2004年起到2011年,粮食面积连年增加,共增长1000多万公顷,总产由8613亿斤增加到了11424亿斤。

  农业补贴和价格杠杆撬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则调动了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农业大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这曾是全国的普遍情况。“不让抓粮食的地方吃亏。”在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之后,2005年以来,中央财政对产粮大县进行奖励补助,由最初的5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11亿元,累计安排奖励951亿元,1000多个产粮大县受益。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辟了农民合作的新机制,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问题,组织化提高了粮食产出。在黑龙江肇东市五里明现代农业示范区,2300户农户建立了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7万亩玉米。依靠统一经营,亩产稳定在2000斤,成为名副其实的吨粮田。

  几年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从2004年的2626亿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1万亿元左右,年均递增21%。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价格支持、直接补贴和一般服务支持等功能互补,综合补贴和专项补贴相结合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机制框架。

  投入支撑――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粮食生产经常面临干旱、洪涝、冰冻等灾害,立足抗灾夺丰收已成为粮食生产发展的常态。”中国农科院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梅旭荣说,我国把加强农业基础投入作为粮食稳产增产的关键措施。近年来,农田水利、土地整治等农田基础建设更加完善,夯实了粮食稳定增产的物质基础。

  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防灾减灾首先要做到主动避灾。甘肃省十年九旱,这些年探索出地膜集雨增温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使降雨利用率提高40%,平均增产25%至40%。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说,要加大政策、资金、科技等的支持力度,“十二五”期间力争使自然降水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实现对抗性农业向适应性农业的转变。

  农业部门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建立了紧密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分析会商灾害影响,适时发布预警信息,把握了农业防灾抗灾的主动权。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评估服务系统,开展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全国800个产粮大县光、温、水资源与气候生产潜力分析。

  今夏针对黏虫大批侵蚀玉米而开展的一场“虫口夺粮”攻坚战让人记忆犹新。参与此次黏虫防治的中国农科院迁飞害虫实验室研究员罗礼智说,玉米黏虫得到及时防治,病虫害统防统治功不可没。通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病虫防治作业效率可提高5倍以上,农药用量可减少20%以上,增产增效作用显着。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983-1.html

标签:农机 支撑 三个

上一篇:湖北省农机化十年之路
下一篇:我国农业机械化步入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