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3-03-28   来源:湖南新闻网・理论研究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现代化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现以祁阳县为例,对基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祁阳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一是农技推广机构综合服务模式,对产业的规划布局、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等提供系列服务,促进优势产业优势发展。目前,县镇两级有农技推广机构120个,500余人。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以产业为基础、资金为纽带,将单个农民组织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购销等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目前,全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60余个,其中省级示范社2个、市级示范社2个、注册的示范社113个。三是农业龙头企业模式,采取一头联市场,一头联基地联农户的方式,对推进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县有市级以上规模龙头企业23家。四是农村经纪组织(人)模式,利用掌握市场信息较广的优势,为生产者和销售商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产品的市场流通。

  (二)服务领域不断延伸。一是大力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率先成立了湘南三市首家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协会,下辖20个镇级分会,组建县级专业化防治公司4个,管理性协会1个,镇级专业化机防队45个,村级机防队127个,从业人员1042人,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专业化防治模式。二是积极开展集中育秧服务。以被列入全省40个水稻集中育秧示范重点县为契机,投入1150万元开展集中育秧,被评为全省集中育秧先进县。三是扎实开展农机专业化服务。现有农机化服务专业户756户,农机专业合作社25家,从业人员918人;农机修理厂及农机修理点84个,从业人员165人;农机流通企业和农机供应点34个,从业人员109人;农机供油站(点)47个,从业人员82人;农机教育培训、安全监理和技术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3个,技术和管理人员45人。

  (三)服务成效不断显现。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合作组织以规范化、集约化、专业化为手段,协调产、供、销,最大程度地增加了会员及农户的收入。二是解决了销售难题。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以当地营销大户组成的“祁阳县湘南新兴农产品供销专业合作社”,组织了12支营销队伍近300人,设立了多个固定的销售点。三是促进了结构调整。近年来,全县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采取订单农业和基地带农户的方式,围绕大米加工、食用油加工、畜禽养殖加工、食品深加工、饲料加工、席草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一村一品”、“几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区域化布局和主导产业体系。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一)坚持多管齐下,创优发展环境。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促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主管农业的副书记、副县长专抓。加强乡镇和涉农部门工作力量,把加强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建立协会组织等工作,作为乡镇工作的主题,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制度,督促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抓农业产业化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先后制订了《关于加快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规定了各有关部门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在登记注册、引进人才、建设用地、生产用电、经营税收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政策。三是强化财政奖补。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对种养大户进行奖励,每年安排300万元资金专门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近年来,全县各级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信贷投入累计达18.5亿元。

  (二)坚持多措并举,夯实发展后劲。一是做强龙头。按照“重点抓龙头、抓重点龙头”的思路,培育出了一批规模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示范辐射广、带动农民增收明显、发展前景看好、发展后劲较足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800多家,其中年产值过5000万元有10家,过亿元有8家,培育中国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是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走出了一条具有祁阳特色的“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农业产业化路子。二是做大基地。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思路,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促进了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生产和收购。全县有13家骨干龙头企业建立了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发展了优质稻、油茶、高淀粉红薯、无公害蔬菜、草席、名特优新水果、生猪、肉鸭等8个“万字号”种养基地。三是做活流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民间营销协会、“农民经纪人”170多个,全县80%的大宗农产品通过民间购销队伍营销,大大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充分利用洽谈会、订货会、农博会等各种商机,积极组织企业大力推介拳头产品。在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办事处、销售窗口,不断将农产品打进大中城市,扩大市场份额。

  (三)坚持多方共建,健全发展体系。工作中,祁阳县积极采取企业带动、示范推动、部门联动等,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企业带动。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产销协议或合同,用订单的形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联合体,带动农民增收。目前,全县龙头企业联结农户11万户,落实订单面积56万亩。二是示范推动。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领办、创办农业示范基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同时,广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在乡镇积极创办了粮食、油菜、油茶、蔬菜、水果等各类示范片(点),并在农业农村工作现场会上大力推介,以点带面,示范推广。今年以来,全县农口单位创办高标准农业示范样板60个、面积20万亩,推动发展农业生产订单基地80余万亩。三是部门联动。广大农技推广机构和相关部门积极加强协调配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强技术示范和推广,有效确保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产前、产中、产后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全县各级部门结合“两千干部下基层”、“四深入两结对”、“三思三创三服务”等活动,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特别是县农业部门每年选派近10名科技特派员进驻龙头企业及生产基地,深入一线开设“田间课堂”、巡回指导,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乡土科技带头人。

  三、对策及建议

  一是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基层农技人员、大学生村官、种养大户、农机手等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扩大覆盖范围,实现乡镇专业化服务组织全覆盖,力争每个行政村都有专业化服务组织。积极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为行业内企业和成员提供全方位服务。鼓励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联合协作,提高整体服务能力。

  二是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面向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民教育培训等服务,探索农村金融、农业保险、农业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推动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性服务和综合性服务相协调的体制、机制的落实。充分利用现有广播电视网络、电话网络等信息传播媒体,充分发挥已有信息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送到涉农企业和农民手中,真正发挥信息资源的巨大价值。引导支持各类服务组织从单个环节服务向综合性全程服务发展,开展一条龙全程服务。

  三是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统筹规划,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优势产区聚集,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把分散农户纳入到企业的产业化链条,盘活农民的土地资产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真正把企业的利益和农民的利益统一起来,使农户成为企业规模化、社会化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双赢。

  四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积极采取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支持各类服务主体的发展,推动公益性、赢利性、非赢利性组织互相补充、分层发展,逐步实现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整合支农投资资金,重点支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开展农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引进和推广、市场促销、质量检验检测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农业合作发展专项基金,实施以奖代补,用于弥补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生产、环境保护、质量安全、技术培训等费用。

  五是加大农技人才培训和引进力度。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直接面对群众,需要帮助群众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农业发展水平。要根据农业产业特点和农业科技推广重点,加大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专业培训、定期进修、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不断更新和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对特殊人才用特殊办法来引进。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757-1.html

标签:农机 调查 思考 建设 体系 服务 农业社

上一篇:粮食增产,基础是否夯实?
下一篇:各地家庭农场引发关注 未来"谁来种地"成现实课题