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农机零部件企业的“三包服务”和其社会责任。
中国是欠发达的农业大国,政府更重视保护农业生产者的权益。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对农机“三包服务”的立法管理。
目前农机主机企业综合实力较强,流通企业、维修服务企业相对较弱,“三包服务”主要还是各主机企业自己承担。由此,为主机配套的零部件企业也要直接参与夏收、秋收等农忙季节的售后服务,承担了非常艰巨的三包服务工作。零部件企业的售后服务能力成为其竞争的重要手段,这是中国农机零部件企业的特殊性。我们零部件企业与主机企业一起很好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3、农机零部件以中小型和微型企业为主。
统计显示,目前零部件行业中,大型企业有2家,中型企业22家,小型企业292家,小型企业占了92.35%。2011年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平均产值为1.48亿元。很明显90%以上的零部件企业年产值都在2000万元以下,非常分散,抗经营风险能力明显不足。
农机产品的种类非常多,产品的差异大,单一品种产品的批量都不大。农机零配件种类繁多,批量小,通用件少,由此带来的是农机零部件企业的规模很难做大。农机零部件企业一定要走专业化、科技型发展道路,坚持专、精、特的发展模式,以此来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三、中国农机零部件存在的问题
1、零部件企业研究和创新能力不强。
国外通常是农机零部件技术先行,零部件企业不断提供新的技术推动主机的发展。而国内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普遍较弱,许多企业类似于主机企业的“加工车间”,精力主要用于满足主机厂的既定要求,没有能力做到与主机同步开发。
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制造能力还多集中在低端产品上,自主品牌缺失和零部件技术开发力量薄弱的问题普遍存在。液压驱动部件、动力换挡变速箱、电控液压提升器、大转角前桥、电控系统及元件等高端关键零部件还无法市场化,是整机创新的一个瓶颈。
这个格局不改变,就很难扭转我们零部件的弱势地位。
2、零部件的流通能力差,影响各方的利益。
拉动农机零部件产业增长的三驾马车,一是主机企业配套市场,二是售后服务市场,三是出口外销市场。
目前国内零部件企业主要是做主机企业的供应商,配套能力强,但服务市场的销售能力不足。用于售后服务的零部件不少是家庭作坊企业在生产,无法为基层用户提供质量优异的零部件。
由于农业机械市场保有量较低,用户多数又集中在交通、物流欠发达的农村和山区,农机“4S服务店”、售后用户维护、零部件专业大市场等社会化的服务资源严重匮乏、中介服务能力较弱,市场流通不畅,这给农机零部件的行业规范运行带来很多的问题。
汽车零部件可以通过专业化的批发零售市场和“4S”店到达终端用户。农机零部件多是路边维修小厂或小店经营,流通秩序混乱。正规零部件不能便捷到达用户,大量假冒零部件流入基层市场的危害极大,即坑害了农民,也损害了零部件企业。
近几年相关部门加大了农机市场规范化治理和农机产品的打假,但这治标不治本。我们呼吁政府要关注和支持农机零部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政策和其他方面为正规零部件进入市场提供支持。
3、农机零部件的质量亟待提高
国产农机技术水平和世界先进国家比仍有差距,最突出的差距是农机产品的质量问题。根结就在于我们的制造手段和装备能力不强,零部件的质量很难达到国际标准。如胶带寿命短、液压件漏油、发动机可靠性差等问题一直困惑着行业,国产联合收割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普遍达不到国家规定的70小时,只及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采棉头、打结器、自动变速箱等工作部件我们还无法国产化生产。
长期以来,农机生产领域农机零配件的合格率一直都在60%-70%之间徘徊,流通领域农机零配件质量问题更为严重。农机零部件质量的好坏影响整机的性能,影响使用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零部件的一致性差,与零部件的行业标准缺失有很大关系,要抓紧制定和完善主要零部件的标准。
4、零部件行业获利能力不强。
我国现阶段的农机多为低端、价廉的产品,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也多是附加值不高的产品,这就决定了零部件企业多数是维系在微利经营。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机零部件企业的主营毛利润只有6.4%。
随着主机价格战的频繁上演,其成本压力也不断向零部件环节转移。主机企业补贴资金结算形成的垫资成本、售后过度服务的费用等同样会转嫁到供应商。零部件企业身受制造成本上涨和主机厂压缩采购成本的双重压力,企业效益普遍堪忧。零部件企业始终要把控制和降低成本作为重要问题来抓。
四、中国农机零部件工业的发展
1、未来是中国农机零部件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当前,我国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业机械向现代农业装备全面升级的进程中,正在努力从农机生产大国成长为农业装备制造强国。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预测,未来将是农机工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十年。农机工业的快速发展为零部件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农机零部件生产企业脱离主机企业并形成专业化零部件集团,正成为一种全球化趋势。国内农机合作社、农机大市场的兴起,将拉动售后服务零部件的流通和销售。需求必将带动市场和产业的兴旺。
我们认为,中国的农机零部件行业已经凝聚了相当的基础,全行业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阶段向更高级阶段过渡的趋势已经日趋明显。零部件企业在农机黄金发展期将大有可为,应该抓住机遇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