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专业著作,书归何处
2012-12-28   来源:《农机市场》(作者:胡伟)   

  着书立说算是中国传统学者之最高境界,着作等身曾经是对学者之最高褒奖。

  2011年,《农业工程》初创,如何从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或标新立异,我向杂志主编建议,设立专门的书评栏目,每期遴选一本农业工程类的学术图书,请有关专家进行点评。

  同时,以敢为人先的精神,以身作则,将自己新出版的《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概论》送给主编,践行了一把“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上演了一则现代版的“千金买骨”。

  有好事者或许诟病,你是在卖书么?回答肯定,非也!一,此书是天津市科协科学着作基金资助,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没有自掏腰包,非自费出版,二,卖书是出版社的事,不像一些作者为某种原因自费出版、自己销售,没有包销之嫌。

  出此主意,原意并非要杂志去推荐图书。点评图书,实质通过评介着作来介绍图书所涉及学科、技术最新的进展,或引起关注,或引起争议,使相关学科问题在议论之中得到发展。表征是评书,更重要的是以书为契机、载体,展现学科之创新内容,其意义已经超过书本本身。

  《农业工程》杂志社接受了建议,并高度重视,执行主编亲自操刀,2011年第1期,以“农业工程学科的新发展--《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概论》评析”刊发了书评。

  遗憾的是,这一期之后,栏目却再没有续篇了,现代版的千金买骨没有了续集。询问之,原因多重,其中重要之一是未能联系到后续的图书。

  难道真的是天下无书,专着难觅!

  专业着作,书归何处?

  以我对农业工程、农业机械行业的了解,当不是无可评之书。虽说这些年读书却是少矣,但也还看过一些专业图书,比如,跟我主编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图书几乎同一时间,新疆马俊贵先生也主编出版了一册名唤《现代设施农业环境控制与促生技术及装备》的图书,核心内容也是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此外,我曾经在农业部大门旁边的农业出版社书店里看到一些高校教师编着的教材。当然,这些只说明还是有得书可以评价的。不过实际操作或许有些技术障碍题,一是没有人推荐,造成“英雄无觅处”的现象;二是作者是否乐意他人对自己着作“指手画脚、说三道四”;三则可能是目前出版的农业工程图书中技术普及类多、学术类少,要做学术性评价比较难,让杂志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书评栏目难以为继却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事了。

  众所周知,在浮躁的氛围之中,能够潜心治学已经难能可贵,但要出版学术着作,费用何处又是一件伤脑筋的事。撰稿、买书号、自我发行,精力耗费、财力投入之艰巨都令专家学者们都是很重的负荷,至于年轻的从业人员则更是不可企及之事。再则,当下网络当道,阅读图书实在是成为一种难得的生态方式,可能也影响专业着作的出版。

  前不久在权威媒体看到一则报道:2011年我国公民人均阅读图书4.35本(最多的上海是人均8本)。与此同时,韩国人是11本,法国人是20本,以色列人是64本。老外为什么读书、都读了什么书,未见报道,也无从猜想,但国人所读的4.35本中,估计学生的教科书占主导地位,成年人所读之书未必有达到此数,我们再次“被平均”了。要是再深究这些书里有多少专业方面的学术着作,就是“被平均”也是微乎其微。

  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一句警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无论是社会,还是我们所在的农业工程、农业机械行业,学术发展、技术进步中,学科专着都是不可或缺的。创造相应的出版条件,鼓励农业工程专家学者出版专着,办好书评栏目,引导读者关注学科进展,促成学术争议。从而造就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农业工程科学发展的新氛围、新局面。

  原文刊载:《农机市场》2012年第12期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885-1.html

标签:农机 何处 著作 专业

上一篇: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成为拉动外贸增长主要动力
下一篇:小四轮拖拉机产业亟待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