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什么是“农机精神”?
2012-12-28   来源:第一农业机械网(作者:于帅)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行业同样需要有自己的行业精神。行业精神是一个行业的灵魂,是一个群体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个群体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同时也是一个行业公认的精神价值和共同追求。

  为了更好的促进行业发展,准确反映行业特征,精确提炼行业文化特色,促进行业共同践行先进的思想,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产品宣传委员会、中国农机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联合《农业机械》杂志社,开展了“农机精神”表述语的征集。

  从2012年3月18日起,经过6个多月的征集,共收集到来自行业专家、企业家、农机经销商、推广服务部门及农民用户等963张表述语回执,共有74种表述语,之后,我们正式征求行业专家意见,将回执较多的前10条表述语列出,供专家选取。

  最终,确定了“责任、创新、实干、合作”作为“农机精神”的表述语。本文抛砖引玉,对“农机精神”的内涵,作进一步的解读。作为农机行业的一员,我们也诚挚地邀请各位读者,来共同进行“农机精神”的解读。

  1・责任为先

  责任:农机精神的精髓。

  释义:《说文解字》认为:责,求也,有“求得”之意;任,保也,作“担当、保证”解。而“责任”的含义,即“求得承担和保证”。

  解读:农机行业是一个身负重任的行业,不但关系到粮食安全,还和社会进步有着较大的关系。当下,随着日益减少的土地资源和逐渐增多的人口,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正在或即将遇到的难题;而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更是和农机行业密不可分。由此可见,农机行业任重而道远。

  保障粮食安全

  众所周知,近期世界粮食供给处于紧平衡状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显示,全球粮食储备在2008年只有4.05亿t,降至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仅够全球人食用8―12周。 而从2009年的情况分析,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指出,2009年世界谷物产量为22.16亿t,而需求量达到21.76亿t,供大于需只有40 00万t。

  而由于粮食危机造成的饥饿人口,则有增无减。据联合国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全球每天忍受饥饿的人数将达到10.2亿人,扭转了过去40年中饥饿人口持续减少的趋势。据相关机构预测,这一数字今后有继续增加的态势。

  粮食安全的压力,和人口的增长以及土地资源的减少、气候的恶化等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测算,到2025年全球人口将增加到91亿,粮食需求量将增加50%。而要想从日益减少的土地上获取更多的收成,增强农业生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机械不可或缺,农机行业责任首当其冲。

  当下,世界主要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几乎都步调一致的开始研究如何提高土地单产。从种子、播种,到中耕植保、变量施肥,再到机械化收获。农业机械不但保证用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大的产出,而且还能够保证粮食产出的有效性,即用先进的机械装备,达到“颗粒归仓”的效果。

  同样,先进的机械装备可以达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任露泉就指出,仅吉林省一年因使用低水平农业机械就浪费农用柴油100万t以上;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主席、中国农机院院长李树君也指出,我国每年浪费化肥和农药高达10 00万t级别。如此高的资源消耗,势必导致更加严峻的粮食危机。而要解决这一难题,就要制造出更加先进的机械装备,这一重任就落在了农业机械研发和生产单位身上了。

  对于农机行业的终端群体农民来说,责任更加重大。不但要肩负起农业生产的重任,还要面对粮食价格和日益增多的支出的矛盾。保障粮食安全,农机行业曾经担负着,也正在并将持续担负着沉甸甸的重任。

  推动四化建设

  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中国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工业化率并不高,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还有很大文章可做,这也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题中应有之义。

  城镇化方面,截至2011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经突破50%,伴随着城镇化的脚步,也有许多问题是必须及时面对的,如城镇化本应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但中国却出现了农村空心化等问题,而这个问题可以用农业现代化来解决。

  同步发展的“新四化”中,信息化是新增加的内容,这表明信息化已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当前,信息化已经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正有力地推进其他“三化”。只有“新四化”同步发展,才是真正科学的发展,才能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要求,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化同步,是我国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也是对社会进步理论的一种高度凝练和概括。而在四化中,农业现代化应该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因此,农机行业责任重大。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无法实现城镇化,就会拖累工业化,就无法发展信息化。而发展好了农业现代化,就会带动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加速信息化。

  而农机行业又是保障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基石。没有农机科研部门的研发攻关,就无法研制出先进适用的高端农业装备;没有农机制造企业,就无法生产出节能减排的农业机械;没有农机流通企业和使用者,先进适用的农业装备就无法销售和使用。以此观之,由农机科研部门、生产销售企业以及农机用户等构成的农机行业确实是责任重大。

  评论:正视行业责任缺失

  农机行业“责任为先”的精神精髓,得到了行业的一致认可,但不得不承认,在我国农机市场上,仍存在诸多行业责任缺失的现象,也正是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大力宣传和弘扬“农机精神”的行动。可能会有人问,到底农机行业有哪些责任缺失?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一些企业,将农机市场视为超额利润的源泉。众所周知,资本趋利,投资即为收益。在我国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投资行为,没有考虑到责任,而是看重了利益。部分企业利用其产品在市场上的垄断性,定价严重偏离价值;部分企业利用农机市场的大需求量,借机提价。这些,都是对农机行业社会责任的严重讽刺。

  其次,随着农机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利好政策的出台,也让一些管理部门把农机行业当成了权利寻租的温床。从农机推广服务部门,到工业主管部门,甚至是某些政府官员,都不计后果的利用政策漏洞,变相寻租权力。虽然这一现象很少,相关部门也十分重视,但这种行业责任缺失的现象,应该引起更加严重的关注。

  第三,有些企业由于使用不正当竞争,已经将部分产品市场做成了劣质产品的“战场”。价格竞争一直都是农机行业最为业界诟病的话题,不少企业为了自身生存,以价格战为主导,生产劣质低价的产品,不但浪费了资源,还造成农民的损失,甚至影响粮食产量。笔者以为,这种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不仅仅是靠设立“门槛”能够解决的,更多的还应是将“责任为先”形成行业的自律典范。

  2・创新为魂

  创新:农机精神的核心。

  释义:《说文解字》认为:创,或从仓。从刀仓声也。作“创伤”解;新,取木也,从斤。有“打断、折断”之意。“创新”,合在一起就是“破旧立新”。

  解读: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时也是行业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因素。面对当今全球环境的恶化,要想用有限的资源,供给不断增长的需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仅依靠传统的“刀耕火种”已经无法满足庞大的社会需求,“不发展是落后,发展太慢也是落后”,所以,创新是不二法门。农机行业需要创新,好在,农机行业的基因里有创新。

  行业进步需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种“产生新颖而有价值产物的能力”,包括产生新思想,提出新概念,形成新设计,做出新成绩,创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突破已有认识和做法的强烈意识。有了创新精神,才有创新行为,进而获得创新能力。

  有专家指出,创新体系将成为未来农机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该专家认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显着提高,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尤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农机工业开始有了飞速发展。其发展得益于农用运输机械的创新,得益于稻麦收割机的创新,得益于大中型拖拉机的创新。

  虽然我国农机工业走过了不少弯路。但近年来,随着一些国际大型农机企业进驻中国农机市场,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创新能力逐渐得到加强,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

  我国农机行业已经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使命。当前中国农机工业当务之急是推动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协调发展。推动企业在持续创新的同时,在中国制造的前面再加上中国设计、中国创造,在设计思想、设计理念上实现新的突破,这才是中国农机工业未来要克服的困难和希望所在。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据农业部发布的消息称,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农业机械化率增幅超过了此前33年的总和;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10年间增长3.6倍。创新能力得到持续增长,农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取得突破,创新产品已经成为农机工业增长的驱动力。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机生产制造和使用大国。中国的农机行业注定了要为世界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这是一种资源禀赋的体现,也是我国农机行业的一种责任。这种责任,需要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来支撑。

  行业智慧有创新

  正是因为我国农机行业在世界上承担着重任,所以我国农机行业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就更显重要,也因此,我国农机行业的发展历史上,从来不乏创新。可以说,几十年来,正是我国农机行业中的这种创新基因,成就了辉煌的农机化发展史。

  以农用运输车为例,这种广泛应用于农村的农业机械,最初就是由农民发明的。这种符合国情的创新产品,在过去20年里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立下了卓着的功勋。据统计,目前我国农用运输车仍保持每年100万辆以上的产销量,继续为农业生产加油助力。

  在高端产品方面,以解决水稻种植机械化为主的水稻插秧机,就是我国科研部门的创新结晶;而素有代表收获机械最高技术水平的半喂入水稻收割机,同样也是源自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农机行业专利申请量持续提高,就明显看出创新能力的不断上升。

  农机行业在世界范围的创新产品,更是不胜枚举。从第一台拖拉机诞生之日起,农机行业的创新工作就在不断延伸,各种农业装备也在不断升级换代,时至今日,每天仍然会有不同的新产品诞生,为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生产。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能够生产的农业装备品种超过70 00种,广泛应用于深耕深松、精量播种、精准栽培、均衡施肥、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统防统治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方面。除大量作物外,还有一些稀有作物也逐渐实现机械化;除田间耕作外,许多作物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而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农机行业这一具有担当的行业,更是体现了创新无处不在的精神。从产品创新,到经营模式创新、销售创新,再到服务创新等,农机人总似在不经意间,为助力粮食生产贡献力量。这就是农机行业的创新理念,这就是农机行业“破旧立新”的精神。

  评论:我国农机企业创新三大 “瓶颈”

  尽管农机行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同时也具有创新的基因,但相较于发达国家的快速发展所具有的创新能力,我国农机企业在创新方面仍然有一些“瓶颈”亟待破解。在笔者采访的诸多企业家和行业专家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关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乏力的观点。

  在技术创新方面。有专家指出,我国能够生产的农业机械种类,大约只有世界上的50%。而在高端装备,如负载换挡拖拉机、大型复式作业农机具等方面的缺失,更加严重。基础零部件质量薄弱,生产制造工艺较为落后,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仍不够先进,这些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落后面貌,总体上有点和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不大匹配。

  在管理创新方面。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已经深入人心,不少农机企业也逐渐开始改头换面,下大力气做好企业管理。但是,多年以来,我国农机企业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圭臬下,未敢松动。岗位设置不合理,员工激励不到位,成了企业发展的严重负累。

  在制度创新方面。有行业专家明确指出,我国农机企业制度创新方面乏善可陈,然而却很重要。以产权制度为例,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的差别就在这种产权制度之中。中国创造不能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产生,因为中国创造最核心的是制度创造,要把简单的资本制度,变成成功的、知识型的制度,才有可能把传统产业变得非常强大。

  3・实干兴业

  实干:农机精神的特质。

  释义:《说文解字》认为:实,从宀从贯,富也,有“充实”之意。干,从一,可作“做”解。“实干”则有“不空虚的做”之意。

  解读:如果只能用两个字来表述农机行业的特质的话,那“实干”二字再合适不过。农民是最实在的人,和农民打交道的人,也是一帮实干家。有行业人士指出,农机行业是踏踏实实向土地要产出、向社会供应粮食的行业,这样一项伟大而光辉的事业,不是光靠“空口说白话”能够做到的。实干是农机人普遍的品质,也是农机界发展的基石。

  农机人普遍的品质

  实干,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作风,更是一种优良的品质。这种品质,是建立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基础之上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追求,是一切实干行动的内生动力。之所以说实干是农机精神的特质,是因为实干精神是农机人普遍的品质,这主要体现在农机人的忠诚行业、求真务实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农机行业的实干精神,体现在忠诚行业。农机人总是在行业遭遇危机和风险的时候挺身而出,排难克险,力挽狂澜;农机人的忠诚行业的精神,还表现在是非分明,嫉恶如仇,对损害行业的行为坚决抵制。最简单的例子,对于粗制滥造的农机具,虽然有些企业利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一时形成销量,但最终还是会走向失败。

  农机行业的实干精神,体现在求真务实。这些年,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虚和假的东西充斥于市,泛滥成灾。但农机人依旧“说实话、亮实招、求实效、创实绩、脚踏实地”。农民有句谚语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求真务实的最好诠释。和农民打交道的各类人群,也都懂得“入乡随俗”。

  农机行业的实干精神,体现在甘于奉献。实干,是一种奉献,一种付出。农机人甘于奉献,扑下身子,埋头实干。农民对土地的坚守,农机企业对农民的坚守,农机人对农机行业的坚守,更多的是一种甘于奉献的精神在支撑,这种精神是农机人的一种内在品质。

  农机行业的这种实干精神,体现了农机人忠诚于行业的特质,体现了农机人求真务实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农机人甘于奉献的品质。历史证明,在农机行业李,实干的留下了,弄虚作假的都会被市场所淘汰。

  农机界发展的基石

  “实干”是战胜困难的法宝。困难面前,悲观压头、束手无策没有出路,毫不畏惧、奋起实干才有未来。无限风光在险峰。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找到;一切问题,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解决;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抓住。

  “实干”就是知道自身的状况,制定正确的目标,使用正确的方法,不遗余力的去努力。对于农机行业来说,自身状况是发展相对落后,目标是保障粮食安全,方法是创新。农机行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实干”将是农机行业发展的基石。

  以肯干来提升实干的境界。坚决摒弃“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消极心态。当前,在一些农机推广服务部门,因为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出现的诸多问题,行业甚至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甚至个别提取竟然出现补贴资金结算久拖不问的现象。尽管这是个别现象,但却不容忽视,农业部农机化司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大好政策,对促进农机行业发展如此有利,不能因此而受到影响。

  以敢干来展示实干的气魄。敢想他人未曾想,敢谋他人未曾谋,敢干他人未曾干。时下,不少企业沉浸在政策东风和时代变革的利好市场下,凭借着复制模仿的方法,在农机市场上“利益均沾”,对农机行业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农机行业具有创新的基因,农机人应该也能够把创新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开拓新丝路,开创新局面。

  以会干来增强实干的本领。实干决不是瞎干,要摸实情。曾几何时,农机行业“浮夸成风”,数据造假亦是常谈。农机行业是一个身负重任的行业,担负着粮食安全的使命。所以,要深知行业发展现状,对症下药,方能破解行业发展难题,而不是靠“造数字”支撑。

  农机行业不同群体“肯干、敢干、会干”的“实干”精神,将是促进农机行业发展的基石。

  评论:虚空必然导致破碎

  “实干”是农机精神的特质,也是农机人的特质。从生产到销售,再到使用,农机人的质朴实干,我们有目共睹。但是,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各种新的价值理念的融合,使本来“纯净”的农机行业,开始有些不和谐的因素出现。于是,和“实”相对的各种“空”,开始搅动农机行业。

  首先,一些企业在营销上“空造势”。营销的本质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卖产品,第二是卖服务。一个好的产品,是营销的基础。如果产品都做不好,只是靠着所谓的“造势”吸引眼球,不但自身发展堪忧,还会扰乱行业发展。当然,这种“空造势”的现象,在农机行业媒体中同样普遍存在,值得关注。

  其次,部分企业在战略上“空规划”。随着本土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规划意识也越来越强,但随之而来的“空规划”也越来越多。有的企业,本土市场还有没有打牢,就开始鼓吹定位全球市场;还有一些企业,竟然在一个40 00亿产值的行业鼓吹要做500亿级企业。这种战略上的“空规划”,有百害而无一利。

  第三,许多企业在文化上“空谈经”。深受对“一流的企业靠文化”断章取义理解的毒害,有些企业质量控制和管理规范还没做好,就开始整天谈文化,而且动辄是“大家手笔”,如此“空谈”何来规模?何来效益和品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虚空必然导致破碎。

  4・合作发展

  合作:农机精神的表征。

  释义:《说文解字》认为:合,合口也,有“闭”之意;作,起也,从人从乍,作“完成某事”解。“合作”即为“紧密配合完成某事”。

  解读:在经济学领域,有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当某种产业,越是重要,越是靠近产业链的底层,利润则会越低,同时发展也是越困难,合作就越少。从18世纪亚当斯密创造经济学概念以来,这一现象几乎在各个行业中存在。但是,农机行业却很特别。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粮食危机的到来,农机行业的合作已经成为常态,这种合作方式也将成为趋势。

  合作已成常态

  35年前,世界第一农机巨头约翰迪尔来到中国,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立了合资公司,主要生产大喂入量的联合收割机,不但解决了我国大型联合收割机一直依赖进口的局面,还通过技术外溢,带动了我国联合收割机行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来,我国通过技术引进、项目合作等方式,从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先后进行了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产品的技术合作,通过消化吸收,研发并生产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品,奠定了我国大中型拖拉机和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市场基础。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机工业的快速发展,保证了我们祖国庞大的粮食供需,用世界上不到10%的土地,养活了超过世界20%的人口。 这一成就,不得不说和全球合作的农机行业关系密切。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农机行业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国外企业开始在我国建立工厂和研发中心,带来更高端的技术和产品,带动了农机工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农机工业产业链上的企业合作更急紧密。

  据悉,世界三大农机巨头已经悉数进入中国市场,而且都有合资的经历。约翰迪尔是老牌的合资企业,在中国贡献农业生产超过30年,凯斯纽荷兰也有10年以上的历史,即便是刚刚迈入中国市场建立工厂的爱科集团,也早就开始在中国销售产品。还有更多的外资企业,以各种合资合作的方式,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同时,中国的本土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也开始了海外之旅,参与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中国一拖收购并成立了法国公司,福田雷沃重工在欧洲、日本等地区建立研发机构,常州东风也在欧洲开设研发团队,这些在技术上或者生产上的全球协同与合作,已经成为农机行业的常态。

  合作将成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逐渐发挥作用,那些不能够实现资源最合理配置的企业,将会被渐渐淘汰。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合作在农机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和用户以及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合作,将促进行业产生低投入高产出的企业和用户,这些将是以后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企业之间的合作,显得更加多样化和必然化。以世界收购起家的农机巨头爱科集团为例,该企业先后收购了20多个品牌,利用资本运作的方式,实现全球资源配置,以达到生产更优秀的产品、降低更多的消耗的目的,在全球范围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近年来,企业和农户合作开展试验示范项目已经屡见不鲜。2008年开始,约翰迪尔开始在吉林做玉米全程机械化的示范项目,这是一次广泛的合作,不但包括农机制造企业和用户,还包括种子生产企业、农药生产企业以及其他农具生产企业,此外,还有当地农机推广服务部门以及当地政府部门。

  约翰迪尔公司在吉林的玉米全程机械化项目,经过2008和2009年的试验示范,确定了全程机械化可增产8%左右的产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政企、用户联手的试验示范项目,是农业生产中的一次成功合作典范,也因此,约翰迪尔以同样的手法,在山东开始复制推广棉花全程机械化项目。

  另外一个农业生产全球合作典范在甘河农场,在这里,可以看到欧洲和美国不同品牌的高端装备,为农业生产服务。这里有克拉斯、雷肯、格力莫,还有约翰迪尔、芬特等产品,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装备,通过全球合作,来试验示范。

  随着企业之间合作、农户之间合作、企业和农户合作的出现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产生,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全面机械化的时代即将到来。合作作为农机行业发展尤为重要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在以后的发展历程中将成为一种趋势。

  评论:合作方能共赢

  种种迹象表明,农机行业合作共赢的发展态势,已经成为未来的主流。但是,在我国这个以“价格战”闻名遐迩的行业中,农机行业竞争态势可谓十分激烈,合作空间依然不容乐观。尽管出现了类似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牵头的“农机产业技术联盟”这样的组织,但就整个农机行业来说,竞争仍然大于合作。

  到底我们的本土企业,该如何进行合作呢?有专家指出,应该向国际上的大公司学习,在技术上寻求协同、在市场竞争中寻找差异,或许这才是促进农机行业进步的“密匙”。那么,“技术求协同、竞争需差异”该如何理解呢?

  首先,技术求协同。目前,国际上有不少科研组织,在技术上开展了广泛的共性合作平台的建设,如基础件研究、种肥研究以及植物生产特性研究等,这些研究成功都被平台建设参与者共享,减少了开发周期,节省了成本,还避免了重复建设。这种方式在我国农机企业中,很少见到。

  其次,竞争需差异。或许,提到我国的本土企业之间的竞争,最先想到的就是“价格战”。“价格战”是一种“割喉式”的竞争模式,这条路是注定了的“死路”。如何走出这个误区,协同合作或是“一剂良药”。这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叫“协同竞争”。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887-1.html

标签:农机 精神 什么

上一篇:小四轮拖拉机产业亟待转型
下一篇: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